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曾经在粟裕同志身边担任秘书工作,因此,对粟裕同志的生活、工作,他可谓较之普通人更加熟悉。也正因如此,本书内容具有绝对的可靠性。

本书回忆了粟裕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指挥艺术、丰功伟绩、高尚品德、戎马生涯,甚至有他的爱情故事,多方面记述了他的伟大人生。该书内容纯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内容推荐

本书回忆了我国著名将领粟裕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指挥艺术、丰功伟绩、高尚品德、戎马生涯,以及他与楚青的爱情故事,多方面记述了他的伟大人生。该书内容纯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目录

我到粟裕身边工作的前前后后/1

一代名将粟裕的高贵品德/5

粟裕:我心中的一座丰碑/17

在粟裕身边工作的片断回忆/22

粟裕在中南海的日子里/26

老首长家的二月五日/34

又是一个老首长家的二月五日/37

粟裕的泰顺行/39

粟裕派我到陈毅身边工作/44

二十六年蒙冤去三十六年慰忠魂/47

粟裕同山东人民心连心/53

粟裕与楚青的爱情故事/57

永远抹不去的记忆/63

同“三”有缘分的粟裕大将/71

略论军事家粟裕/78

论粟裕军事思想的科学预见/85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93

粟裕授衔的真相/98

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粟裕大将/102

粟裕“让司令”的佳话/106

六次负伤的粟裕/109

论战略家粟裕大将/113

歼灭战是粟裕军事思想的精髓/120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127

粟裕将军的品格/131

粟裕的精神境界和求实作风/133

粟裕关心机要工作/143

粟裕对我的关怀/147

粟裕救了钟期光的命/151

粟裕派我看望张茜——与张茜的最后一次见面/153

我所了解的陈毅和粟裕/157

叶剑英与粟裕/164

毛泽东心目中的粟裕大将/168

在粟裕身边工作时的日记摘抄/176

与粟裕来往的日记/319

后记/329

试读章节

“请你们还是从工作上多关心我吧”

1949年7月12日,第三野战军机关由上海移防到了南京。粟裕同志奉中央命令兼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为了工作方便,组织上决定,凡担任地方工作的同志,每人做套便衣。华东军区后勤部蔡部长对粟裕同志说:“你担任百万人口的一市之长,应该做套毛料便衣。”粟裕同志一听,立即说道:“不行,为什么要做套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吗?刚进城就讲究穿着不好嘛!要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不是看我这个市长衣服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工作做得好不好,看我是不是为他们服务。请你们还是多从工作上关心我吧。”他谢绝了部长的好意,使在场的我深受教育。粟裕同志又说,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保持的品德。

根据首长的意思,蔡部长做了一套蓝灰卡其布的便衣。粟裕同志就穿着这套中山装同南京人民见面了,显得朴素大方,平易近人。后来,他到市委办公,到工厂、学校、商店中调查研究,都穿上这套便衣,一直穿到北京,变成了灰白色,快要磨透了,还是舍不得丢掉。他的衬衣则要穿到打补丁,汗衫破得像鱼网,才换一下。我还记得,解放后发给他一双军用短靴,他很喜爱,笑着对我说:“我们的部队要现代化了,着装应该改进,体现出军人的威严,穿靴子有好处,一是精神,二是保护脚踝。”他日常都穿这双军用皮靴,晚上公务员想帮他擦擦,他不同意,都是自己用布把皮靴擦拭得干干净净。七八年过去了,皮靴换了两次底,皮面子裂口了,也缝补过好几个地方,两边松紧口坏了好几次。穿到这种程度,仍擦得干干净净。换装时,我们想给他领双新的,他也不肯。见此情景,我情不自禁地对他说:“首长,你干吗那样节省?”他说:“你这个小鬼,我穿得衣冠楚楚,干部、战士就会敬而远之的。更何况节俭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本色。”

我在粟裕同志身边工作,主要任务是管电报。在战争年代,电报的时间性、机密性都很强,不是“即刻到”,就是“指人译”。因此,首长有个规定,来了电报,马上送给他看,不许有一时半刻的耽误。我开始是严格按照要求办的,电报随到随送,时间久了,工作比较熟悉了,对有的自认为电报内容不那么紧张的,如果正碰上他吃饭和休息,就不立即送了。我对作战方面的电报比较重视,对后勤方面的电报不那么重视。开始,粟裕同志不知道我这样处理。有一次,为了查一个什么事儿,部队已经来了电报,才知道我因怕影响他的休息而压了下来,他便严肃地对我说:“打仗,时间就是生命,不论哪方面的电报,都不要压。孙子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可见后勤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现在打大规模的运动战,后勤更是战争胜利的保障,你怎么可以小看呢!”首长给我敲了警钟。打那以后,我对任何电报都做到随收随送,再也不耽误了。

赶上他吃饭时,他总要叫我和他一块吃。那时野战军首长吃的是小灶,两菜一汤。他的饭量小,饭菜打得也少。一方面,我不习惯和首长在一块吃,另一方面,也不忍心吃他那一点饭菜,所以就推辞。他就将我的军说:“怎么,我的饭里有毒,会药死你?”我无话可说,只好坐下来和他一块吃。他吃饭历来很快,三扒两扒,很快就吃完了,筷子一放,又忙着去看电报和地图去了,吃饭似乎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但他却叫我把“歼灭战”打到底。

有一次,他同我谈起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的一个故事。他说:“那时我军初创,物质条件极其艰苦,每人每天五钱油五钱盐的菜金都无法保证,往往几个月发不到零用钱。比起国民党军的物质待遇,要差得多了,但是国民党军队逃兵很多,我们的部队却很巩固,战斗力也很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废止肉刑,建立了三大民主,部队像个革命大家庭,干战之间情同手足。不仅干部关心战士,战士也关心干部。有时,战士分到一点‘伙食尾子’,就自动地把钱凑起来打顿牙祭,那时我当连指导员,战士打牙祭的时候,都还想着我,一定要拉我去和他们一块儿吃。吃什么呢?因为钱太少了,买不起,仅仅买一些油炸豆腐,大家就大吃大嚼起来,有说有笑,十分欢快,什么环境的艰苦、斗争的残酷,全都不在话下了。”他在讲述往事时,目光闪烁,神情活跃,完全沉浸在团结友爱的阶级感情之中。于是我明白了对革命同志充满战友之情,与战士、干部同甘共苦,已成为他的一贯作风了。

全国解放后,我们不再住集体营区了,但仍旧保持这种团结友爱的作风。他对战士们怀有特殊的感情,每逢佳节,都要给值班的警卫战士们送点食物或请吃一顿饭,以示慰问。如果节日正在外地,他从不忘记打个长途电话回家,交代在家的同志,去买几斤肉给警卫班同志送去,让他们加个菜,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1951年底,他奉调到北京工作,搬进了一座古老的院落。房主人已经离家远出,房子卖给了公家,留有一位看房的老大爷。据这位老大爷说,这座房几经更换房主,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我进去一看,确已相当破旧,有些地方的地板都踩得“咯吱咯吱”地响,老鼠从地板缝里钻出来,把衣服咬破了。粟裕同志却毫不在意。隔了些日子,东侧的部分房子倒塌了。管理部门对住房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由于房子确实太陈旧了,因此,编制了一个两万元的修房预算,由我向他作了报告。他听了大吃一惊,说道:“要花两万元怎么行?太多!必须尽量压低。”我说:“这房子年久失修,需要维修的地方太多了,是管理部门检查后编制的预算,是最低方案了。”于是,他在房子里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对我说:“我有个方案,这样吧,索性把东边的那几间倒塌的房子拆掉,利用拆下的木料、砖头,对房子做必要的维修,至于全面维修现在不考虑。”我和管理部门的同志动员他:“这房子确实要修了,现在一次修,也许花的还少哩。”他说:“你们怎么这样算账?现在我们国家还很困难,把这两万元省下来,用于发展经济,几年后就不是两万元了。”我们都被他说服了,于是,“拆东墙,补西墙”,把房子修好了,只花了500元。就这样,他的住房一直维持到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房屋全面倾斜、断裂,成了危房,才进行维修。

粟裕同志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曾走遍了东南半壁的万水千山。解放战争前,他大部分时间靠两条腿走路,虽给他配有马匹,但他自己很少骑,不是给机要科、情报部门用,就是给年小体弱的同志骑,或给大家放行李。解放战争期间,部队有了少量现代化交通工具,他为了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指挥部队,自己学习驾驶摩托车、吉普车、卡车。他有个习惯,就是将指挥位置前推一线或二线,只要前指把战役部署完毕,他就赶到纵队或师部甚至关键的前沿阵地。豫东战役,开封的“龙亭”还没打下,枪炮声还没有停息,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就进去了。子弹从头上嗖嗖地飞,他全然不顾,大家劝他晚一点进去,他怎么也不肯。我调到他身边后,看到战役部署一结束,不论白天黑夜,哪怕已经是半夜一两点钟,他都是立即带领少数参谋人员赶到作战前线去。他说,自己学会驾驶摩托车指挥作战就方便多了。一次,他驾驶摩托车赶路摔到河里,被摩托车压在河底,幸亏会游泳,从摩托车底下钻出来,还摔断一个指头。

1946年8月初,在七战七捷第三仗时,为了同华中局各负责同志商讨放弃海安以诱歼敌人的计划,必须在一昼夜之内,急行300里,由海安赶到淮安。开始,他自己驾驶摩托车;摩托车坏了,他骑自行车;到了圩区,他乘船,穿市镇,他乘黄包车(人力车)。时间就是胜利,为了赶时间,他把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全用上了,终于如期赶到了淮安。1948年4月,他奉中央、毛主席之命,赶到河北省阜平县南城庄汇报。为了减少驾驶员的疲劳,他沿途和司机同志轮流驾驶吉普车,赶赴目的地。

暴风雨般的战争年代过去了,物质条件逐渐改善,粟裕同志有了座车,但他喜欢徒步,常到大街上走走,还多次乘公共汽车来来往往,这可把我和警卫同志急坏了。我说:“首长,你这样怎么行,出了问题怎么办?我们吃不消。”他笑着说:“有什么关系,人家外国首相都夹着皮包上下班,我们就不行?解放后,我们这样走走,才可以看到许多在办公室或文件里看不到的东西。至于安全嘛,这得靠人民群众,只有你们几个人跟我行吗?我是相信人民群众的。你让警卫人员跟在我后面,反而暴露目标,等于告诉人家,这就是一位首长。”他除了必须在机关工作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到下面视察工作,不停地“行”走着,走遍了祖国的东南沿海、西南边陲、中原平野、北部边疆……

通过这些衣、食、住、行的具体活动,我看到了粟裕同志切实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始终保持普通一兵本色,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P7-11

序言

鞠开同志曾在粟裕同志身边任秘书工作。从战火纷飞的1948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2年,前后共14年时间。可以说,他是在粟裕身边成长起来的。他与粟裕同志,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62年,粟裕送他到政治学院学习,深情地说:“我真舍不得你走啊!”可见,粟裕对他的感情之深;也足以说明,老首长对他的工作是满意的。他们分开后,往来联系,一直也未断过。

老首长逝世,他很悲痛,不知哭了多少回,流过多少泪。在徐州、黄桥、海安、三仓、水西、谭家桥、长兴、温州、平阳、龙泉、遂昌、开封、孟良崮、临沂、会同等地,撒老首长骨灰的这些地方,都有他洒下的泪水。

粟裕逝世后,他写了不少回忆老首长的文章,阐述粟裕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指挥艺术,回忆粟裕的丰功伟绩、高尚品德及戎马生涯,从多方面记述了粟裕的伟大人生,在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的文章,内容纯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有的读者说:“我最爱读他写的文章,他宣传粟裕,可以说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有的读者说:“他写的文章,情真意切,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生动感人,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有的读者说:“他写的文章,我从不放过,总是一口气把它读完。不仅我不放过,我儿子也从不放过,也要一口气把它读完,还传给别人看。”有的读者说:“他是粟总的好学生,好部下,好宣传员。”有的读者说:“他写的文章,观点明确,论据确切,逻辑性强,颇具说服力。”有的读者说:“他写的文章,确凿可信,没有半点虚假。”有的读者说:“他写的文章,非常感人,催人泪下。”有的读者说:“他的文章常读常新。”

鞠开同志写的这些文章,我都看过,我同广大读者的评价一样: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我多次当他的面或在通电话中,夸奖过他的文章。我也多次同他说过,文章写得不少了,应该出一本书了。2007年8月10日是粟裕同志的百年诞辰,根据我的建议,他决心将自己的文章和跟随老首长时写的珍贵日记编印成书,以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我是极力赞成和支持的。他要我为该书写序言,我借该书出版的机会,写了上面想要说的那些话。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宣传、学习、研究粟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记

我跟随粟裕首长时间比较长,一共14个春秋,从解放战争到全国解放后的1962年。离开他身边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粟裕首长逝世后,我有好多话要说,不说不快,因而写过不少回忆他的文章,记述了他光辉的一生。粟裕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的军事思想、战略思想、指挥艺术、丰功伟绩、高尚品德等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我的这些文章,分别在《百年潮》、《炎黄春秋》、《纵横》、《军事史林》、《大江南北》等杂志上发表。公开发表前,绝大多数都经过楚青同志审阅修改过。楚青同志多对我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越写越好,情真意切,读后感人,人家都喜欢看你写的文章。”楚青同志文才是很好的,也是有名的“笔杆子”。这些话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

我原本没有出书的想法。她多次同我说过,你写的有关老首长的文章不少了,希望早一点汇集起来,编成一本书。一直拖到2005年上半年,在楚青同志的催促下,我才下决心出书。适逢2007年是粟裕首长百年诞辰,这本书是向粟裕首长百年诞辰的最好献礼。

楚青同志于2005年2月就为我把这本书的序言写好了。不是楚青同志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鼓舞,我的这本书是出不来的。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她表示感谢。

这本书的初稿,从头到尾主要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徐志华同学用电脑帮我打出来的,我也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的关系,书中的毛病肯定不少,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鞠 开

2007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鞠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0061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