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声门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遍访相声界各阶层人士,把相声的生存状态和相声门里的法则做了一个真实的梳理。通过这次梳理,有心人也许能看到真实的相声和真实的“郭德纲们”。而“郭德纲们”,究竟怎样才能够不再总是“戗着茬儿”地生存?相声,能不能成为我们生活艺术的常态,而不是变态?这些问题,只能留待“郭德纲们”去解决了。

内容推荐

郭德纲,中国相声界的传奇人物,33岁,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喜欢眯着眼睛笑,籍贯天津,8岁学艺,1995年来到北京。后创办“德云社”,是中国“把相声带回剧场的第一人”。曾经在大栅栏广德楼说相声,后来搬至天桥乐茶馆说相声,每个周末,场场爆满。2006年1月在解放军剧院举行“新年相声大会”,一票难求,返场多达22次,新浪网在线直播,有20多万网民在线收看。在赢得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狂热追捧的同时,也遭到了主流相声界的非议。

他称自己为“非著名相声演员”,与那些在电视上出头露面的“著名相声演员”有意区分。他有自己的网站,自任版主。

在网上搜索“郭德纲”的名字,可以找到2G的相声音频,全是郭德纲的“钢丝”在现场录制然后又传到网上的。听郭德纲的相声,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功课。

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但是,他更愿意接受一位知己好友给他的称谓:“雅痞”。

目录

我把相声当作生命

前言

一个相声还魂者和他的血泪史

我是郭德纲

郭德纲:从没指望登上多高的庙堂

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的北京生活

突如其来的相声新偶像

郭德纲语录

郭德纲自述“伪造”风波始末

杨志刚细说恩恩怨怨

相声门之门里

从“相声门”看相声门

从郭德纲热看天津相声“北漂”

孤独的相声守望者

——天津相声市场及演员生存状况扫描

天津会不会再出一个郭德纲

马志明:在相声里找不到乐了

北京相声人过得怎么样

侯耀文:郭德纲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

常贵田:不能因为一个人否定整个相声界

冯翊纲:郭德纲让庸俗的人接触了艺术品

到今天,我们如何听相声

相声门里,师徒如父子

捧哏、逗哏——这里头深了去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中国相声的百年传承

中国相声的百年传承

传统相声今昔演变

相声门之门外

相声为什么这样衰

相声之衰,衰在歌颂型相声

MBA救不了相声

非主流相声的剧场化生存

相声的病根和方子

假如梁左还活着

关爱相声,何必拿梁左说事

姜昆的勇气与相声界的误区

人民与相声,到底谁抛弃了谁

回归传统能拯救相声吗

好相声是“熬”出来的 

但愿相声热别成为流行秀

一个人的走红与媒体浮躁症

且看媒体相声的兴起

相声不可忘本

20万“天价相声”说给谁听

捧杀是您,棒杀也是您

附录:门派师承,自有家谱

试读章节

    突如其来的相声新偶像

2005年初冬,相声界冒出了一个“鬼才”,成为从白领丽人到蓝领的哥甚至文化界资深人士争相追捧的对象,他的演出火爆程度绝不亚于超女演唱会,这个人就是郭德纲。

郭德纲来自天津,若干年前来到北京组成了相声民间社团——德云社,目前以在天桥乐剧场演出居多,票价仅为20元。演了十多年,虽说观众越来越多,订座越来越难,不过唯独这个冬天,郭德纲却受到众多媒体追捧,突然在京城窜红。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纲率领德云社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了京城10年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剧场专场,结果一票难求,场场爆满,12日晚的演出创下返场22次、20多万人在新浪网视频直播同步观看的单场纪录,到了25日,观众热情依旧,3个小时的演出一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

在中华相声网上,网友们称郭德纲是“郭猛士”——个拥有继承和阐释传统相声能力的猛士,而喜欢他的粉丝们自称是“钢丝”。

郭德纲火爆的原因是什么?观众对他的追捧到底会持续多久?他对当代相声有什么影响?

    郭德纲开创剧场相声时代?

         黄纪苏(剧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相声最生香活色的是即兴的东西,郭德纲的相声做到了。我听他的相声感觉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式相声有很多陋习,比如排辈分,郭德纲虽然是侯耀文的徒弟,但是他的能力可以和侯宝林相比。侯宝林开创了相声的新局面,把天桥式的老相声文雅化的同时,又反映了新中国的东西,然后又使相声进入了电视、电台,之后的相声一直延续了这种趋势。等到改革开放时,相声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相声的讽刺功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后相声进入春晚使得由低向高发展的相声达到了一个最高峰。当它进入春节晚会时,我们发现,相声走到了尽头。而看郭德纲的相声,又让人猛然感觉,最好的相声到了剧场里,好像一个东西又从头开始了,这和侯宝林的方向正好相反(侯宝林那时最好的相声是在电视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整个制度上,郭德纲现在所做的可能是个开创时代的事情。如果德云社办好了,或许就会是个标志,标志着这种门类的艺术离开了一种形式涵盖全国的局面。电视是面向全国的,但是剧场里就是那一部分人,它会形成很多小的雅文化,在一部分人中生香活色。

但是形成这个局面要有条件:1.传统要继承得好;2.进入了当代生活。两者在一起很不容易。任何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都存在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问题。

P21-22

序言

      我把相声当作生命

        郭德纲

我是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也不比别人强什么,无非是爱相声,把相声当作我的生命,当一件正事去做,所以才能在北京的小剧场里坚持十年。

从1996年开始在茶馆,到中和戏院,到“广德楼”,一直辗转到“天桥乐”,一转眼就是十个年头。到“天桥乐”是2004年,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在北京做剧场相声有了一次转机。演员越来越多,观众培养得也越来越多;相声说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非也越来越多。一直到2005年底,大批的记者涌入,不管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总而言之,“炒作”二字落到了我的头上。虽说没有一家媒体是我请来的——这是事实,但不知情的人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人为的炒作事态,由此带来了很多好事也带来了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好事是更多的人知道了天桥,知道了郭德纲,知道了德云社,知道了相声还在以这种方式存活着。这可能对相声是个好事,但对我个人而言却并非如此,我很怀念那十年清贫的生活,没有过多的人愿意理睬,只有那些真正爱相声的人会来关心。

媒体涌入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一票难求了,这也是媒体关注的一个原因。那之前,出门、回家、做事……方方面面都觉得很舒服,不会有人围追堵截,不会有很多人举着机子要求你去重复什么话。这种身份的变化,渐渐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首先在行内被许多人所不容,在整个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当然每个人的出发点和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夸我的也说得不是那么准确,夸我是“相声救世主”、“相声大师”、“相声艺术家”……这些我都解释了:我做不到。我没有那么大能耐,凭一己之力去扭转相声的颓势。骂我的骂得比捧得还离谱,骂我是“败类”、“一个要毁灭相声的人”、“祖师爷地下有知也会气愤”、“将带领相声走向死亡”……这些我也知道是不实之辞。我们这行不像别的行业,别的行业或多或少有虚假的团结,唯独相声界满是血淋淋、赤裸裸、明晃晃的仇恨。为什么我对他们这么蔑视呢?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了,很多人在我心中不齿于人类,而且这些人没有为相声做过什么。我在北京干了这么多年,没有人帮我一把、扶我一把,所以我就没必要给他们面子。我师父侯耀文说过:“郭德纲是一路坎坷走过来的,他势必要疾恶如仇。”

总而言之,到今天为止,社会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我也别无所求,不希望大红大紫、荣华富贵,这些对我没有意义,我就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空间,能够让我把相声弄好,有点时间,培养更多的学生。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挽救相声,但是我会尽一己之力,这样我对得起相声,对得起观众,更对得起我自己就很好了。

古有诗云:“七寸毛竹握手中,半耕半读半书生,可怜池中饮墨水,饱来纸上抖威风,上殿动本文舞句,入庙流失神鬼惊,此笔落在仇人手,敢比杀人斩将风。”所以,一杆笔是可以杀人的,希望媒体写东西的时候也像我在台上一样,咱们单凭良心。谢谢全社会对我的关心!

书评(媒体评论)

相声界现在最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盲目的嫉妒和排斥,不管是天津的还是北京的,不管是王德纲还是李德纲,只要能对振兴相声有意义,大家就应该举双手欢迎。

——常宝华(著名相声演员)

郭德纲热不会改变中国相声的格局,不会对相声的前途产生多大影响,他的出现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侯耀文(著名相声演员)

郭德纲的相声定位为庙会文化的层次,带有大量的生活原生态成分,民俗性、乡土气很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姜昆(著名相声演员)

 

相声最生香活色的是即兴的东西,郭德纲的相声做到了,他现在所做的可能是个开创时代的事情。

——黄纪苏(剧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突然间在剧场里听郭德纲说相声,感觉很好。但是,这样受到追捧对他肯定是个考验而不是幸运。

——史航(著名编剧)

郭德纲的功底和塑造的人物非常到位,他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相声发展的新希望。

——赖声川(台湾著名戏剧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声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京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49811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6.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