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变革时期的教育阵痛(上海市北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自述的形式为读者讲述教学变革时期的教学经验。本书的出版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教师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思想盛宴、实践大餐。有志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将从对这本丰富充实、富有张力的书稿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以学校教育叙事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面向新世纪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本丛书主要汇集参加上述课题研究的部分学校撰写的报告或专著,但不局限于参加课题的学校。本书是该丛书的其中一本。

目录

引言/1

回放北郊五年变革史 郑 杰/6

我的自述/7 路在哪里/8 两校合并/14

陷入危机/17 机构变革/24 干部制度/32

校内民主/41 竞聘上岗/47 课程产品/53

生命关怀/59 学校正义/66

人生需要舞台 刘桂琴/79

“北郊可能有戏”/80没有压力,何来动力/82

第一次不及格/83 这里有我的舞台/84

一个不愿闲着的老头 陈 辉/87

地理不是我的全部/88 我会投反对票/88

北郊的自由空间/89 工会离不开我/90 孩

子们叫我“陈爷爷”/90

我行我素 陈 燕/92

我要证明自己/93 我要主宰自己/94 只要

努力,就会成功/95 一次“单打独斗”的经

历/96 分配制度改革,我不赞成/97 与

学生“斗智斗勇”/98 教育改革“有利有

弊”/99

我是“百搭” 陈知行/101

我参加竞聘,因为我爱自由/102 民主终究

会胜利/104 机构改革还需要磨合/106 教师

可以为学生系鞋带/107 一件棘手的事/108

满意度调查应更完善/109 二期课改意义

不大/110 这不是改革,而是回归/111

冰冷的心在渐渐地融化 丛 洲/113

教育到底听谁的/114 学校与企业不同/115

生命之歌/116 “法制”还是“法治”/117

在“麻烦”中改变戴蓓蓓/119

我参与并见证了每个“麻烦”/120 “罚”

出感情来了/121 学校会有更大的变化,我

也会/122

迟疑地留在了北郊 董翠云/125

质量管理室的故事/126 四年三个岗位/127

学生有我很幸福/128

学一点儿哲学 方 君/130

被校长感动/131 北郊学校的新意/132 对

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134

我的好奇心以及我的故事何 薇/136

稀里糊涂做了老师/137 看到校长我就想

逃/137 开个工作室,只要不亏就行/140压

力确实不小/145

我不悔这一生 胡 倩/148

最后选择了语文/149 教师的责任/150 不

变的是我的心/151 问题真是不少/152

差点儿沉沦黄 滨/154

正确的选择/155 “企业化”管理带来的

变化/156 一堂好课一定要有闪光点/158

让一切变得单纯刘丽君/160

内心不“安分”/161 我的天空有多广/162

有欢乐,也有艰难/164

永葆热情与创造力 刘 聆/166

艰难地起步/167 绝不允许出差错/168 人

才辈出/170 亲身参与竞聘/171 校长不在,

一切照常/172 我的归属感/173

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探索 刘 莹/175

走近竞聘/176 谣言不攻自破/178 梦想

与幸福/179

北郊给予我多彩的生活 陆 萍/181

一开始我很“嫩”/182 最受气的工作/183

挑战自我/184找到自己的位置/186

几度风雨三次转变倪静君/187

教育生涯的前五年/188 试教北郊学校/191

经历不少,弯路很多/192 第三次转变/193

我与我的教育梦倪顺喜/199

人必须靠自己/200 回到母校/202 如鱼

得水/203 办公司,再创业/205

天天天蓝盛燕/210

百废待兴/211 自荐做网站/211 同事相

处很开心/212 我对自己说:天天天蓝/214

拥有亿万家产般的工作心情/214 把工作

焦点放在乐趣上/215 乐趣不是找来的,

乐趣是体会出来的/215

我——离经叛道,有点儿特别 宋利国/217

用宽容的心包容/218 质的变化/219

我的命运我做主唐晓维/222

为自己骄傲/223 谈学校变革/226 团队

合作/228 未来的路还很长/228

到北郊工作,我不后悔 王抗美/230

偶然进北郊/231 从带班开始/232 学校

因改革而被改变/233

永不言老,永不言败魏国良/237

阅历就是财富/238 北郊给人不同的感

受/239 办好学校,师资最重要/240 教

师需要学校的认可/242

重在状态,不在名利魏建国/244

当好校长的副手/245 两校合并,用心良

苦/246 终身学习,不断追求/246 改革

不是一帆风顺的/248

人这一生不就是在寻找自己吗徐倩妩/251

找到了我的舞台/252 我的第一次/253 喜

欢的不一定适合,适合的才能做好/254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那该多好

余唯风/256

我的两个关键词:选择、改变/257 我正变

得勇敢/259 更自信地活着、工作着/261

小学教育就该“存真”/263 很想参加竞

聘/264 责任心何其重要/265

能为学校做点儿事,那是一大乐趣 张亮骞/268

与另类校长在一起/269 学校在“折腾”

人/269 看不到痛苦的“抱怨”/271

感谢竞聘张勤/272

第一个吃螃蟹/273 承受压力/274 脱胎

换骨/276

生命因读书而改变 周海平/279

我的另类之处/280 爱上读书/281 我的

新定位/282 文化的重要性无法替代/283我

不务正业吗/284

那么多“花头经”在逼迫着我们 周芝元/286

学校变化挺大的/287 不在乎结果,重在

过程/289 学校变得有文化了/291

是伟大还是悲哀 邹 黎/293

喜欢挑战/294 曾经低沉/295 我当然要

去/296 小学要争气/297 为自己增值/301

变化最大的是人/303

为参与改革而骄傲邹如皓/306

最适应当教师/307 喜欢永无止境地学

习/308 变化在悄悄发生/310 我的心理

课/313 人的精神在变/317

后记/319

试读章节

我199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时值20世纪90年代初,教师待遇很差,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没有当教师。我喜欢过安稳而闲散的日子,想想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文人嘛,就只有一张嘴一支笔,从小抱负不是太大,做教师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估计不会很累,也就没有托关系找人投奔到赚钱多的单位。

我记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70元,我的那些没有当教师的同学少说也有千把块,所以后来一些年轻人当了教师又跳槽。在教育系统,像我这个年龄的男教师不多。现在想想,当时留下来是对的,很少有竞争对手呀,领导把我当个宝贝来培养,机会很多。我每次参加市里、区里的教学竞赛都能拿个奖回来,每次评职称都可以通过针对年轻教师的“绿色通道”破格评上。所以至今我也没有后悔当老师,钱少些没有太大问题,成功的概率高,工作也不是太累人,有钱少自由,有自由少些钱,这是公平的。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虹口区的新沪中学当老师,那时是不能自由选择学校的,除了去走后门。我一向不喜欢走后门给谁送礼、拍谁的“马屁”之类的事,也不喜欢别人这样对我,那太俗气,靠自己呀,凭本事吃饭才是长远的。

新沪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我去的时候只有九个高中班,后来开始招初中。我去了就教高一,第二年做班主任,第三年当专职团委书记,再过了半年就当教导处副主任,管德育。那时很艰难,学校校风不好,班主任归我领导,而我的年龄和资格不如他们,他们不服我。想想也是,一个“毛头小孩子”就指挥起那些老班主任。于是,我召集的班主任会议常常是讨论会,大家对我的决定总有不同意见。我记得有一次开总结会,一名老教师公开站出来批评我这个不对、那个不是,和我吵起来,以后怎么也不愿意来开会。当时的处境让我考虑到了制度的重要性。为了整顿校风,我们学校开始在上海率先搞“依法治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通过统一的制度条文来进行管理。校风渐渐地好转了,班主任管理也规范了起来,升学率也逐年提高。我在新沪中学经受了很大的锻炼,我的老校长和导师邬显良老师很看中我,他对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邬老师是上海中学高中毕业留校当团委书记的,他没有什么高学历,可是他的才干超过绝大多数校长。他很有个性,经常“犯上”,属于不服从“管教”的那种,所以他的运气很差,我的意思是说他在官场上的运气很差。谁都知道他有才华,可是我们的制度就是让这样的人淹没,性格决定命运啊。我很敬重他,他是我在教育界不多的额外敬重的前辈之一,我在很多方面确实很像他。因为像他,我感觉骄傲。邬老师非常宽容,很有系统思维和大局观,从来不以势压人,他往往看事物很远、很透彻。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和他一起散步回家。在新沪中学的十年间,我的长进很大,一方面读书很多,一方面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自己。哪怕这十年我毫无经验,即便是那些教训,也足以让我记取了。

因为我从来不抱怨,将所有的艰苦都当成是锻炼,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是切实存在的。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影响到了我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思路,让干部到艰苦的岗位上锻炼,然后宽容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更自然的竞争环境。

P7-8

序言

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所著《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的中译本,该书对美国当前和未来的基础教育结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展望。波伊尔指出,基础学校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吕型伟教授牵头,从少到多,全国各地三十多所锐意革新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验”,并已陆续出版了几本专著。“十五”期间,在此基础上,由吕型伟教授为顾问,顾泠沅、吕达牵头的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进入总结、概括阶段。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引下,课题组对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构建进行了各有特色的探索与实验。大量来自学校、来自教育实践的生动案例以及师生创造的活生生的理论,集中反映了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出了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动员令。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纪,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在更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基础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式。面对新世纪、新学校、新基础、新人才的呼唤,课题组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的这套《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以学校教育叙事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面向新世纪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本丛书主要汇集参加上述课题研究的部分学校撰写的报告或专著,但不局限于参加课题的学校。在共同的理念下,丛书将按照开放的原则,选收其他具有鲜明改革与创新特色的学校的研究报告,欢迎广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与丛书编委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推荐研究成果。

我们希望并衷心祝愿这些“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头雁。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课题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O03年6月

后记

仅有开始未见终结的故事

五年,十一项变革,不是亲历其中的人,是很难道清个中滋味的。其实,即便是身处北郊,我们也没有把握对这些变革作出理性的总结或评估。

因为所有这些变革在事先都没有也无法预设时间表,这十一项变革都仅有开始而未见终结。基于这个原因,要完整地总结可谓难乎其难。

只是,雁过留声,发生过的一切,一定会留下些什么。无论是成功抑或是失败,是经验抑或是教训,是共识抑或是争议,毕竟这些事曾经那么真真切切地发生过,这些人曾经那么切切实实地经历过。然而,怎样将这既往的一切真实地呈现出来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教育叙事这种研究方法,最终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为了让这些故事更贴近生活的本真,我们也与时俱进,赶了一回时髦,采用了类似“口述实录”的方式,在2005年暑期,让31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讲述他们在学校变革中发生的故事,寻觅他们的心路历程,以此来折射曾经在北郊学校发生过,并且还继续在这所学校发生着的那些变革,以及那些变革所带给他们的影响。2005年10月,我也在本书中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回顾了北郊学校这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随着本书的正式出版,这31位教师的故事或许可以告一个段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终结,因为学校的发展,永远是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

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心存感激。我们要感谢“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课题组,这个中国教育的优质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尤其要感谢课题组的领军人物——吕型伟先生和顾泠沅先生,感谢他们在成书过程中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该社吕达先生及其他编审人员,感谢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周卫主任,感谢他们在各方面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本书的顺利出版,与他们的鼓励、呵护是密不可分的!

郑 杰

200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变革时期的教育阵痛(上海市北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197239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2.0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