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郑成功/世界大人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郑成功,中国历史上不朽的名字,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既有政治家的韬略,又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统率大军战胜强敌,是他把荷兰殖民者彻底赶出台湾,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永远彪炳史册。本书是《世界大人物》丛书之郑成功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郑成功短暂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郑成功短暂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出生在日本,7岁回国,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明朝灭亡后,他的父亲投降清朝,郑成功则举起抗清大旗,发展海外贸易,与清军对抗将近20年。抗清失败后,他统帅大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38年之久的台湾,使宝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参与“三藩之乱”。此后,清朝康熙皇帝派施琅平定台湾,招抚郑氏子孙,台湾回归清朝版图。

目录

1.海盗的儿子

2.少年才俊

3.赐封“国姓”

4.起兵抗清

5.厦门失守

6.北上失败

7.何斌献图

8.决策东渡

9.风雨澎湖岛

10.首战告捷

11.收复普罗文查堡

12.兵围热兰遮堡

13.立法宜严

14.爱土地不爱金银

15.寓兵于农

16.巴达维亚闹剧

17.荷兰人投降

18.祸起萧墙

19.郑成功去世

20.郑经治台

21.三番之乱

22.平定台湾

附:郑成功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说来也怪,就在有人预言郑成功是经国济世的雄才后不久,中国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陕北的李白成农民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跑到景山的大槐树上吊死,明朝就这样灭亡了。南京的明朝官员见没了皇帝,就急忙找了个明朝的藩王——福王朱由崧,立为皇帝。东北的满族贵族见中原出现战乱,趁机发兵,击败李白成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建立起一个新王朝——清朝。清朝不肯承认南京的福王,派兵跨黄河,渡长江,血洗江南,杀了福王。

郑成功在南京目睹了这场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颠沛流离的大变乱。清军进入南京前,郑成功满腹愁肠地离开南京,回到福州。

郑芝龙本来就是福建的实权人物,南京陷落之后,东南地区的明朝藩王和遗老遗少都把他视为可以利用的力量,福王曾经封他为南安伯,郑鸿逵为靖西伯。福王死后,郑芝龙拥立明朝的另一位藩王——唐王朱聿键当了皇帝,将福州改名为福京,建立新年号隆武。

唐王为了酬谢郑芝龙,晋封郑芝龙为平西侯,郑鸿逵为定西侯,称他们为太师,对他们十分敬重。

可是,郑芝龙并没有把这位落魄藩王放在眼里,他出于商人心里,不过觉得唐王奇货可居,落个顺水人情。因此,他虽然表面上对唐王行君臣之礼,实际上大小事都由自己独断专行,从来不和唐王商量。

郑成功回到福建后,郑芝龙带他去见唐王。唐王见跟随在郑芝龙身后的青年青衣儒巾,风度翩翩,心中正有些纳闷,忽听郑芝龙奏报:“小儿郑森觐见陛下。”

郑成功先行跪拜礼,然后在一旁垂手侍立,十分恭敬。

唐王问起郑成功的学历,郑成功——回答。唐王见郑成功对答如流,思路敏捷,大喜过望,把他叫到自己身边,伸手抚摸着他的后背,说:“可惜我没有一个亲生女儿能够嫁给爱卿,爱卿可要尽忠明朝,千万切记。”这话虽然是对郑成功说的,实际上一语双关,也在提醒郑芝龙不得心怀两端。

随后,唐王又说:“郑森赐封‘国姓’,改名朱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赏给尚方宝剑和驸马的仪仗。”

“谢谢陛下!”郑成功双手接过唐王赐予的宝剑。

郑成功被封赏的事很快传开了,从此,民间尊敬地称他为“国姓爷”,一些到福建来的日本人和荷兰人,也称他为国姓爷,后来的人提起郑成功,也都不再用郑森原名,而用唐王起的名字成功,冠以他原来的姓氏,称为郑成功。

唐王封赏郑成功后不久,清朝的军队开始进攻福建。郑芝龙出于投机心理,不但不出兵迎战,反而拥兵观望,保存实力。

唐王见郑芝龙靠不住,自己又势单力孤,无可奈何,只好暗自垂泪。

郑成功对父亲的做法,也满肚子不高兴。一天,郑成功进宫去见唐王,见唐王两眼通红,满面愁容。郑成功跪下说:

“陛下郁郁不乐,不是因为臣父有异志吧?臣身受国家厚恩,义无反顾,定要以死报效陛下!”

说着,郑成功双手献上他深思熟虑写下的《抗清条陈》。条陈中有“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等具体措施。

唐王听了郑成功的肺腑之言,又看到他的条陈,转忧为喜,当即下令封郑成功为忠孝伯,命他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为了笼络郑芝龙等人,同时还加封郑芝龙平国公、郑鸿逵定国公。

仙霞关是福建省通往内地的门户要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郑芝龙不愿与清军对抗,因此也没在仙霞关派兵设防。郑成功奉命镇守仙霞关,他很不赞成,可是又不便出面阻止,于是便断绝了仙霞关守军的给养。  郑成功在仙霞关没粮没饷,十分焦急,只好派人告急,请求速发军饷。告急的报告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郑成功没有办法,只好一面让妻子董氏和侍妾把首饰拿出来犒赏军士,稳定军心,一面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福州催饷。

郑芝龙被儿子催得没有办法了,就派了一位心腹家臣,去劝郑成功撤兵。家臣见到郑成功,还没来得及传达郑芝龙的意图,郑成功就厉声呵斥道:

“清军大兵压境,我这里没粮缺饷,怎么打仗?请转告太师速速发饷!”

他一指董夫人和侍妾,接着说:“我的妻妾都拿出她们的簪钗耳环充作军饷了。”

家臣一看,董夫人等都身穿布衣布裙,没有一个佩戴首饰的。他见气氛不对头,也没敢再说什么,赶快回到福州,把仙霞关的情况报告了郑芝龙。他一面指着自己的头,一面说:“太师,如果我提撤军的事,这颗头可就不知掉到哪儿去了。”

郑芝龙用鼻子“哼”了一声,说:“这个书呆子可真固执,我就是不发饷,看他能空着肚子打仗吗?”

郑芝龙果然老谋深算,不久之后,仙霞关守军饿得受不了了,一哄而散。

郑成功不得已,只好回到福州,他见到唐王,就跪在地上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臣父已怀异志,陛下请好自为之吧!”

父亲的行为真让郑成功伤透了心。这时候,他的母亲田川氏又病了,来信让他回安平镇探望。原来,郑芝龙被福王封赐了爵位之后,日本的将军听到消息,担心他势大气粗,兴兵犯境,便派人把田川氏送到福建,只留下次子七佐卫门当人质。后来。七佐卫门就长期留在日本了。

田川氏到中国以后,住在郑芝龙在安平镇的老宅,郑成功在福州为唐王做事,母子难得见面。田川氏生病后,郑成功十分担心,决定回去探望。临行前,他到宫中辞行。

唐王听说郑成功要走,难过地说:“在这多事之秋,爱卿真能离开我一走了之吗?”

“臣7岁就离开母亲,现在母亲病重,当儿子的心里不安!臣报效陛下的日子还长,所以才敢请假。”郑成功跪下痛哭起来。

唐王知道郑成功思母心切,只好点点头,应允了。

郑成功走后不久,郑芝龙接受了清朝的劝降信,也不事先通知弟弟郑鸿逵、儿子郑成功,就给清军统帅贝勒博洛写了效忠信,信中说:“今后,我遇到贵朝的官兵就撤官兵,遇到贵朝的水师就撤水师,决不敢与贵朝为难!我一心要与贵朝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郑芝龙发出投降信后,就抛下唐王,回安乎镇老家去了。唐王失去依靠,不久就被清军逮捕,杀害了。从此,短命的唐王政权也灭亡了。

郑成功回到老家后,每日侍奉母亲,心里却没有一天不挂念前线的战事。不料他回家没几天,父亲也回来了。他见父亲在前线战局吃紧的时候回家闲住,心里觉得蹊跷,可是又不便马上追问,于是,只好一边恭恭敬敬地每日在父亲身边尽做儿子的孝道,一边暗中寻找机会,想和父亲深谈一次。

一天。郑成功出于偶然,在家中碰到清军的信使,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妙,急忙找父亲问个究竟。

“父亲”郑成功说,“您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广东、福建又不像北方那样平坦,骑兵可以任意驰骋。只要在险要地区设兵布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收拾人心,广开海外贸易。我们有人有饷,号召天下并不难!”  郑芝龙虽然很看重长子,可是总觉得他书卷气过重,不会随机应变。他漫不经心地答道:“小孩子不知道天道无常,不要随随便便说大话。现在,我只占了这么小一块地方,哪能抗拒清兵。倘若画虎不成,那不就成了犬了吗?”

郑成功一改往日儒雅的作风,反驳道:“父亲大人没有考虑天时地利吧!我们……”

郑芝龙见儿子当面顶撞他,心中有些不快,未等郑成功说完,就拦腰打断了他的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这小子见识短,不要多说了!”

郑成功见父亲这样蛮横不讲理,又急又气,扑通一声跪下,一边哭一边牵着父亲的衣襟说:“虎不能离开大山,鱼不能离开深渊,离开大山就失去威风,脱离深渊就受困辱,父亲要三思而行啊!”

郑芝龙哪里听得进儿子的劝告,他一甩袖子就走了。

郑成功哭着出来,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叔叔郑鸿逵。郑鸿逵知道大事不好,就打发郑成功先到金门躲几天,自己再设法找机会劝说郑芝龙不要降清。不料郑芝龙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派人去找郑成功,让他跟随自己去见清军统帅。

郑成功见事情已不能挽回,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从来都是父亲教儿子做忠臣孝子,没有听说父亲教儿子做贰臣(在前朝做官,变节投降后又在后朝做官的人)的。现在父亲大人不听儿子劝告,将来倘若发生不测事件,儿子只好缟素(穿着孝服)为父亲大人报仇了。”

郑芝龙见到信,用鼻子哼了一声,二话没说,带着小儿子和五百侍卫,投到敌营去了。

郑芝龙机关算尽,清军的贝勒博洛比他更有心计。郑芝龙到清营以后,博洛拉着他的手,一副仰慕已久的样子,折箭为誓,口称已经铸成闽浙总督的大印,要将福建、浙江、广东三省地方交给郑芝龙管辖。博洛举行盛大宴会,宴请郑芝龙,又殷勤地安排五百侍卫住在别营。欢宴三天,到第三天晚上,忽然一声令下,清军全军开拔,把郑芝龙带到北京,软禁起来。

郑芝龙的家眷因为郑芝龙已经投降,也没有防备,不料清军忽然开到安平镇,把郑家洗劫一空。田川氏来不及登船逃跑,自杀了。也有人说她是遭到清兵强奸才自杀的。这一年,田川氏才45岁。P22-29

序言

《世界大人物》丛书是一套传记性的人物故事。它完整而简练、多面而重点、准确而生动地给读者介绍了人物的一生。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有过多少,恐怕难以数清,能称得上“人物”的却是少数;说是“大人物”,又是“世界性”的,更屈指可数。世界性的大人物,有东方的、西方的,有政治、经济、科学、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本丛书将要介绍的中外大人物,以正面人物为主,也有个别影响大的反面人物。

这些大人物以其思想和行为促使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发生重大变动,从而对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的进程产生历史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则是进步的;反之则是倒退的。那么,具体到某个人,他的影响究竟怎样呢?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蒂,是人民创造的。离开人民,任何大人物也不会有作为。同时,我们也承认个人的作用,尤其是掌握很大权力或有特殊才能的人物的作用。一般说来,这种作用是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显示出来的,而且最终将由人民对其功过是非作出公正的评价。那么,书中这些人物的功过如何呢?

大人物也是人,和一般人一样,有自己的经历、性格、好恶和喜怒哀乐。不同的是,他们的个性和某方面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他们的生活道路也就比一般人惊险曲折,多姿多彩,因而也就为一般人所瞩目。人们往往关心大人物们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从猎奇中自觉不自觉地获得启示,接受经验,吸取教训,找到差距。那么,什么是这些人物最“奇特”的地方呢?

以上这种种问题,读者都将在这套书中找到答案。当然,答案不是现成的,而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去分析,去理解。

“大人物”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就是一部历史,值得我们去探讨。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不是很崇尚心目中某个或某几个“大人物”吗?不是从了解中吸取了力量吗?这就说明,和这些“大人物”在书中相识,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和分析能力,摆脱幼稚而走向成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步前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郑成功/世界大人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小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86856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4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1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