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水画应作多方面的努力,“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融合应该是最有有效的途径。
本书是作者继《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临摹”是对古人作品进行研究与学习,熟悉掌握山水画笔墨语言,在技术曾面认识其法度;“写生”就是在自然面前对笔墨语言形式作出新的探求;而真正的“创作”就是“以技进道”、“中得心源”,它最终归结为画家的人格、学养、智慧、精神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相信本书对学画者会大有裨益。
| 图书 | 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习山水画应作多方面的努力,“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融合应该是最有有效的途径。 本书是作者继《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临摹”是对古人作品进行研究与学习,熟悉掌握山水画笔墨语言,在技术曾面认识其法度;“写生”就是在自然面前对笔墨语言形式作出新的探求;而真正的“创作”就是“以技进道”、“中得心源”,它最终归结为画家的人格、学养、智慧、精神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相信本书对学画者会大有裨益。 序言 刘明波,山东琅琊临沂人,钟山川灵秀,禀赋异人。 幼喜文艺,尤嗜书画。丙子春,负笈古杭之中国美术学院,修业问道,艺事日进。辛已秋,又赴京师,问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身兼众擅,画法益工。观其画作,笔墨醒透爽健,知其晦养深久,假以时日,可期大成矣。 苦学经年,良工积岁,必有所成。又数年高校执教,明波于授业解惑之道亦别有会心。所著《山水写生技法与创作》等各出手眼,于中国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之论述颇有心得。画家“传移模写”,自谢赫始,此法遂为画家捷径,历代画手,莫不始于临摹,然摹亦有法,师其意而不失其迹乃真临摹也,规规焉迹求形似,俗摹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语出唐张躁。尽言写生问题核心所在,石涛谓绘画须遍搜博访,“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也。又云:“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言创造之贵。”创新乃民族之灵魂”,岂独画然?举凡于绘事有成者,莫不经此临摹、写生、创作三段,而创作乃最后一段,高境界也。 为艺数年,明波遍临宋、元、明、清诸家,先后入青城山、黄山、九仙山……写生探求。其创作又能独僻蹊径,自为面目。于此三方面,各有得心之妙。值其年富力强,实难得也。 乙酉春,明波来桂,从某学,出新著《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请为序,予观此书图文并茂,多有创见,其为功于此可谓专且博矣。斯著问世,料将大有裨于学画者。 略具数语,是为序 黄格胜 2005.5于广西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明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02062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12.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