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的管理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哲学颠峰之作,对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思想产生着深远影响。本书是作者以企业策划专家的特殊视角研究《论语》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的著作,全面提炼了《论语》思想在当代企业家个人修养、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管理、品牌塑造、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实际运用,可谓中国式管理的典范,是本土企业运用本土思想管理的实用方法论,同时,也可作为《论语》爱好者的初级读物。

本书不是戏说、不是水煮,而是正说、是启发,是一本严肃认真的著作。

内容推荐

《论语的管理智慧》完全依照现行《论语》篇章结构,逐章评点,独立成文。作者以小品文的轻松笔法,在对原作进行准确的释义的基础上,严谨地阐述了当代企业全程管理的理论、策略和方法,也融入了作者长期从事策划咨询实践的感悟和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可读,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不可多得的管理宝典。

目录

绪论 为什么是《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后记

试读章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经有个私营企业的老板问我:“我应该怎么要求我的员工,让他们都能够尽到职责呢?”其实,当时他的企业里也的确有消极怠工的一批人让他头疼。说白一点,就是员工不好好干,我当老板的怎么办?

我想,员工能够心悦诚服地尽心尽力,当然有员工个人品性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制度环境的问题。员工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里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凭什么不好好做呢?但这些大道理说来简单,要做到可不是个小工程。所以,那位老板直接地说:“你给我想几句话,让员工天天看,影响影响!”——其实这也不是个坏注意,至少可以算个过渡措施。当时我就想到曾子的“三省”之论。

曾子好像为当代企业员工量身订做般地说了一番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为一个员工,你第一要考虑的是“我今天为企业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有没有偷懒使滑?既有工作内容,又有工作态度。

第二要考虑的是“人际交往中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包括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甚至和上司、下属的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表现呢?

第三就是要问问自己今天又学了点什么知识、技能,有哪些得到了运用。

如果你的手下每天都做这样的自我审查、自我批评。那做老板的该多么欣慰和省心啊!你的员工都将办事干练负责、交往诚实可信、善于学习用于工作之中。如果哪个员工在这三方面略有不足,连他自己也受不了这“三省”的折磨了。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代价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背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最高统治者的道德要求。替员工说句话:凭什么让我三省呢?我今天确实磨洋工了,因为你这个老板不值得我卖力气!——说到底,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没有老板自己的首先“三省”,就不会有消极员工的自我谴责。

员工崇拜一个老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板要“讲忠诚”、“讲信用”和“有才干”——这也是曾子对企业管理者提出的“三省”的具体内容。

然而,曾子的三省又何尝仅仅是用来解决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呢?也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期望。在企业界、商业界,人们习惯于说“无商不奸”,也说“不奸无商”。在某些行业。讲诚信、老实厚道就吃不开,而那些敢于冒险投机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反而能够发财。哪怕是暂时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讲诚信,他讲欺诈,至少你要先吃眼前亏!所以,商界似乎更流行“三十六计”,而“诚信”则被重点提出来加以提倡。

有句歌词说:“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很难。”曾子讲的道理也是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虽然人人都希望诚信社会。但总有一部分人似乎只愿意别人单方面对他诚信。人们不是不可以“三省”,最主要的还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能不能成为个别人的道德约束,当制造有毒奶粉的企业主数钱的时候,他未必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却没有任何的良心谴责,对这样的人,曾子大概就只有叹息了吧!所以,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自我超越的修炼。P.6-7

序言

  一、反拉二胡   据说左撇子的人都聪明,我有个表弟就是个左撇子。有一次他拿了个二胡玩,刚一上手,就拿反了,因为他习惯左手拉弓子。大家笑话一番,他不好意思了,就换了持法,却显得更加笨拙。我说你不妨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下,他又恢复左手持弓,果然推拉自如;无独有偶,我看十二女子乐坊的演奏,就发现有个美女笛子手把笛子放在左侧吹奏的。后来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舞台上有两个笛子手,为了追求对称的舞台效果,其中一个就来了个“反吹竹笛”。如果这位乐手不是左撇子,练就这番技艺确实值得称道。   表弟的“反拉二胡”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美女的“反吹笛子”是为了适应乐队的舞美效果,这些突破常规的做法都有着很好的理由。常规方法好,还是反常规方法好呢?这问题问得没趣了,所谓的好和坏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最为重要,适合的就是好的。本来二胡就不好学,要让我表弟不顾自身的特殊条件而必须采取适合别人的方法,学起来,凭白增加许多难度,有什么好处呢?  当年有个企业叫“三株”,用小报纸式的广告页把自己的三株口服液卖得很火。我有位做高档白酒的朋友,把这方法拿来了,廉价的宣传小报散发的满世界都是,知名度倒是上去了,可价钱却上不去,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为什么小报纸对三株口服液是“好”的,对我朋友的白酒就是“不好”的呢?原因就是适合和不适合的问题。  橘在淮南为橘,到了淮北则为枳,口味坏得不可入口。为什么?好的东西,换个地方就变得不好了。美国很著名的咨询公司在中国国内吃不开,弄坏了好几个案例,并不是人家的方法“不好”,其中就有不适合中国企业的缘故。中国的企业先是推崇西方的管理模式,后来又喜欢日本的管理模式,因为日本的文化可能更接近我们,所以更容易找到相似的地方。然而中国和美国、和日本都是大不相同的,且不说市场环境、文化背景、企业特征,单就“人”这一项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常说企业“以人为本”,其实中外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组成企业的人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从资本或技术的所有者来区分,只要是在中国本土,由中国人构成的企业都属于我们所要讨论的范畴。中国人和外国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根本上当然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且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的巨大区别。面对不同的人群,却打算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那难度简直是自找了,因为那些是未必适合中国人的特点的。  成功有着成功的背景,这个背景往往存在极大的差异。当你不具备人家当时的条件的时候,同样的方法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事实上,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的对策才可能有效。表弟要学二胡了,为什么偏要他采用通常的方式,而放弃适合自己的方式呢?  二、为什么是《论语》  中国人的特点是什么?这可是个大课题。不过有个小例子可使我们窥其一斑:即便是山村一个字不认识的老太太,在行为方式上也在遵循中国自己的道德标准。比如她会说:“我要做了这样的事情,死后让人家怎么说我?”这是什么思想?这叫“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她还可能说:“这孩子是个孝子,靠得住!”这个判断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些话都是《论语》中的章句。为什么不认识字、没学过《论语》的人也是《论语》的思维方式呢?因为《论语》所推崇的观念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说是生而有之不为过了。  《论语》对中国人的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但《论语》还不仅仅如此简单。我们知道,《论语》是中国哲学的颠峰之作,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其中的管理哲学和方法才是其精髓。并且这种管理哲学是基于对人的研究和影响的,也就是说,《论语》所显示的管理哲学正是适合《论语》所塑造的人群的。一个深受《论语》思想影响的民族,必然适应《论语》所推行的管理哲学。  然而,历来《论语》中的管理学都是被用来治天下了,并没有被企业界所广泛研究和利用。或许这和中国古代企业不够发达有直接的关系,而在中国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一味从国外寻求管理方法,而放弃可能是最适合自己的管理哲学呢?诚然,《论语》中的管理学确实是反映了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意和努力,似乎没有提到在企业中的应用。然而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就在于其对于普遍事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启发性。就像《论语》还可以被运用到其他更多方面一样,研究《论语》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是一条寻找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理想门径。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思维确实存在极大的差别。也举一例,比如说,尽管现在外出谋生、异地工作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事情,但是“背井离乡”听起来依然比较悲惨凄凉,尤其春节、中秋这些该团圆的时候团圆不了,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还是难以排解。在这些方面中国人似乎不如西方人那么豁达想得开,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点,地理依赖和宗法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基本心理状态。于是家长制、独裁集权制的管理模式就有了形成的土壤并且被世代接受,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人治为核心,强调集体主义,讲究绝对服从,遵守伦理道德,注重教化作用。  当代中国企业是在相对民主的环境下成长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但无论如何,从本质上讲,企业都必然是专制的组织。这种专制不是人为的,也未必是中国企业所独有,而是由资本的性质所决定。谁拥有这个企业的资本,谁就有难以比拟和替代的发言权。在资本合作的企业里,发言权的大小决定于资本的大小。所以,企业说到底是资本专制的组织,这一点,并不存在私营、国营或股份制企业的区别,也和中国外国、东方西方没有关系。企业的这一属性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相结合,就使得中国企业必然谋求更加贴近这些特点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并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具有天然的文化性排斥。所以对待西方、日本还有韩国等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态度,必然是以包容的心态来吸收改造,而被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所同化。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因素,中国在传统上企业发展并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而是作为一个孱弱的分支在惨淡经营,更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管理专门理论。这当然和中国的哲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哲学起源于生命哲学,将宇宙的生命、人的生命作为完整的、根本性的研究,从而在哲学体系上具有难以分割的整体性。像我们熟知的《老子》,历来被看作中国哲学的原始,但我们很难说清楚这部书到底是在研究哪个门类,并且之后的哲学研究也都具有这样的“含糊”特点。这也使得我们可以从这些哲学典籍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领域的理论根据。我们要读的《论语》,其实已经脱离了《老子》这样的“纯哲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大略地说,《论语》是一部政治管理哲学著作。不过,《论语》的政治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德治为内涵的人治思想,并且对于在位者、从政者和立志从政者都从个人修为上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从表面上看,《论语》更多的内容像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规范。而正是这些治国的道理、从政的原则和为人的规范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极大参考价值,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话题。

后记

《论语的管理智慧》编成付梓,看到书稿,感慨良多。完稿离现在尽管时日不多,但这段时间俗务繁忙,疏于留意,再读竞有恍若隔世之感,当日伏案临屏的艰辛也遗忘无余,和三五好友相约深山修仙半月的牢骚也成空谈。惟其和我在公司创业初期一起奋斗的同事仍如在眼前,而今当年许多好友有的自立门户、有的远走他乡,一时大有夫子“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之叹!而我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多是在那个时期学习并且逐步形成的。《论语的管理智慧》虽说是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复述夫子及先贤的思想,但毕竟搀杂了个人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解。有同事说,这书其实是我个人管理观念的综合,若如此,就只当是一个有点经验的企业策划人对于《论语》的读后感吧!

和许多《论语》爱好者的心情一样,我舍不得把《论语》肢解,尽管有少许与管理不相干的章节,也还是存而不论,在体例和章节上依照传统版本,以保持其原貌。不过为了论述方便。我把某些章节在不改变文字的前提下做了合并,使得《论语的管理智慧》成为20篇498章,和传统版本略有差异;也是出于阅读原著的方便。凡书中的通假字一律在其后的小括号内标注本字,并对生僻字做了注音;为了方便查阅,我采用了编码方法,如349-1416,349表示本章在全书中的章节序号,1416则是说明本章是第14篇的第16章。

作为一个《论语》爱好者,对于《论语》的理解难免偏颇甚至错误,还望大家指正;更希望读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有所启示,并对我的观点有所指教。2005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纪念日,恰逢全球华人首次联合祭孔之时,想《论语》传世已有两千五百余年,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及,难数历代多少人从中得到独到的理解和裨益!但今之《论语》已非当日之《论语》,今日之儒学已非当日之儒学。在新的时代,新的领域,《论语》自当有新的功用。尤其当今企业界普遍重视管理,又有多年西方等外来管理方法的引进和实践,更有有志之士努力探索适合本土企业的管理理念,《论语的管理智慧》有幸问世,正可参与到这场思辨中来,并奉与读者监察指正。

本书写作过程中,许多网友提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有的还参与校对文字,更有热情写序支持者;编辑朋友更有许多中肯的改进思路,在此敬谢!

尤其要说到的是与我合作的企业,是他们给了我对于企业感性的认识和实践的经验,特此感谢!

马千里

2005年10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的管理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千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4060
开本 16开
页数 5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3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