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纪实性教育专著。全书结合当前中央对青少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教育的充分关注,用个案与现象结合、陈述与探源互动的手法,力求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中的苦恼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全书纪实性强、信息量大、公众关注度高。

内容推荐

你的孩子调皮任性吗?你的孩子上网早恋吗?你的孩子消极厌学吗?你的孩子西私冷漠吗?你的孩子惹事生非吗?你的孩子性情孤僻吗?

面对“问题孩子”,我们曾经为他们的调皮摇头,曾经为他们的堕落惋惜,曾经为他们的冷漠寒心,曾经为他们的残忍愤怒……

自私,冷漠,残忍,颓废,脆弱……

当人们痛心疾首地用这样一串词语来形容“问题孩子”的时候,似乎已经忘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在这个社会中,当还有人依靠坑蒙拐骗走上发家之路,还有人漠视他人的宝贵生命,还有人流连忘返于声色场所……我们在指责“问题孩子”的同时,也许更需要的是深刻的反思……

本书围绕这些话题,以翔实的调查、具体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全面揭示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及成因,深入探讨了教育孩子健康成才的方式方法。是一部触及家教难点、探讨教育热点、研究教子重点的大众教子书。

目录

         上部:孩子到底怎么啦?

一、孩子越来越难管/3

 1.一场奇特的“控诉”会/3

 2.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6

 3.一份让人心寒的诉状/9

 4.一对什么办法都用尽了的家长/13

 5.一个让父母失望无奈的“好孩子”/15

二、极端的自私与可怕的冷漠/18

 1.“你不就是为我活着嘛!”/18

 2.不知付出为何物/21

 3.怎么就打动不了那颗心?/24

 4.令人心寒的感恩缺失/27

 5.可怕的生命冷漠/30

三、残忍与冷酷/33

 1.暴力浸染下的青少年群体/33

 2.丧失人性冷血儿/36

 3.不可思议的凶残施虐/39

 4.令人不安的校园暴力/41

 5.马加爵——当代青年心中永远的痛/44

四、颓废与沉沦/48

 1.“我的理想就是玩”/48

 2.“打开肚子要红包”/50

 3.可怕的“优秀生”宣言/52

 4.另类校园歌谣让人忧/55

 5.情色故事中的寻找与沦落/59

 6.身体写作:输掉了一代人的情操/62

五、迷失在网络的灵魂/66

 1.一组发人深思的统计数字/66

 2.勾魂网吧/69

 3.网络“情侣”真荒唐/73

 4.网上卖春——道德还有底线吗?/76

 5.犯罪就像打网络游戏/79

 6.网上骗你没商量/8l

六、都是早恋惹的祸/84

 1.青涩的早恋之果/84

 2.糊涂的“爱”/87

 3.痴迷儿戏荒唐情/89

 4.早恋播下无尽祸/93

 5.被无知早恋摧毁的亲情/97

七、迷途中的天之骄子/100

 1.可怕的攀比与畸形的消费/100

 2.一场可耻的讨论/104

 3.校园流行颓废病/108

 4.性的随意与滥觞/113

 5.陪聊,脱衣舞,全裸照……/115

 6.被信用危机困扰的校园/118

 7.敢问情为何物?/121

八、脆弱的生命之花/125

 1.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现象/125

 2.幼稚冲动的悲剧/127

 3.为什么就经不起一点点挫折?/129

上部结语/132

      下部:谁之过——社会的反思与责任

一、谁该为成长的伤痛买单?/137

 (一)我们的家教偏差在哪里?/137

 1.是谁宠坏了“小皇帝”?/137

 2.一味高压不是办法/140

 3.无法承载的理想重荷/142

 4.是谁使孩子变得如此无能?/145

 5.为什么孩子比商人爸爸更“精明”?/149

 6.“问题,少年”易出在哪些家庭?/151

 (二)教育的迷失与呼唤,154

 1.“功利”教育不可取/154

 2.“老师也是人啊”的类比悖论/157

 3.是谁强暴了幼小的心灵?/160

 4.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163

 5.教知识,更要先教做人/165

 6.素质教育离我们有多远?/169

 (三)阻止不住的弥漫——社会负面影响/172

 1.理想丧失与道德沦丧/172

 2.从局长级待遇到“班长级”待遇/175

 3.仅仅是腐败顺口溜在侵蚀孩子吗?/177

 4.你的行为“处女”了吗?/179

 5.社会黑老大与校园“黑老大”/181

 6.孩子的冷漠缘于成人的冷漠/183

 7.从麻将桌前的“启蒙教育”说开/186

 (四)面对网络的深刻反思/188

 1.网络:迷人的潘多拉魔盒/188

 2.虚拟世界的放纵与浪漫/192

 3.网络游戏:暴力与冷酷的摇篮/195

 4.色情网中孩子的挣扎与呼救/197

 5.净化网络不容迟疑/200

 (五)无孔不入的文化病毒/204

 1.成人文化都给了孩子些什么?/204

 2.以反叛与灰色心理为快感的校园文学/206

 3.“老师,你准没有女朋友!”/208

 4.强腐蚀力的不良“口袋书”和卡通文化/211

 5.不甘“落后”的饮食和玩具文化/213

 6.大众传媒:你都误导了孩子些什么?/215

二、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218

 (一)爱孩子更要了解孩子/218

 1.学会了解自己的孩子/218

 2.找准教育孩子的定位/22l

 3.你的孩子其实是最优秀的/223

 4.怎样和孩子交朋友?/226

 5.帮孩子摆脱孤独的困扰/229

 6.其实你并不知道孩子的烦恼/232

 7.不做只关心分数的家长/235

 8.怎样避免失败的教子方法?/237

 9.给孩子自尊,让孩子自信/242

 10.换位思考,角色置换中的相互理解/245

 (二)让孩子远离“群羊效应”阴影/249

 1.好孩子怎么就变坏了呢?/249

 2.5+2=O和2+5=0的怪圈/252

 3.警惕学生宿舍里的“群羊效应”/255

 4.用“优质竞争”抵制“群羊效应”/257

 (三)帮孩子走出痛苦迷惘的青春期/259

 1.挣扎在痛苦青春期的孩子/259

 2.青春期——无法绕过的“敌对期”/262

 3.难以抗拒的性诱惑/265

 4.堵不如疏,青春期性教育重在引导/268

 5.与青春期豹孩子交朋友/271

 6.走出青春期的忏悔:妈妈,希望你能原谅我/274

 (四)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278

 1.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278

 2.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呼唤/280

 3.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德育大厦/286

 4.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289

 5.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292

下部结语/296

后记/298

试读章节

我们说换种方式,多鼓励一下看看。朋友说:“都说多鼓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我们没少下工夫,只要他有一点点成绩我们就表扬。但次数多了表扬也失效,他说我们在做戏,就是想让他多学习。我们说让你学习是为你好啊!他小子干脆硬顶:好什么?烦死人了!真要把人给气背过去。更让人可气的是我们在家干言万语,耐心教育,却抵不上他到学校听那些坏小子一句话管用,只要人家一句话‘家长都没安好心’,他就以为我们对他真没安好心。人家说哪种玩法爽,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种游戏里去。当然,有时候他也想把学习搞上去,可就是吃不了苦,管不住自己,自觉性特差。”

我们安慰说:“儿子读书不行,也许将来经商或者干别的行,也不要强求了他。”

欧阳说:“经商也罢,打工也罢,学技术也罢,都要下工夫,要不怕吃苦。可我们那小子干什么都怕用劲、怕吃苦,处处想享受,将来能干啥?给谁打工谁会要?”

我们说也许孩子还小。欧阳嚷:“小什么小,都十六七岁马上就成人了,还小?只能说懒惰、不懂事!像这样下去长大了怎么能自立!”

“听你们说,明晓可一点儿也不像你们!”我们知道欧阳两口子都是从艰苦环境中拼搏出来的,十分勤奋刻苦,现在他们一个在行政机关工作,一个是工厂的总工程师。

“谁知道呢,我们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好头,谁知道他咋就成了这样。”

欧阳的妻子困惑而忧郁地接过话头:“他变成这样,要说找根源,是学校坏同学带的,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还有他自身的素质,也就是人性中的惰性和劣根性,当然,也许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有不当之处。”

P17

序言

三年前中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人们议论纷纷,竟众口一词:不再要孩子!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啦?

这引起了我们对当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高度关注。此后,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北京、重庆、广东、四川、上海等十几个省市,走访了上百所大、中、小学,采访和接触了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士。通过采访,了解到很多让人感慨万千、触目惊心的案例,掌握了大量事实,听到了教子中无数甜酸苦辣的故事。在对这些事例、故事、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后,我们深深认识到当代教育所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千秋大计。正如2004年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同时又指出:“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毋庸置疑,当代社会孩子成长的主流是好的,不少孩子发奋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但也有相当多的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调皮任性、上网早恋、厌学消沉、自私冷漠、打架闹事、缺乏诚信、拜金主义、贪图享受,如此等等,不少家长和老师焦虑万分却又常常束手无策。一些“问题孩子”不仅是家长心中的痛、老师心中的痛,也是全社会的痛。目前,我们的教子书出了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成功孩子家长写的,他们的经验虽十分宝贵,但只是个案性的,只是针对某一个孩子成功写的教子经,要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这些教子书就很难起到有效地对症下药的作用。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社会调查和广泛搜集的资料,以翔实的资料、真实的事例、严肃认真的思考,全面分析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查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观察孩子现状的一面镜子、了解孩子心理的一把钥匙,从而为您架起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希望您的孩子迷途知返,希望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

后记

本书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纪实性教育专著。全书结合当前中央对青少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教育的充分关注,用个案与现象结合、陈述与探源互动的手法,力求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中的苦恼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全书纪实性强、信息量大、公众关注度高。

写作此书的最初动因完全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孩子的责任。

在我国,目前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什么?无疑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但令许多家长和老师苦恼的是:孩子越来越难管,越大越不听话,成长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孩子到底怎么啦?孩子是花朵、是朝阳,孩子的成长问题怎么突然就成了成人社会一个解不开的揪心疙瘩?也成了孩子一个难以摆脱的梦魇?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萌动了对当代青少年成长进行一次全方位调查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诸多家长、老师、学校领导、孩子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赞同,他们或向我们讲述教子的故事,或向我们讲述成长的烦恼,或用各种方式对我们的采访和写作给以大力的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深感动,没有他们的多方支持和配合,就不可能有本书的问世。

本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全面反映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系统揭示令人触目惊心、不容忽视的现象;下部则针对问题寻根探源,从多个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的写作只是一种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能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本书成书之前,曾有少量章节被《报告文学》等刊物以报告文学形式摘要推出,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许多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表示希望能尽快看到本书的全部内容。在读者朋友的重托下,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重视下,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它能得到您的关注,并一同来探讨孩子成长这一当务之急和千秋大计。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还先后得到我国著名作家野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范春萍老师、张娟娟编辑、《报告文学》杂志社徐晓珂主任、著名平民教子专家库金会等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此外袁海、张晨、陈惠民、牛建生、刘萍、李宏、孙玉秀、李国均、纪书明、姚定敏、林福田、王楫才、赵芝原、李杼平、王正华、孙志等领导、老师和朋友也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书中还少量引用和摘录了国内一些报刊媒体公开的信息资料,也特向这些媒体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6年6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振斌//李洋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05856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7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