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将晋商的盛衰看作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对晋商制度变迁的主体、变迁的动因,以及制度的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理论上对晋商的发展脉络、运行机制、变迁规律进行了梳理和论证。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晋商制度变迁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关系晋商兴衰的管理机制、组织系统、资本运营、信用博弈、交易成本、官商关系等做出了新的解释,归纳了制度变迁轨迹的内在运行规律。作者运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制度分析与非制度分析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大量可靠的史料进行理论分析,使晋商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目录

序 经君健/1

第一章 晋商制度分析方法论/l

第一节 引论:制度——发展的分析框架/1

第二节 晋商研究呼唤新的分析工具/5

 一、晋商研究方法论的历史回顾与时代要求/5

 二、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及理论形成模式/8

 三、晋商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史学分析——开创晋商研究新局面/10

第三节 晋商制度系统与制度变迁/11

 一、晋商制度系统/11

 二、晋商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13

 三、晋商制度变迁分析的基本概念/17

 四、晋商制度变迁模型/19

第四节 对晋商制度变迁构架的重新审视/22

 一、晋商制度的稳定和变迁/22

 二、晋商制度变迁的主体/25

 三、晋商制度变迁的动因/26

 四、晋商制度变迁的方式/27

 五、晋商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28

第二章 晋商制度系统论/30

 第一节 晋商制度的系统性、稀缺性和制度配置/30

一、晋商制度的系统性/31

二、晋商制度的稀缺性/32

三、晋商制度配置/33

 第二节 晋商制度:一个复杂的系统/37

一、外部制度——晋商崛起的直接原因/38

二、内部制度——晋商兴盛的根本原因/39

三、从制度系统分析晋商的衰败/40

第三节 晋商制度系统的特点/42

 一、晋商制度系统的整体性/42

 二、晋商制度系统的结构性/43

 三、晋商制度系统的有序性/44

 四、晋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46

第三章 晋商制度配置论/49

第一节 晋商制度配置:概念的提出/49

 一、晋商制度配置概述/49

 二、晋商强制性制度配置和诱致性制度配置/50

第二节 晋商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52

 一、晋商制度耦合/52

 二、晋商制度冲突/54

 三、晋商制度真空/55

第三节 晋商制度系统开放性与制度配置的关系/56

 一、晋商外在制度配置与制度系统的开放性/56

 二、晋商内在制度配置与制度系统的开放性/60

 三、晋商制度系统的开放性决定并影响制度配置/64

第四章 晋商制度的成本一绩效分析/66

第一节 制度成本:概念的提出/66

 一、制度成本的提出/66

 二、交易成本的基本界定/67

 三、影响制度成本的主要因素/68

第二节 晋商在河东盐场的经营成本与绩效/69

 一、关于贸易总额的估算/70

 二、关于各种成本的估算/76

第三节 晋商茶帮的经营方式、利润及绩效分析/79

 一、经营方式/79

 二、经营利润/84

 三、经营绩效及评价/86

第四节 晋商信用的成本一绩效分析/91

 一、晋商信用经营的私人成本与绩效/91

 二、晋商信用经营的社会成本与绩效/9l

第五节 晋商制度绩效:群聚生产、制衡机制与激励绩效/94

 一、晋商群聚生产的载体/94

 二、晋商制度的约束与制衡机制/97

 三、晋商制度的激励特征及其绩效/99

第五章 晋商制度变迁论/103

第一节 晋商制度变迁理论概述/103

第二节 晋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条件/104

 一、晋商制度变迁的动力/104

 二、晋商制度变迁的条件/108

 三、晋商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10

第三节 晋商制度变迁方式/113

 一、晋商诱致性制度变迁/113

 二、晋商强制性制度变迁/118

 三、晋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关系/123

第四节 山西票号变迁的制度分析/124

 一、山西票号的发展概况/124

 二、票号合组银行的机遇与尝试/129

 三、票号合组银行的时机分析/137

第六章 晋商早期资本运营制度及其变迁/140

第一节 晋商独资制及其特点/140

 一、晋商独资制的发展形式/140

 二、晋商独资制的利弊分析/143

第二节 晋商合伙制及其特点/145

 一、晋商合伙制类型/145

 二、晋商合伙制的逻辑分析/149

 三、晋商合伙制的利弊分析/153

第三节 晋商贷金制及其特点/154

 一、贷金制概述/154

 二、贷金制的类型/156

 三、贷金制的利弊分析/158

第七章 晋商股份制及其变迁/162

第一节 晋商股份制的特点/162

 一、资本组织和收益分配形式上的股份化/163

 二、企业产权的多层次与多重分割/165

 三、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化/170

 四、晋商股份制度的特点分析与评价/172

第二节 对清代晋商股份化创新的再认识/174

 一、一个质疑——集中资本是股份化的最初动因吗? /175

 二、对顶身股制创新的再认识/179

第三节 对晋商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185

一、晋商产权制度创新的源泉和创新主体/185

二、晋商产权制度创新的成本一收益分析/188

第八章 晋商信用制度变迁及其启示/199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守信思想/199

第二节 晋商信用及其特点/202

 一、晋商的信用体系/202

 二、晋商信用存在的原因/208

 三、晋商后期的信用及其问题/210

 四、清政府的信用问题对晋商的影响/213

第三节 晋商信用的博弈分析/216

 一、晋商信用的需求/216

 二、晋商信用的供给/218

第四节 晋商信用的生成机理分析/225

一、正确的道德理念和经营价值观作指导/225

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226

三、信用约束硬性化/228

第五节 弘扬晋商信用精神,培育民族信用文化/229

一、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现象/229

二、当前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230

三、晋商信用的历史启示/232

四、现代信用制度的特点/233

五、信用产权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236

第九章 晋商家族制度及其变迁/239

第一节 晋商家族制度的产生/239

 一、家族制度产生的背景/240

 二、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促成晋商经营家族化/241

 三、传统文化对晋商家族经营形成的巨大影响/242

 四、人际关系在晋商家族经营制度形成中的作用/243

 五、晋商家族经营制度的最终形成/244

第二节 晋商家族制度变迁/244

 一、父权制度/245

 二、继承权和财产权/249

 三、婚姻制度/256

 四、教育制度/260

 五、妇女地位/266

第十章 晋商其他正式制度及其变迁/270

第一节 晋商的人事与组织制度安排/270

 一、职员的选用、培训和约束/270

 二、组织制度安排/272

第二节 晋商的业务制度安排/274

 一、对内业务制度安排/274

 二、对外业务制度安排/28l

第三节 晋商行规及其变迁/282

 一、山西会馆的组织特点与规章制度/282

 二、公所、商会的产生及其特点/286

第十一章 晋商非正式制度及其变迁/291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291

第二节 晋商非正式制度概述/294

 一、晋商“整体”意识/294

 二、晋商“义利观”与“诚信”意识/295

 三、晋商遵循的道德传统与道德规范/297

 四、晋商“崇商重利”的价值观/298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对晋商组织与管理的影响/299

 一、政治取向/300

二、“礼”制规范/301

三、团队协调303

第四节 非正式制度对晋商兴盛的积极作用/304

一、凝聚功能/304

二、行为规范与道德评价功能/305

三、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308

第五节 非正式制度对晋商的消极作用/310

一、近代中国制度环境的变迁/31l

二、晋商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失效/313

三、晋商行为的扭曲/315

第十二章 晋商制度变迁中的官商关系/319

第一节 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框架/319

一、晋商与政府(官吏)的结合与交易成本的节约/320

二、风险的规避与官商之间特殊的合约锁定关系/324

三、潜在风险及其对晋商发展的影响/327

第二节 山西盐商的寻租活动/328

一、寻租理论及其在山西盐商研究中的应用/329

二、山西盐商进行寻租活动的原因/330

三、政府与盐商的设租一寻租关系/336

四、山西盐商寻租的成本一收益分析/344

五、山西盐商寻租行为的社会成本分析/350

第三节 近代社会变迁中官商关系对晋商衰落的影响/357

一、官商结合的经济绩效递减/357

二、官商结合的交易成本不断增加/362

三、官商结合的风险在递增/366

参考文献/370

后记/386

试读章节

三、晋商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史学分析一开创晋商研究新局面

我们之所以选择新制度经济学对晋商进行新的研究,主要是因为:①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在晋商研究史上还是一个空白;②如前所述,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形成模式对于我们研究晋商有很大的启示;③对晋商崛起及衰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制度因素的存在。

晋商研究的学者对山西商人的崛起及衰败原因做了多方面的考察。一般来讲,主要将其归结为经济、自然地理、政治军事、思想观念这四方面的因素。就经济原因而言,进入明代以后,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晋商处于一种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之中,这主要是由于新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让步政策的结果;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整个中国被纳人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当时的统治者也实行了门户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商人因此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机会。政治军事制度的变革,对晋商的经济活动的扩展和市场的转变,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例如,明朝边饷政策和开中法的实施,为从事贩运活动的山西商人提供了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开中法的演变,导致了内商和边商的分化……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对山西商人及商业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中,一般性表述较多,没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再如,晋商的组织制度和经营制度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它们是否经历了变迁?变迁的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在晋商发展的后期,这些制度和晋商的衰败有什么内在关系呢?

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二是制度为什么演变以及怎样演变。这也是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对晋商经济活动进行制度成本一绩效分析。在搜集整理晋商账簿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等分析工具,计算制度的生成对晋商经营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对后一个问题,可在对晋商具体制度变迁分别进行分析之后,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同时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理论形成模式,建立一个晋商制度变迁模式。

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是一种新的尝试,尝试过程中错误与失败难以避免,而逻辑的方式又最容易使历史失去本来的面目,所以,晋商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与创新是一项谨慎而又严肃的工作。我们期望对晋商进行的制度经济史学分析,能够开创晋商研究新局面。P10

序言

明清两代,山西商人称雄中国经济舞台长达5个多世纪之久。在如此漫长的时期里,晋商一直是山西地主制经济运转过程中的主体集团之一。在重要商品的地域性买卖以及全国性商品运销、对外贸易、金融汇兑,乃至在政府军事物资供应、饷源以及财政支持等方面,晋商都曾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晋商的兴盛是我国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晋商活跃的经济行为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主制经济的壮大,对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王朝统治的作用。

晋商通过长时段、大范围的经营实践创造了一整套经营理念、运营机制、制度章程,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由盛而衰的历程也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晋商的活动理念、规范、作风,既来源于传统文化,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菁华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理应受到后世的重视。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值得今人咀嚼,吸收其中营养以有益于当前。这也正是历史上的晋商在今天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所以,近年来有关晋商的宣传相当活跃。有关晋商小说的出版、文物的修葺与展示、旅游活动的开展、反映晋商活动的电视剧和人文纪录片的播出,都对广大群众了解晋商发展史,吸收其有益经验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对晋商认识的深刻程度取决于对它的学术研究水平。在学术方面,晋商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就已有学者研究;80年代以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发现并陆续整理了相当大量的晋商史料,发表了一大批专著和论文。有关晋商研究机构的组成,以及许多探讨晋商问题课题的确立,都表明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晋商研究的已有成果,大多是从专业史、地方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历史的探讨,以得出具有启迪性的结论。大家都知道,在学术研究中理论的探讨更能窥见发展的规律性,触及事物的本质,从而给人们以一般意义上的、更为深刻的教益。但是此前运用特定的理论对晋商兴衰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真如凤毛麟角。因而从整体上说,对晋商兴衰的规律性的探讨还是很有深入余地的。

刘建生教授十多年来致力于山西经济史和晋商史的研究,著述甚丰。他和刘鹏生、燕红忠等合作的这部《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将晋商的盛衰看作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对晋商制度变迁的主体、变迁的动因,以及制度的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理论上对晋商的发展脉络、运行机制、变迁规律进行了梳理和论证。在分析晋商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晋商的制度系统、制度配置、制度成本一绩效的系统研究,运用制度分析,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晋商制度变迁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关系晋商兴衰的管理机制、组织系统、资本运营、信用博弈、交易成本、官商关系等做出了新的解释,归纳了制度配置——制度变迁的内在运行规律。作者运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制度分析与非制度分析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大量可靠的史料进行理论分析,使晋商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这是对晋商研究非常有益的尝试。

明清晋商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对晋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的总和,堪称为晋商学。《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一书的出版为这门学问放上了一块重要的基石。当然,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是晋商史惟一的研究方法;书中也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此后学者们也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这都是正常现象。无论如何,刘建生教授等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晋商进行研究的这部著作为晋商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晋商史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经君健

2004年9月1日

后记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lJA790066)《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的最终成果。面对书稿,睹物思情,有欣慰,有苦涩,但更多的是感激。本书凝聚了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史博士、硕士专业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参加撰写的著者有刘建生、刘鹏生、燕红忠、石涛、梁四宝、武芳梅、林柏、任凯、王云爱、张喜琴和崔鸿雁等师友。另外,张万寿、任志江、吴丽敏、王勇红、丰若非、石惠、马文静、冀福俊、刘成虎、张新龙、韩云、吕慧利和万芸等师生在本书的资料收集、校对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李志强教授在课题申报中也做了工作,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学界前辈和同仁出版发表的有关成果,这里,对给我们以启示和提供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本书在策划、论证、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君健,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原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郑学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太昌,学界前辈吴慧、江太新、董志凯,以及学界同仁和朋友贺耀敏、朱荫贵、刘兰兮、魏明孔、武力、张东刚、王玉茹、许檀、赵津、刘方健和苏少之等博士生导师的教诲、支持和鞭策,特别是经君健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在出版过程中得到山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赵建廷和责任编辑张慧君的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拓新企划和山西财经大学刘阳老师为本书做了精心的装帧设计,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目前,学术界关于晋商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不断问世,但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尤其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归纳晋商制度变迁模式、运行机制、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尚显不足。有感于此,在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申维辰部长的多次教诲和鼓励下,我们对前期已发表的三十余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经两年多的努力撰写了《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一书。平心而论,由于本书系集体撰写,无论是结构、l内容、行文,还是理论分析及所提观点等均需进一步的补充、修改、雕琢和论证,比照前辈学者们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更使我们感到诚惶诚恐,不敢轻易抛出这块砖头。在领导、师友、同仁们的鼓励和催促下,我们不揣浅陋,将这本带有疏漏和缺陷的作品献给广大读者,以期抛砖引玉,并恳请学界方家不吝赐教,我们将不胜感激。

著者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建生//刘鹏生//燕红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52890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6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9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2
出版地 山西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