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基本经济指标,让普普通通的你,读懂经济学家家的分析报告,看穿投机者的谎言,明白复杂的经济态势,找到致富的时机。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形成自己对于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状况的看法,从而根据这些判断采取更准确有效的行动方案。书中每一章分别对应一个指标,首先从综合性最强的GDP、先行指数、滞后指数,以及同步指数着手,然后探讨与整体经济的具体方面或领域相关的其他指标,如消费价格、制造、住房、零售额等。每章都包含4个主要部分:概括指标的主要属性及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导言部分;追溯指标的起源与发展的部分;如何获取、分析、汇报相关数据的部分;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应用到投资过程的部分。最后一部分还将给大家开几个小“玩笑”——透露各个指标鲜为人知的一面——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些信息更清晰、更及时地掌握商业活动状况的。
本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那些对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经济指标缺乏整体了解的市场交易员和投资者。
本书向读者介绍的是来自华尔街的14个相当重要的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同步指数、就业形势、工业生产与产能利用率等。书中整合了作者作为商人、学者以及华尔街经济学家的多方面视角和观点,旨在用最清晰、简练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重要的报告究竟是用来衡量什么的,以及有哪些深层次的含义,以便于读者学习专业人士的分析方法,成功地对金融市场的经济走势做出最准确的分析。
导言
第1章 国内生产总值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2章 先行指数、滞后指数与同步指数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3章 就业形势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4章 工业生产与产能利用率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5章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指标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6章 制造商配送、库存与订单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7章 制造、贸易库存与销售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8章 新住宅建设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9章 美国经济咨商委员会消费者信心指标与密歇根大学消费者情绪指标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10章 零售贸易及食品服务前期月销售额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11章 个人收入与支出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12章 消费者价格指标与生产者价格指标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13章 固定收益市场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背后的秘密
第14章 商品
指标的演化
数据解读
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何利用看到的信息
背后的秘密
第1章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一直备受非议。20世纪中期,伟大的苏格兰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经将这一学科戏称为“沉闷的科学(Dismal Science)”,并且开玩笑说经济学家比充斥在华尔街各个角落的会计师们更枯燥无聊。然而事实证明,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还是莫过于每次重大市场趋势报告最终公布前的几分钟里,大家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一起屏住呼吸,眼睛齐刷刷地紧盯着货币中心银行交易大厅里的公告牌时的壮观场面。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综合指标,GDP报告是最令人情绪紧张、兴奋的指标之一。
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政治家们之所以对GDP推崇备至,是因为它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一张最为重要、综合性最强的晴雨表。GDP是一个国家(即国内)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利用本国资源(无论这些资源归谁所有)生产的所有制成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例如,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所有汽车都将计算在美国的GDP之内——即便其制造基地或工厂为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 Chrysler)或日本的雷克萨斯公司(Lexus)所有。相反,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永久居民和企业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制造(无论其制造地在哪里,即无论生产制造活动是在该国国境以内发生还是在该国国境以外发生)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例如,美国联合企业——sara Lee在加拿大生产的烘烤食品都算做美国的GNP的一部分,而不算在GDP之内。
相比较而言,GDP比GNP更能准确地反映美国的经济状况,因为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基本上都是国内的资源。GDP数据与其他美国经济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如工业生产和美国经济咨商局的同步经济指数等,我们在之后的章节将有相关论述。
作为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的一部分,GDP是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计算和报告的。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NIPAs)数据是我们可以获取的与美国国民输出、生产以及收入分布相关的一组综合性最强的数据。它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制定,并且现在也由该局进行维护,每一份GDP报告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
·企业利润;
·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
这些数据能够说明某个具体的时间段(通常是上一个季度)内美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属于经济扩张状态还是经济紧缩状态。通过观察GDP各个要素及子要素所发生的变化,同时将这些变化与过去曾经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经济学家们能够推断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学家们的所有工作当中,利用GDP数据作为衡量指标对整体经济表现进行预测,要占到很大一部分时间。事实上,华尔街的所有经济学家都会将最新的GDP报告随时放在案头,以备参考之用。由于贸易机构好几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在经济学家所做的预测基础上开展,因此这一指标已经成为所有研究和贸易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这个指标通常决定着华尔街所有金融预测的基调。
指标的演化
过去,一个国家的产出量和经济表现通常用国民收入账户来衡量。这股经济潮流的主要代表是20世纪30年代供职于美国商务部的西蒙。库兹列茨(SimonKuznets)。自那之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为其提供了赞助,其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美国经济的产出情况。不过,当时并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对这一关键经济数据进行统计。
库兹列茨于1934年所做的首次国民收入预测包括国内创造的收入值、国民经济净产品的衡量指标,以及国民收入“支出”,或者为参与净产品生产的劳动者提供的全部报酬。当时的这份预测报告并没有对相关要素进行任何深人的分析。事实上,库兹列茨当时根本就没有提供具体的国民消费支出统计报告。不过,这是推出正式的国民收入记账方法的漫长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当然,同如今相当详细的宏观经济报告比起来,当时的这份预测还是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的。
最后,国民收入和产品账目终于正式诞生了。除了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艰巨任务之外,库兹列茨还回过头去,对1859年的美国国民收入账户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该账户的重建工作。他个人也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库兹列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是在1937年提交到美国国会的,其中包括了1929年到1935年的国民收入和产出量数据。
1947年,有关国民收入账户的首份正式报告以增刊的形式出现在《当代商业调查》(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杂志的7月刊上。这份增刊将1929~1946年的年度数据通过37张表格分别列出,数据分属于以下6个账户:
·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
·商务部收入和产品账户。
·政府收/支账户。
·海外账户。
·个人收入/支出账户。
·总储蓄和投资账户。
NIPA出现以前,各家各户、广大投资者、政府决策者、企业,以及经济学家们对国内的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能够找到的资料只有与原材料和日用品生产相关的各种指标,以及与价格和政府支出相关的统计数字,而找不到整个经济活动的综合统计数字。事实上,“宏观经济”这个术语也是直到1939年才首次出现在相关出版物上。在不了解以往经济表现、不了解条件和背景的差异、不清楚哪些部门状况不佳而哪些领域成绩卓然的情况下制定经济决策,无疑是件可怕的事情。这大概也是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决策频频失误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经济学家都将造成20世纪30年代出现经济大衰退的原因归咎于美国联邦储备局(以下简称美联储)当时未能对“咆哮的20世纪”(Roaring Twenties,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产生的泡沫经济做出有效的反应。对此,美联储也许的确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但是由于信息不足,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阻止美联储的最终失利——如果说当时的确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的话。“经济大衰退”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寻找合适的国民记账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更深刻地感觉,全面把握国家的真实产能、综合生产状况,以及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NIPA的出现使得决策者们能够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目标,如提高经济增长率、降低通货膨胀等。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关的政策和方案,以期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且有效地排除实施过程中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和阻力。
数据解读
要对美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而活力充沛的经济体系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绝非易事。然而来自经济分析局的一群相对而言为数并不多的经济学家却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坚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对数据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每一份季度经济活动报告都会在经过3次修订之后,正式公布在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网站——www.bea.gov.上。第一版报告于本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推出,并于东部时间上午8:30发布在新闻网络上。因此,每年度前3个月的GDP报告有时会在4月的最后一周公布,第二个季度的报告在7月的最后一周公布,第三季度的报告在10月公布,而最后一个季度的报告则在第二年1月份的最后一周公布。由于报告首次发布时还无法完全掌握完整的数据,因此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ssociation,BEA)必须分次进行一系列预测,尤其是涉及库存和外贸的相关报告。
一旦拿到新的数据,BEA会对之前的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更新,以得到更准确的GDP预测数字。第二次发布(即初步报告)会在本季度结束两个月后发布,时间比预测报告晚一个月,报告中将体现出日期的更新。最终报告中将提供最后一次更新的数据,其发布的时间是数据所属季度3个月之后,也就是初步报告发布一个月之后。2007年的发布日期如表1—1所示。报告的年度更新在每年的7月进行,数据以年为单位,来自BEA,如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消费支出数据等。BEA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年度调查报告进行趋势判断,从而对相关数据做出预测。趋势判断是在源数据的基础上,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修订的,而这些源数据每年只能获取一次。由于调查报告也是以年为单位,因此只能在年度报告修订的过程中进行相关预测。
随着账目上分属于各个栏目的源数据不断更新和修订,NIPA的各个栏目也必须相应地更新,以及时反映修订的内容。年度更新修订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这三年(12个季度)中每年的数据更新都会在年度更新期间进行修订。每过5年,BEA会对NIPA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所谓的“基准数字修订”。经过这样的修订,结果往往是五年的季度数字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基准数字修订与年度修订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准数字修订通常涉及对报告结构的实质性、大范围修订,通常包括对定义的修改、重新分类,以及数据的重新表述。必须创建新的表格,以便描述新开发的产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因此都需要添加到报告中去。显然,CD、微波炉、MP3播放器、DVD等产品从前是不存在的。由于美国经济在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在不断被生产出来,因此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将其生产情况记录下来。所有这些数据都会在基准数字修订期间进行修订——无论以季度为单位还是以年度为单位。
一些定义
正如之前谈到过的,GDP是一个国家耗费本国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即最终和生产的。当经济学家们谈到最终商品时,指的是为满足其最终使用目的而生产的商品,也就是最终产品,而不是将进入制造的另一个阶段的中间产品或零部件。例如,固特异轮胎&橡胶(Goodyear Tire&Rubber)每年生产好几百万个轮胎,其中大部分都用做新车的部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供应其下游的零售商或批发商,作为替换或备用部件。销售给汽车制造商,用于装配新车的这些轮胎并不算做生产,因为我们的全国账目当中汽车价值的计算方式并不是将汽车零部件的价值进行累加。换言之,我们在进行计算时并不是对收音机、坐椅、加热元件、火花塞等零件的成本进行简单地累加。我们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整车的价值。
显然,如果将制造商出售给沃尔玛(Wal—Mart)和西尔斯(Sears)的所有轮胎,以及汽车制造商作为汽车零部件出售给汽车买主的所有轮胎全都计算在内。那么BEA的经济学家们就犯了严重的计算错误。羊毛或毛织品生产的计算也同样如此。BEA的经济学家们只计算作为最终产品供终端用户使用的毛织品的采购价格。由于羊毛制品的终端产品数量庞大,包括羊毛衫、帽子、毛毯等,因此如果将生产羊毛原材料和羊毛衫、毛毯等羊毛制品的产量全都加进去,那么BEA也会犯同样的重复计算的错误。
P11-16
在对经济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就像是完全不关心目的地的天气状况而前往旅行。恶劣的天气会让度假的好心情大打折扣,尤其会彻底毁掉户外活动的计划。同样,如果选择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到股票或期货市场,无疑会将你原本设计好的舒舒服服的退休计划破坏得一干二净,或者让购置新房的计划泡汤,甚至孩子的教育基金也因此没了着落。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经纪人和研究机构对此当然是最清楚不过的。这类分析无一例外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从整体经济环境到有价证券的分析,包括利息率的估计、货币预测,一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都是如此。在这方面,大家都遵循一条公认的游戏规则,那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于1934年推出的被誉为“投资圣经”的著作——《证券分析》,其中谈道:“经济预测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工业以及企业规划预测的根本基础。”
不过,研究经济状况并根据经济现状设计投资战略,并不意味着手里必须掌握几百万或几十亿美元资金才行。通过国内的报纸、杂志或晚间新闻的企业/商业版等,你完全可以掌握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在进行金融分析时究竟都借鉴了哪些相关信息。即使没有经济学或数学方面的学位,你同样可以对这些财经信息进行提炼和分析,并掌握其精髓。事实上,在一流大学攻读相关学位的很多学生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从学校毕了业,他们仍然会感觉自己对现实的金融世界完全手足无措。本书试图打破常规,缩小普通经济学教材中常常令人不知所云的经济学理论(各个大学都在向学生教授这些理论)与华尔街真实的市场之间的巨大差距。本书之所以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是因为本书始终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大量经济指标上,而这些指标是分析师或经济学家们最常用的分析工具。理解了这些指标,经济学的研究将变得更有趣、更振奋人心。
在20世纪,前前后后出现了几千个经济指标,用于对各种对象的预测——上至汽油需求量,下至农业的庄稼收成。它们当中有的趣味性大于功能性,如那些用来阐释年度股票业绩与国家橄榄球联合会(National Football Combination,NFC)或美国橄榄球联合会(American Football Combination,AFC)之类的协商会议赢得“超级杯(Super Bowl)”(指美国橄榄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大奖之间的关系,或者女性的裙边开到大腿中部与开到小腿中部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等。其他指标则更严肃,完全以经济观察报告为基础,既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神秘”指标,如用来衡量涂料和塑料中使用的颜料成分——二氧化钛的生产水平与建筑材料需求量之间的关联性指标,也包括一些非常直观的常识性指标,例如,在建筑用的金属丝及大量其他建筑材料中所使用的铜的价格,就与人类住宅的发展速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样,经济增长与火车车厢的负载量之间、与货运集装箱的生产之间、与木制垫板装运之间、与槽形硬纸板及包装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关联,这些因素又全都与运费或制成品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家们在逐渐淘汰那些无效的指标,这些指标所衡量的要素往往不一定像人们之前所以为的那样具备所谓的相关性。到现在,经过筛选后保留下来的关键指标大概有50个,它们的可靠性是经得起考验的。本书将谈到的14个指标则是任何分析工具包当中都必不可少的经济指标。事实上,华尔街的所有经济学家都会在其分析过程中以及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使用这些指标。美联储官员们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也会参考这些指标,对整体经济走势做出判断。之所以说这些经济指标“必不可少”,是因为它们能够非常准确地描述经济关系及市场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这些经济指标总是轮番地成为引发金融市场巨大震荡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书探讨的14个经济指标当中,有的是美国政府机构(如美国商务部人口调查局、美国劳工部、美联储管理委员会等)推出的,有的则来自储备管理协会、论坛委员会、密歇根大学等私人组织,其中不乏预测力极强的指标,也不乏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指标。另外,有的还能适时地凸显那些极富潜力、能够准确代表经济活动发展方向的行业指标。无论如何,这些指标都具备这样一个共性:它们无一例外地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周期相关联。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亚瑟·本斯(Arthur Burns)和维斯里·米切尔(Wesley Mitchell)早在1946年的研究报告《衡量经济周期》(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中就对经济周期的概念做出了定义。这份报告当时是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提供的。如今,报告中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已经成为美国官方定义的经济周期概念。在本斯和米切尔看来,经济周期是“主要在商业企业当中组织其工作的国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发现的一种波动范围——每个周期都包含大量经济活动中同时存在的扩张及紧随其后的大衰退、经济紧缩、复苏等现象,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永远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经济周期。如表0-1所示,在人们真正对美国经济进行衡量的并不算长的历史当中,扩张期的时间长度差异巨大,从经济谷底到经济高峰,经济紧缩期的时间长度也同样波澜起伏,只不过扩张期通常比紧缩期持续的时间更长,也更稳定。这种趋势在近期变得尤为显著。扩张期的时间长度有的长达120个月(1991年4月~2001年3月),有的仅仅持续10个月(1919年3月~1920年1月)。同样,经济低迷期也有的长达43个月(1929年9月~1933年3月),有的则仅仅持续6个月(1980年2月~1980年7月)。此外,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波峰和谷底之间波动的幅度也往往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对于经济周期,我们不妨将它视为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活动的曲线图。由于人们当前所普遍接受的美国经济活动的参照物就是GDP(Gl"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经济学家们通常都根据GDP的交替涨落来区分不同的经济周期。GDP的上扬标志着经济扩张,而GDP的回落则意味着经济紧缩(见图0-1)。也就是说,根据本斯和米切尔的定义,经济周期不能简单地通过某一个经济指标来确定,即使是GDP这样的指标,同样如此。真正要从各个不同视角对经济环境进行呈现和折射,其实还得靠一系列综合的指标。
经济指标是根据其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度来进行分类的:用来反映当前经济现状的指标称为同步指数;用来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指标称为先行指数;而用来证明经济状况出现了转折的指标即为滞后指数。
经济指标与资本市场
负责经济指标的统计和报告的组织通常会在《彭博资讯》(Bloomberg News)、道琼斯新闻网、路透社、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BC财经新闻等财经新闻发布渠道正式发布官方数据的一小时以前公布这份报告。记者们会被“关”在房间里,不允许与外界的任何人联系,他们在此期间只能向一些经纪人提某些相关的问题,准备新闻标题和报告内容的分析文字。这些消息将一直处于封锁状态,直到官方数据正式披露——通过新闻渠道传播并由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进行详细的剖析和研究。华尔街的大多数机构都会特地请经济学家在公开场合通过媒体及时发布这些数字,并且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反应做出解释或加以评论。对经济学家们而言,这项工作的压力是最大的,又被称为“实时语音(hoot-and-holler)”或实况直播。一个小小的口误都可能导致公司或整个交易所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经济指标与华尔街的预期值相差越远,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越大。例如,如果经济学家要得到的结论是持平或0.1%的上涨,那么零售业销量下降0.1%可能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他们预测将实现0.7%的上升,而公布的数据是下降了0.1%,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幅振荡。也就是说,对于市场交易员及其他市场参与者而言,随时了解华尔街有关关键经济指标(如本书中探讨的各类指标)的预测信息,永远都不失为保险之策。
如何使用本书
毫无疑问,你们一定会在报纸上读到,或者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看到、听到有关经济扩张或经济衰退的预测信息。而且,你们可能也注意到了,大家都希望经济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不希望看到负面的信息。但是,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这些在台前幕后对经济走势进行预测的经济学家们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又怎么能知道他们的结论究竟是科学的结论,还是不负责任、经不起考验的推测呢?我们又怎么能确定在制定投资战略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这些结论作为参考依据呢?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形成自己对于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状况的看法,从而根据这些判断采取更准确有效的行动方案。
书中每一章分别对应一个指标,首先从综合性最强的GDP、先行指数、滞后指数,以及同步指数着手,然后探讨与整体经济的具体方面或领域相关的其他指标,如消费价格、制造、住房、零售额等。每章都包含4个主要部分:概括指标的主要属性及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导言部分;追溯指标的起源与发展的部分;如何获取、分析、汇报相关数据的部分;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应用到投资过程的部分。最后一部分还将给大家开几个小“玩笑”——透露各个指标鲜为人知的一面——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些信息更清晰、更及时地掌握商业活动状况的。
为了将本书中获得的知识付诸实践,你还可以参考华尔街的信息。正如每一个投资机构都会在股市开市之前举行会议,讨论当天的形势以及潜在的交易策略。类似的会议上一定会预测当天即将公布的经济指标大概会是怎样的数字。市场交易员们都不希望等到数据公布的那一刻才发现真实的情况完全出乎意料。同样,很多市场交易员都会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准备好台历,标明哪一天会发布哪些经济信息,之前的报告数值以及变化幅度,并且标明接下来的报告中华尔街将做怎样的预测等——包括可能出现的最乐观情况、最糟糕情况以及大家的预测达成一致的情况。因此,真实的数字公布以后,他们就会知道真实数字与预期状况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经济指标能够单独对当前或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全面预测,每种指标都有其不足之处,可能会由于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变故、采用的衡量标准/方法不对,或者采取的数据收集程序不合适等,而发出错误的信号。如同镶嵌瓦片那样,将本书中提到的所有经济指标传达的信息拼凑起来,就能够对经济走势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不过,如果真的想了解宏观经济环境和具体的行业状况,还得借助证券交易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规定,该规定赋予了个人投资者同等的权利,能够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了解专业分析师手头掌握的企业每季度的收益情况。
这些电话能够提供大量有关企业支出计划、制造和生产活动、国际动向、定价水平,以及总体商业环境等信息。而美铝(Alcoa)、波音(Boeing)、卡特彼勒(Caterpillar)、康明斯(Cummins)、爱默生电气(Emerson Electric)、福特汽车公司(FordMotor)、通用电气(GE)、伊利诺伊工具(Illinois ToolWorks)、约翰逊控制系统(Johnson Controls),以及联合技术(LJnited Technologies)这样的行业巨鳄发出的各类声明也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很多公司还会在季度报告中附上幻灯片、印刷资料以及补充数据等信息。这些资料往往会更具体地说明其采购意向、预期的招聘改革计划,以及能够预计可能对未来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这已经是获得相关商业秘密的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找到这样的报告,那么也可以访问公司网站进行查询,因为这些信息通常会全部归档保存,几乎可以达到一天24小时全天候供查询。
谁将从本书中获益
本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那些对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经济指标缺乏整体了解的市场交易员和投资者。即使手头揣着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基金,并不意味着你真正掌握了各类经济指标的奥妙,也不一定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投资的真正含义。例如,新鲜出炉的MBA们刚刚接触金融机构的交易所时,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对这些指标做出完整的理解。无论哪个机构或学校的MBA毕业生,都是这样。根据我本人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全球性的、规模最大的交易所多年T作的经验,我发现有必要来为大家填补一些空白,那就是相关数字的经济学意义和市场对其做出的反应。从指标、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中间很可能存在巨大的真空。
对于投资和经济学领域尚感到陌生的读者,包括相关学科的学生,同样会从本书注重基础原理、注重实际应用的特点当中受益。正如大多数学者所了解的那样,如果学生们看不到结果,或者不能够通过真实数据直接对理论进行检验,那么掌握的知识可能就会比真实的情况更空洞,因此最终只能对这个领域失去兴趣。这样,也就毁掉了很多原本应该大有所作为的未来的经济学家。作为在尚不完整的“科学”范畴内的演习,经济学的社会学科实验主要都是理论性的或假定的实验,很少用有形的数据进行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家们就不像心理学家或自然科学家们那么幸运了,因为心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实验都是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的,如实验室、河床、海洋等。这些章节当中谈到的经济指标都是作为经济学学科范畴内的具体路标在发挥指向作用,因此使得实验、测试和投资研究不但完全可能,而且更加轻松。
“本书成功地对通常被认为相当复杂的经济世界进行了剖析,不失为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投资指南。亚马罗尼先生帮助读者跳出数字的局限,真正读懂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经济要素,并且向大家揭示了大量‘背后的秘密’。而这些,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Pdlonda Schafiler,CNN高级记者/主持人
“无论是炒股票还是买债券,每个人都应当随身携带这本经济指标指南,因为它实征是无价之宝。”
——David M.Jolles博士
“华尔街的专家们在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时都要用到各种关键经济指标,如果你希望自己也能大幅度地提高对投资前景的把握能力,那么你同样需要了解这些经济指标。亚马罗尼先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解了大量有关经济的概念,用平实的语言体现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平。这本书向读者们说明了,要在金融市场上赚钱,适用的指标都有哪些,以及该如何对它们进行利用等。它能帮助读者效仿专业人士的分析方法,成功地对金融市场的经济走势做出准确的分析。”
——Stan Richeison,《债券投资指南》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