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的传说(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有关老子的传说一直带有神秘色彩。作者以全新视角,特别是站在道家弟子的角度,全方位记录了老子生平、老子在世俗眼中的地位和在道家弟子眼中的地位、《道德经》以及老子在文化史上的地位等。该书客观、生动、实用,记载了一个鲜活的老子。该书参阅了许多堪称珍贵的史料,值得读者珍藏,并配图片150余幅,适合各阶层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老子的人生经历,一直带有颇多的神秘色彩。作者以全新视角,特别是站在道家弟子的立场上,全方位记录了老子的生平、老子在世俗眼中的地位和在道家弟子心中的地位、《道德经》以及老子在文化史上的地位等。该书客观、生动、实用,记载了一位鲜活的老子。

目录

上篇 老子的传说

 《史记》中的老子

 世俗中的老子

 道教徒心目中的老子

下篇 《道德经》综释

 道之始——《道经》上

 道之兴——《道经》下

 道之德——《德经》上

 道之用——《德经》下

附录一 道教文化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功用

附录二 道教文化诗词欣赏

试读章节

  【紫气翁出世化民】

轩辕氏治世已久,欲寻贤能者让位。他听说“祝融”能通物类、谐神明,且能为民众祝说病由、解除痛苦,就传位于他,此即流传后世的《祝由科》。

且说赤精子自上次告别黄老,又经历了好几万年,忽思心萌动,就决定往须弥去见黄老。等他到时,木公、金母、水精子先已到达。黄老说:“五行各一方,一时齐集,是不是又有什么大的举动要发生呢?”赤精子拱手而言道:“人禀承‘清气’而生的,为圣为贤;禀承‘浊气’生的,为邪恶淫乱之徒。更有四洲的边缘乡民,他们的形貌特异、高矮胖瘦、种种不一,是他们的气血有偏差,还是天地的赋予影响不同?”

黄老回答说:“我观察天地六合之内,凡人的性命,实在是由于上天赋予有关。至于形体有差异,或许是地域环境所导致,或阴阳气候偏胜偏弱而影响。如纯阴的地方,照井浴身,片时即可怀孕,且生的全是女子(此即《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来历)。纯阳的地方埋肝藏肺,过一年就可复苏,于是就成了丈夫之国。更有三个身子而无肠,表里紧缩,胸股奇特,只有一臂。巨阳脉太盛,而致三头;厥阴脉反常,脚后跟逆连在一起。至于大人国、小人国,是地脉厚薄不同所致。早夭国、长寿国,是肾亏、肾盛不同。结胸贯胸,是身有损益;三目四目,是肝窍有余;白子黑子,是本阴阳之色;羽民毛民,是与禽兽有交;肾通耳窍,太过则会耳垂于肩;舌连心苗,略旺则舌有两尖。目聚五脏的精华,五脏之气不足,则眼目深陷眼眶内;齿属肾经的寒骨,气盛则齿硬如金石。还有手臂细长,手足特异;身材幼小,如同婴孩。黑腿红脚,是水火相互纠结于下部所致;柔弱干枯,缺乏生气,是金木之气未配于上停(作者注:此段内容从理论上看,应该成立;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多见。神话历史小说《镜花缘》中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以上都是略举其大概而言,我推测其道理不外乎这些。此类族人本性愚钝纯朴,良善者较多,即便有几个凶顽的,时间长了也被善化了;不像南洲的人,大多奸诈刻薄,即便间或有圣贤而治世,也难改变他们的心性。”

水精子说:“道长所讲,理义甚是精细微妙。但不知南洲的人,为何比较容易繁殖,比之其他诸洲要高出十倍?起初他们散居四方的时候,到西北方的人虽少,而到如今,经历了几万年,还是不甚太多,是不是也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有关?” 

P40

序言

诸位在细读这部书之前,我想先引用老子的一段话作为本书的前奏,并借此谈一下我对老子的看法,以及对他的不朽名著《道德经》的研习过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生天地之间,由于每个人先天秉赋的差异,以及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使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有所不同,那些博学多才、志向远大的人士,一旦接触到天地间的至理妙言,便会勤奋地去研习它,并身体力行地去付之于实践之中。而学识、志向稍差一点的中等人士,在接触到天地间的至理妙言时,由于难以完全领悟其中的道理,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间,于是便会出现有时记在脑海、有时又是一片空白的现象。至于那些学识浅薄、智力低差的未经启蒙的人士,在接触到近似天道的至理妙言日寸,便会不由自主地开怀大笑,认为这都是些傻话、疯话;然而,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因无知而带来的惩罚时,他又会嘲笑自己,从而再次学习这些至理妙言,并用心地去体会、玩味。

其实,从医学角度讲,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之所以会出现上、中、下三种不同的个性标准,这跟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求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子并不是在嘲笑那些无知的下士,相反的却是在鼓励这批人,所以才会有“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

由此可见,老子的学说,从表面上看起来虽有些迂腐,甚至有些消极,但在迂腐、消极之中,却包含着人世间的天地至理。老子不在乎世人的嘲弄和讥讽,而是自甘人下、孜孜不倦地向世人讲述着他的哲学思想,并不时地身体力行,同时去“证道、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痴迷的“下士”、“中士”,在老子的言行启示下,而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大德名流。

记得在中学时代,由于酷爱道教养生哲学理论,故一直追寻“道”之本源。还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大学校友那里有幸见到了一本名叫《老子的智慧》的书,是一本《道德经》的释本。初看此书,也像众多“下士”一样,觉得其间许多言论太过迂腐、消极,于是不久便放置一边。

后来,随着自己知识面的不断增长,越来越觉得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哲理,好像都已经被老子的“道德五千言”所涵盖。

自此,我渐渐地由“习道”至“参道”,又从“参道”转至恍恍惚惚地“悟道”。

踏上社会以后,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社会上种种思潮的影响,我曾一度中止了对《道德经》的研习和体悟。直到四处奔波、上下求索地探寻人生真谛之时,才在无意间来到道教祖庭、号称“人间仙都”的陕西终南山楼观台说经台。

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几位对“道”颇有研究和体悟的贤能志士。在他们的一再邀请和劝说之下,我正式皈依了“道门”,做了一名“六根”不太清净的“玄门隐士”。

翠绿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净化了我的心灵和视野;伴随着道友们的朗朗诵经声,我更进一步体悟到了《道德经》的真正内涵。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道”不迷人,人自迷之。

“道”之“无为”,并非让世人一无所事,一生无为,而是应顺“天理”——也就是“自然法则”,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若是违背了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则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一个通晓天地至道、明晓人世至理的人,是绝不会被俗世所累的,也不会在所谓的人情中迷失。

老子立身行事,徐缓而不求多事;深信无为,讥笑智巧;人们都力求多福,唯有老子委曲求全,老子说:“只要能免于祸害就好了。”

老子以精深为道德的根本,以节俭为行为的纲领,并说:“过坚则易毁,过锐则易折,待人宽厚就不会有损伤。”  所有这一切,正是华夏先哲——老子的品德。

对于一个有幸出生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人,并能有幸阅读圣哲老子的至理名言,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但愿得到这部书的人,能循着老子当年走过的足迹,去领悟、体会老子那富含哲理的五千名言。

倘若能够如此,我心足矣!

王崇静

2005年9月于陕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的传说(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崇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30843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