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与人的发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以人为本”这个教育理念为主线,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使读者能立足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并针对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目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探源/1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2

 二、古代欧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渊源/19

 三、欧洲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特征/26

 四、中外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的启示/ 31

第二章 人性假设与教育的人本理念/34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35

 二、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中的人性假设/44

 三、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反思/55

第三章 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思想与方法/68

 一、社会道德背景与德育观/69

 二、德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理论/76

 三、学校德育的几种具体方法/88

 四、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94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新动向/107

第四章 人格健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1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12

 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122

 三、人格健全与大学生诸方面的关系/128

 四、人格健全的标准/134

 五、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141

第五章 内外环境与青少年的发展/153

 一、环境变化与青少年发展的状况/154

 二、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分析/166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模式/175

 四、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恋爱与性问题/181

 五、大学生就业的人格社会化/189

第六章 教师的教学观与大学生的发展(上)/199

 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200

 二、大学生发展的阶段及层次/211

 三、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发展/220

 四、创建健康的教与学的环境/229

第七章 教师的教学观与大学生的发展(下)/240

 一、教学目标与系统性设计/240

 二、认知策略、认知风格与教学设计/254

 三、教学反思与专家型教师/263

 四、怎样指导大学生学习/278

第八章 教师的道德观与学生的发展/293

 一、古今中外对师德的要求/293

 二、为什么师德要高于社会道德/30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313

 四、师爱是师德之本/325

附录一:教育目标分类学提纲(认知领域)/337 

附录二:国际教育组织关于教师职业

道德的宣言/346

参考文献/351

试读章节

章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探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顺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了党的文件,这还是第一次。概括地说,“以人为本”改革观就是社会发展要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以实现社会的健全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也许有人对教育要“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必然就是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其实不然,例如以升学率为学校评价的主要标准,或是在教学工作中陷在事物、任务当中,为工作而工作,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以至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心目中只有工作任务,只见“物”、“务”而不见人。凡此种种,都不符合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甚至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的。

其实,“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萌芽及教育实践的探索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有着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倡导这一教育理念的今天,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外教育家和社会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它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益的。P1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与教育研究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所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笔者多年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一直关注着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有些问题进行过许多思考和研究,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从文献资料来看,目前的研究有一种“需要的匮乏”,即教育研究的大多数学术成果都是分门别类的学科性研究,而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研究方面的专门著作可以说屈指可数,而这正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的。

中国在21世纪之初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从教育方面而言,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入的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以及教育的一切方面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教育而不是生产“机器”(盛装知识的容器)的教育。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应该突出教育中的“人”及其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正是这个思想促使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逐渐形成这本专著——这就是本书的来源及形成过程。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书以“以人为本”这个教育理念为主线,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使读者能立足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包括众多学科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如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史、教育管理、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卫生等),社会学,管理学和伦理学等等。在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专题研究中,实际上学科的界定是不可能很明确的,要把它们联系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2.本书针对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本书不是一本系统性的教材,因而在体系上没有考虑理论的系统性,但在论述时尽量把理论阐述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力求把国际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趋势反映出来,在探讨中尽量把一些相关的重要理论阐述清楚,以使读者在理论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3.在研究对象上,本书把高等学校的教育现象作为重点。由于教育活动及其影响是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的,所以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在某些方面试图进行综合性地探讨(包括社会化过程、社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便于人们意识到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

4.本书在语言表述上尽量控制使用过分专业化的学科术语,力求通俗易懂,具有文采,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好的可读性。当然,其效果怎样,还待读者来评价。

笔者才疏学浅,还处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只能说是一个热爱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还不敢说有多深的理论造诣,因而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望读者和同仁不吝指教。

2005年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与人的发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祥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0312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92
丛书名
印张 1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