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谋恰似温柔的耳光
内容
编辑推荐

电影是谁的事情?大陆的导演们不仅要感到铁肩担道义的悲壮,更要感到已经踏上了不归路的近似天罚的悲哀。电影是我们的梦想能够生长、并且飞翔的天地,我们需要等待多少年,才能够看到想像的翅膀轻轻舒展,在光影中挽留一段时间,在记忆里书写优美的一页?

目录

引言:“不是我没有嘴。而是我不想说话”

第—辑七宗罪

进城——我们都是乡巴佬

我们需要力比多

“猛兽”还是“虫人”?

想像力——叫狗吃了吗?

老虎吃豆腐

商业,抑或艺术:牌坊不过就是个招牌

箍桶匠的活儿

第二辑看哪,这些人

借鸡下蛋的最佳摄影师——张艺谋

陈凯歌——戏梦人生

霍建起——乱世中的暧昧神话?

冯爷小刚——幽默是一种罪过

向独立导演——姜文致敬!

管虎——青春从来就是用来践踏的

青春无聊物语——闹说第六代

相看两不厌,女人拉洋片

附 录

正在享受着非凡日光浴的张艺谋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周渔的火车》:灵与肉的无聊物语

《站台》——回忆是一种奢侈

当代电影感言二题

跋:为何我们如此寂寞

试读章节

大陆电影的进程在走着中国现代革命赖以成功的老路:以农村包围城市。然而农村无命可革的时候,进城的道路似乎仍未平坦,城市之于导演的意义俨然犹如不敢触碰的乌托邦。农村是否果然消失于历史以及影像的过去?城市是否果然等同于没有意味的白日梦对象?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进城——我们都是乡巴佬

城市,对中国人而言,首先意味着一种资源,有谁还记得当年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削尖脑袋往城里钻的状况?“农转非”的意义及其难度,比起同时期的“出国潮”更胜一筹。参军——立功提干,求学——鲤鱼跳龙门,招工——甩掉泥腿子,穿上工装裤,成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一员(下岗失业者也是领导阶级中的一员,好比古代官员的“赋闲”),等等吧,都是进入“城市”的途径。还有一条小路,比较类似于“死魂灵”,即顶替将死或已死的城市居民的户籍,姓其姓,名其名,不过要想法“勾兑”一下年龄问题。其用心良苦,局外人难以深刻体会。

有一个农民小兄弟,其父母发誓宁死不可当农民,于是想方设法,让小儿子往城里钻,东奔西跑,终于落户城里,儿子成了“城里人”,他们也自然也成了“城里人”的“爹娘”。进城招工,又是托人送礼,几乎倾家荡产,在交了若干若干元的“基金”之后,终于进了工厂,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工厂破产,儿子下岗,第三年城市扩容,由县改市,凡是交两千块的一律可以进城。儿子却又回来,不过已经无地可种,于是跟随众乡亲,“进城”打工去了,挤进了工人阶级的第二梯队——民工。

唉!

——我是多么希望能看到类似题材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的现实社会里,“农转非”是多么典型而鲜明的素材!可惜,这并不入我们导演的“法眼”,也许,只是因为,首先中国的作家就不怎么关照吧。P19-20

后记

跋:为何我们如此寂寞

我常常为汉语感到悲哀,这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如今的排列组合何其幼智低俗,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我好伤心”,“我好好感动”,“我好好好可爱”——再加个“耶”——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吗?你连繁体字的自己名字都不懂!

孔乙己那叫真有文化,素质高低不以贫富贵贱而论,不像现在某些高官大员或富商巨贾,一开口就是要“卧养天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万万没有想到,提倡白话文,提倡了不到一百年,全国民众的水平居然排到了孔乙己的后面。

这种环境,你能指望我们的文学能有什么滋味吗?翻翻报刊,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真让人难以相信,就是这同一种文字,曾经产生了《诗经》《离骚》,产生了唐诗宋词?知道白话诗的鼻祖沫若同志晚年怎么写诗么?——人民铁道长又长,汽笛声声多嘹亮。

一年一度过央视春晚,全国人民已然味同嚼蜡,看了就骂,骂了还看,这个逻辑充分证明,收视率有时只是说明了影响力,跟质量本身毫无关系。大年三十,不看又能做什么?其实掐指算算,春晚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在几乎所有与春节有关的民俗被“革命”之后,区区一个央视春晚要想成为替代物,那无异蚍蜉撼大树,蚂蚁扛泰山。

我现在终于明白,有什么样的文明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我们昔日文化的辉煌,根基于农业文明的丰沃土壤之上,在工业文明彻底取代农业文明之前,这种尴尬与无奈仍将存在——另一个原因其实正好相反,两种文明冲突融合之际,本是文化大创造之时,但是这个时代就是不行,这就像“春晚”,中央电视台办可以,其他省市台想办,掂量掂量自己的位置吧!

所以我们注定寂寞。寂寞也挺好。许多人的智商位于孔乙己之下,并不觉得如此,他们以为,麦当劳的营养强过窝窝头百倍。

这本书是扯电影的,所以前面那些废话权当说书人开场前的打趣,相当于如今流行的“买一送一”吧。

吴宇森前时来北京筹拍《赤壁之战》,说现在中国的电影问题不是大陆与港台间的竞争比较,而是整个华语圈与西方文化的较量——大意如此。中国人民盼望西部大片的心情,无异于迎接全国解放,我们的导演既眼红又气急,毕竟自己不够雄起,自卑之后倒不是自强,是自戕——就像毛主席当年指示,要把黄河治得像长江一样清爽,执行者后来大概是这么想的,既然我们不能把黄河治得像长江一样,但是可以把长江搞成像黄河一样呵。

《泰坦尼克》是美国人送给全世界的一个巨大的香气诱人的汉堡,依然没有营养,依然赚得钵满盆盈,美国人是这样推销的:不吃汉堡,就不懂时尚。他从来不会说:不吃汉堡,就不会有营养。傻子都清楚,中国的烧饼夹肉要香过汉堡百倍。可是我们并没有相应的烧饼夹肉,韩国有,波兰有,波兰的《塔杜施先生》在本土的观众是《泰坦尼克》的七倍。

电影是什么?

在好莱坞,是商品;在欧洲,是艺术品;在中国,是什么?

不要指望中国的导演能像韩国一样,剃个光头就管事,实际上,你就是把身上的毛剃光了裸体晃荡,也无济于事,聪明点儿,就像第六代,投诚呵,浪子回头呵,是最好的出路。这真让人怀疑,第六代的声名麻雀起,纯粹是个阴谋。

中国电影有个金鸡奖,有个百花奖——民众的跟专家的,其实足够了;再搞个华表奖。三个奖就把中国电影分成三部分,不过共同点都一样,自娱自乐。

电影是工业社会的发明,但是电影应该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性格,举凡各国电影佳作,无不如此,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多半是邯郸学步的结局,虽然,模仿总是超越的第一着,但是学习必须摆脱模仿,而且先要自己扎好马步。

我的真实意思是,我们这个民族与社会正处于话语模式的转型期,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较好表达自己东西的话语方式。这种寻找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我们曾经最熟悉最得心应手的是空洞化的表达方式,奥威尔称之为“新话语”。具体而微,五四时的白话文根于中国古白话,但是如今的白话受两方面的影响最大,一是新闻时政语言,一是欧化语法,与古白话的距离却是最远,民族文化的传承大打折扣,如今汉语之所以苍白轻浮,这是重要原因。《大明宫词》里那种莎士比亚式的对话,实在是对汉语的莫大污辱。

我们不得不承认,民族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断层,一个“文革”,真的革了文化的命。看着革命样板成长的导演与观众们,对“红色经典”情有独钟,虽然翻拍变味,豆腐臭了更惹人爱;而听着流行歌曲过来的新锐们,对东方一知半懂,对西方不懂装懂,仗着血气方刚,仿佛程咬金的三板斧,只能见好就收。侯孝贤、杨德昌以及李安,他们走上国际影坛,没有民族文化作底蕴,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对于大陆导演,无异于一种奢求。当然,不只是导演,更重要的是编剧,还有观众们。东西总是配套的。中国新文学的最高峰,是五四时期:中国电影的最高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这些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产生甚至还要早于意大利的新写实主义。

我们曾经饱受束缚之苦,一旦获取自由,即使是相对自由,反而变得无所适从,哑巴如果会开口,精神病如果恢复正常,常常是语无伦次。也许,学会沉默和内敛会更好些。

中国当代电影的不尽如人意,传媒必须承担一定责任,我们的电影没有理论批评,只有舆论炒作。即使这种炒作,媒体也是丧失自尊的。“捧臭脚”的现象比比皆是,瞪着眼睛说瞎话也屡见不鲜。媒体工作者似乎面临着一个荒唐的窘境,跑文娱口的记者要拼命跟大腕导演及制作人们搞好关系,生怕得罪了他们再也获取不到新闻资源,记者居然害怕剧组的封杀!——这关乎自己的利益和饭碗呢。

少有独立的立场,少有理性的解读,少有精辟的分析,甚至连公正客观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有益的启示和深远的推动了。我们的电影多的是宣传报道,评论是少之又少,最多的就是导演和制作人在那里洋洋得意地自诩、吹牛,市场好了就说市场压倒一切,市场不好就说整体行业不行。“知耻近乎勇”,在中国电影从业人员的词典中,“自知之明”是不存在的。

法国的“新浪潮”直接诞生了特吕弗、戈达尔这些大师。我们已不奢望导致理论与实践均获如此大成的电影批评,但是眼见着娱记们一点一点用拙劣的文字瓦解着观众的智商,打着号称艺术的三色旗引领我们的目光穿越一堆又一堆垃圾,而真正的理论批评反无容身之地,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我们期盼中国电影繁荣兴旺,也许写实主义是最有效的捷径,当然百花齐放更好,时代毕竟在前进。我们热爱我们的电影,就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以及文化,爱之愈深,则恨之愈切,无论如何,批判应该还是第一步。

是为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谋恰似温柔的耳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煜//张红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2309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