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双面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张一凡曲折多变的戏剧性人生历程,大喜大悲的情感伤痛,画卷式展现上世纪中叶至世纪之交中国的沧桑巨变,与纷繁的世态万象。人物形象丰满,感情描写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这本书分上下卷,四部集,近百万字的篇幅。小说通过主人公张一凡曲折的人生历程,画卷式展示了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几十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与纷繁的世态万象,对权力、金钱与人自身价值的纠葛,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目录

引言

上卷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下卷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四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再贫瘠的土地也能滋长出甘醇的爱情。一九七四年春,我十六岁,随着一帮兰州知青,坐火车,倒汽车,辗转来到河西走廊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插队落户。半年后,懵懵懂懂的我便坠人了初恋,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闯入我生活的姑娘罗晓芳。那是一个星光稀疏,月色皎皎的秋夜。我和同在大队农田基建工地干活的她相邀回青年点去。一弯月牙儿显得格外妩媚,高高挂在头顶的苍穹,像个顽皮的孩子,在云层中一会儿跃进,一会儿跳出。白天总是裹着白雪闪着刺眼清辉的祁连雪峰,在月夜里已变得遥远与影影绰绰。四周朦朦胧胧,像披了层轻纱般的农舍、田埂、道路、水渠、田野,随着月牙儿从云朵中的跃进与跳出,或隐或现,美得像一幅画儿。清凉的夜风徐徐拂来,夹着一丝儿瓜田与果园里飘出的甜香味,沁得人五脏六腑都像在吸着琼浆,通体滋润。农村如果抛开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景致如诗一般的美。这个远离兰州,几乎与世隔绝,深藏在祁连山褶皱中的小村庄,是那么恬适、安详、静谧。我的心里,没有一点儿劳动后的困盹与疲惫,有的只是憧憬。

本来我一个人回青年点,去取点衣物。临出庙门时——基建工地的住处设在一座破旧的大庙里,在地中央砌座墙,分开男女的地铺——罗晓芳跟在后边说:“我也跟你回去。”我问:“你回去取啥?”罗晓芳轻轻地说:“不取啥,就想跟你回去。”走出庙门,绕过条河沟,从一村舍的后墙根出来,拐上一条上村里去的地埂后,罗晓芳才问我:“你是不是回去看她?”“看谁?”我装着问。“你说谁?人家前两天专门上基建队来看你,还给你送水果糖送瓜子。”晓芳说的是另一位女知青陈玉霞。一次吃完饭后,在厨房没人时,陈玉霞问我:“张一凡你能不能给我挑担水?”我欣然说:“当然可以,那有啥不行的。”从那以后,每次陈玉霞做饭,水就由我给她挑,两人关系蒙蒙咙咙。就在这时候,队长老乔派我和晓芳、卷毛、马秀兰四个人到大队基建队来修水渠,我对陈玉霞的心思也就淡了。其实两人之间也真没个啥,连话都没多说上几回。没想到,前两天,陈玉霞突然出现在基建队大庙门前。当时我们刚干完早晨的一甲活回大庙来吃饭,她说是她家一个在县城的亲戚来看她,送亲戚坐班车走后,绕过来看看罗晓芳和马秀兰。我回到庙里自己铺前,却发现铺底下掖个小塑料袋,拽出来看,里边装着止匕水果糖和瓜子。罗晓芳和马秀兰要留陈玉霞吃饭,她不吃,说是回点上去吃,却溜到我身边,问我东西见到了没有。我说见到了,她又叮嘱我赶快藏起来,别让别人看见抢去了。我一边感谢她,一边心里不是个滋味。因为在这之前,我和罗晓芳在一个架子车上干活,关系心照不宣地好了起来。陈玉霞走时,还让我送她一段,我只好送她一段。回来后,罗晓芳就不太理我了。中午干活时,一句话也不说。我把装在口袋里的水果糖和瓜子背着人偷偷给她,她也不要,“人家送给你的,我不吃。”这会儿走在路上,我知道罗晓芳仍有点猜忌。青年点离大队的农田基建工地约有七八公里地。我从来没有跟同点女知青单独在一起走过夜路,所以有些拘谨,和罗晓芳就那么一前一后走着,说话很少。每次我在前边走时,碰到个土块、石头或是个坑洼什么的,我提醒她注意。她也短短地回应:“知道了。”在过一条玉米田埂时,从地边伸出来的玉米叶子将她的脸划了一下,罗晓芳哟了一声,蹲了下去。我关切地问:“怎么了,划得重吗?是我不好,不该为抄近道走这地埂。”罗晓芳揉着眼睛说:“没事的,不怪你,怪我不小心。”我站的心怦怦地跳着,鼓了很大的勇气才说:“让我瞧瞧?”罗晓芳捂着眼站起来,将手从眼睛上取下来,乖乖地抻着脸让我瞧。这时候,月牙儿又从云层里冒了出来,我看到罗晓芳的那只被玉米叶子划了的眼睛旁有一道小红印。十六岁的她,那张脸嫩嫩的,在皎洁的月光下是那么好看。两颊处被太阳晒红,但在月夜里,却像涂了一层胭脂。四周万籁俱寂,只有田野里的轻风徐徐地拂动着身旁田里的玉米叶,发出些响动。我声音有点儿发颤地问:“疼吗?”罗晓芳摇摇头回答:“不怎么疼,就是眼睛受了点惊。”我不知下一步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傻瓜似的愣在那里。这时候,远处的农舍里传来一声狗吠。罗晓芳说:“我们走吧,夜晚了。”我才傻乎乎地领着她走出地埂来。两人又一句话都不说地走在乡村的小土路上。月亮将我俩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常常相交在一起。

P3-4

序言

小时候,我常偎在爷爷的怀中,听他反复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关于我祖上的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后来我上大学后,查阅有关的资料,发现它紧紧与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宫廷里的一件大事相关连。

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带领皇后嫔妃、王公大臣一干人马仓皇出逃承德避暑山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暴疾而终。临死前,立时年仅六岁的独生子载淳为皇太子,命八位大臣为辅政顾命大臣。皇太子生母懿贵妃那拉氏,也就是后来把持朝政四十余年的慈禧太后,极欲揽权,垂帘听政。八大臣与懿贵妃间矛盾激化,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权力之争。最终,懿贵妃依靠成丰的六弟恭亲王,设计捕捉了八大臣,杀了为首的肃顺、载垣等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

我祖上原姓舒穆禄氏,因建有军功,被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姓爱新觉罗,世袭祖荫,甚至与皇家还有联姻关系。我爷爷的爷爷的爸,娶的就是一位皇帝的公主。到了成丰帝在位时,我的爷爷的爷爷官至吏部侍郎。在“辛酉政变”中,他也受到牵连,随其中两位军机大臣被发配了新疆后,娶一当地维吾尔族大阿訇之女为妾。她一口气生下五男三女。我爷爷的爸——我的太爷爷,就出其中。太爷爷长大后,和一位也是被贬来疆的清廷大臣之女——也就是我的太奶奶相好。我太奶奶家之前在京城时与我太爷爷两家有宿怨。都是宫廷残酷权力之争的牺牲品,均极力反对两人的结合。哦太爷爷便和。我太奶奶,在一个月出天山、鸟雀南飞的夜晚,私奔出了迪化。本来他们准备回京城投奔亲戚。无奈,走到河西走廊的酒泉郡,盘缠就几乎花光了。我太爷爷和太奶奶就给一个大车店里的老板喂骆驼喂马,准备挣够盘缠再走。我太爷爷虽是清朝贵族出身,但生于新疆长于新疆,整日跟游牧民族厮混,身上哪有了八旗子弟的骄矜与尊贵,更多的是维吾尔族人吃苦耐劳和桀骜不驯的品性,特别是练就一手驭马的好功夫。一天,大车店老板将我太爷爷支出去说是送几个客人到玉门,等我太爷爷六天后赶着大车回来,发现我太奶奶神色不对,脸寡白寡白,一见我太爷爷的面,便号啕不止。原来我太奶奶被大车店老板强奸了!我太爷爷二十岁的汉子,血性十足,哪里受得了这般侮辱,拔出维吾尔族尖刀,就将大车店老板追逼到炕角,一刀下去,就刺在了他的心口。

太爷爷和太奶奶怕被官府逮了,飞身逃离,钻进了祁连山,投了当地的一股土匪落草为寇,在土匪窝里结了婚,就有了我爷爷。土匪姓张,很看重我太爷爷,歃血盟誓,结为拜把子兄弟。山大王有一压寨夫人,另有两位小妾,可惜就是无嗣。我爷爷就被过继给其为义子,改为张姓。后来,等我爷爷稍长大成人时,这帮土匪被马家军的队伍收编了。我爷爷挺能干,加上又有清朝贵族血统,被马家军下边的一个团长赏识,逐步被提了起来,当了他的副官。团长还将自己的千金许配于我爷爷,后就有了我爸。我爸可以说是在马步芳的兵营里长大的,才十六岁就被送到北京读书,在学校却接受了马列,入了地下党,被派回到兰州,在一所中学里以教书为掩护,搞地下工作。结果被叛徒出卖关了大狱。幸亏我爷爷走马步芳的路子,才被保释出来,禁闭在家思过。我爸不死心,瞅个机会,逃脱出来,跑到了陕北。解放战争时,我爸爸跟随在彭德怀的部队西进,打下兰州后,上级让他复员到地方工作,重回原来那所中学里去当校长,也算是位“接收大员”。解放后,我爸很是风光了几年,但后来就迎来了一次次运动。上边先是拿我爷爷开刀——我爷爷后来又讨了一偏房,也就是我的小奶奶。她是红四方面军被马步芳军在甘肃河西走廊打散时,在倪家营子俘虏过来的。当时有几十名这样的红军女战俘,作为战利品,圈在一个大操场子里,让马家军的各级军官们挑。我爷爷也挑了一个。就是这个我爷爷挑来的偏房,后来给我爷爷一口气又生下了四个女儿,还经常给我爷爷灌输一些革命思想。在她的启发下,我爷爷后来曾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掩护过两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从新疆途经兰州去到陕北。国民党从大陆溃败时,马步芳的部队去了台湾。当时已升任马家军师参谋长的爷爷,在我爸和地下党的策反下,加上我小奶奶的影响,就带着我大奶奶、小奶奶和贴身随从与一小部分部队起义投诚。刚解放时,我爷爷还作为统战对象,参加了兰州首届政治协商会议,曾跟我父亲分在同一个小组里共商国是,规划兰州的未来发展前景。可是,“三反”“五反”运动时,我爷爷就由统战对象沦为了旧军阀、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连娶我小奶奶也成了一条罪状。爷爷倒了,我爸怕我爷爷牵连自个,跟我爷爷分了家,以示划清界线。可是,在以后的“四清”运动中,我爸还是未能躲过劫难,说我爸是混进革命队伍里的阶级异己分子,在国民党监狱里写了‘‘。悔过书”才被放出的,严格讲是叛徒。先是校长衔儿没了,后来老师也不让当了,被发配到一个废品收购站去收废品。我妈是我爸那所中学的学生,年轻貌美,而且思想进步,我爸当“接收大员”时,被我爸摘了青桃。后我爸遭了厄运,她不甘于长期委身于一个政治上不清不白,看不到前途出路的人,过被人瞧不起的日子。一位有过长征经历,时任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大官,老婆病死了,看上了我妈。我妈攀上高枝后,很快跟我爸办了离婚,跟这位副局长去了他南方的家乡。为了表示与我爸在政治上划清界线的决心,我妈狠心将我抛弃了。所以,我懂事后,挺恨我妈。别人一问起,我就说我妈死了。后来在“文革”中,街道先后去搞外调的几个人回来说,那位大干部虽后来官升至省公安厅副厅长要职,但在“文革”中也未能躲过红卫兵的铁拳,几场批斗下来,精神就垮了,一根绳子将自己吊在了房梁上。我妈无奈,又下嫁给了一个到学校支左的工宣队员,后来就再没了音讯。

我爸在我妈走后娶了我后妈,我后妈又给他生了一窝崽——我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所以,我老爸对我特别不好,经常对我虐待,给我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这种伤害后来影响了我的大半生。

我爷爷自打被定成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和旧军阀后,日子就一年比一年难熬,特别在“文革”中,动不动就被揪去斗一通。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要打仗时,老有防空警报,每一次都弄不清楚是演习还是老毛子真的打过来了。街道居委会的一帮小脚老太太就先将我爷爷和一帮地富反坏右分子唤到一起,也不知送往什么地方看起来。等空袭警报解除时,才放出来。每一次我爷爷回来后,都满身尘土,满脸血指印,神情恍惚。我几个姑姑问他咋了,他从来都不吭一声。有一次,我爷爷在警报结束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街道居委会的人来通知我姑姑说,我爷爷跳了黄河。我几个姑姑急忙赶到黄河边上去,黄黄的河水哗哗哗地往东流去,哪里有了爷爷的影子。那时候,我的大奶奶已死了,只有我小奶奶和几个姑姑,爬在黄河边上没命地哭。哭得悲天恸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双面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0849
开本 16开
页数 4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1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60
189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