杨伯所著的《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针对复古思潮和中唐士人心态提出了很多新看法。作者善于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甚至历史的细节,把握历史的整体脉络和宏观大局,对中唐史上一系列几乎成为常识的方法和结论做出了新的反思。
| 图书 | 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南开风文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伯所著的《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针对复古思潮和中唐士人心态提出了很多新看法。作者善于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甚至历史的细节,把握历史的整体脉络和宏观大局,对中唐史上一系列几乎成为常识的方法和结论做出了新的反思。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复古思潮与中唐政治情境 引言 第一节 论开、天之际文士的“边缘”心态:中唐复古思潮成因的社会心理分析 第二节 萧颖士晚节考:肃、代之际复古思想的新变 第三节 崔甫“拟官多涉亲故”考:代、德之际复古文士的权力运作 第四节 从“龙虎榜”到“反裴运动”:理想与皇权之间的贞元朝士 第二章 复古思潮与中唐思想困局 引言:贞元、元和间复古思想的延续与困境 第一节 韩愈“原罪”说钩沉:从儒学革新到生命体验 第二节 从“天说”到“车说”:柳宗元士人伦理平议 第三节 自污:中唐思想史的特殊现象 第三章 复古思潮与中唐文学风尚 引言 第一节 韦渠牟“仍谥白忠”考论:从贞元政局看中唐文学风尚的转移 第二节 孟郊的干谒:韩孟诗派之前史 第四章 复古思潮与中唐诗学转型 引言 第一节 复古诗学的早期实践 第二节 “情炎于中”与“勃焉不释”:韩愈抒情观之重估 第三节 儒者人生的诗性表达:韩诗中的道德元素 第四节 韩愈范式:韩孟诗派的思想史考察 第五节 抗拒平庸与孤往精神:柳宗元的诗学品格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南开风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003611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2 |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092.4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天津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