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日本著名文豪谷崎润一郎为例,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本,考察了以大正时代(1912-1926)为中心的日本东方主义话语。此外,书中还大量涉猎了日中两国的资料,对谷崎的两次中国之行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考证。
图书 |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日本中国学文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日本著名文豪谷崎润一郎为例,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本,考察了以大正时代(1912-1926)为中心的日本东方主义话语。此外,书中还大量涉猎了日中两国的资料,对谷崎的两次中国之行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考证。 目录 中文版序表 l 译者序 3 序章 一 如何解读谷崎润一郎的“中国情趣” 1 二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 5 三 东方主义的定义 9 第一章 “中国情趣"的诞生 一 源自一本杂志的新名词 14 二 中国游流行伊始 22 三 异国情趣的连锁 27 第二章 走上文坛之前 一 偕乐园的中国佳肴 37 二 沉迷于中国古典诗文的少年 44 三 初期作品中的中国 51 第三章 东方主义的洗礼 一 作为“东方”的中国 60 二 永井荷风的影子 66 三 荷风的东方主义 76 第四章 解读“印度情趣”与“中国情趣" 一 “梦幻之国”印度 88 二 东方主义话语 95 三 东方学与谷崎作品 102 四 “梦幻之国”中国 108 五 东方主义的主体 115 第五章 首次中国之旅 一 启程之前 124 二 穿越朝鲜半岛 130 三 赴奉天会木下奎太郎 140 四 美丽的天津租界 145 五 在北京看京剧 151 六 去南方 157 七 苏州水上游 164 八 快乐的上海、美丽的杭州 171 九 归国前后 179 第六章 重访中国 一 再赴上海 186 二 文艺消寒会 193 三 在上海的日子 205 四 发生在一品香旅社的对话 216 五 从“中国情趣”回归日本 222 第七章 与中国文学家的交流 一 田汉访日 232 二 谷崎与田汉的电影摄制 238 三 田汉对谷崎作品的译介 243 四 欧阳予倩与谷崎润一郎 249 五 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 255 六 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 259 终章 272 后 记 277 附 录 谷崎润一郎中国旅行日程 28l 主要参考文献 288 译后记 29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日本中国学文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西原大辅 |
译者 | 赵怡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71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3.13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