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新优势本土管理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总结性提出“专注”理论的实战管理专著。成长是企业的共同梦想,然而成长是脆弱的,诱惑寄生于企业成长的全过程。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本书从众多中外企业的经典案例入手,深入剖析和揭示企业的成败根源,全面阐述了“专注”对于成长型企业的重要意义。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阐述了企业的“专注”管理理论,结合案例剖析和揭示了企业的成败根源,进而说明了“专注”对于成长型企业的重要意义。专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胆识和能力!专注是一种成长战略,更是一种文化!本书提示广大创业者,企业家及其经理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在理性分析和慎重决策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优势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不断抵御隐藏在生存恐慌和成功欲望背后的种种诱惑,努力避免不切实际、盲目追求超常规发展的误区;以及应如何“弘扬专注精神,实施专注战略,构建专注文化,提升专注能力”,专心致志、执着如一地走专注化道路,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成长。

目录

前言:专注,在诱惑中成长!

第1章 诱惑——难以抗拒的罂粟/001

第2章 专注——抵御诱惑的良方/071

第3章 将专注作为一种成长战略/125

第4章 提升专注能力,在诱惑中成长/235

附录:中外专注型企业典范榜/277

后记:《专注》: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

试读章节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上扩张的道路。从规模经营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来说,企业扩张是有利无弊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并没有在扩张中壮大规模,提升效益,反而因为扩张失误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大的就是好的”的思维定式存在于很多企业家的脑海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是做大还是做强?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这是两种不同的成长选择。◎盲目扩张,犹如抱石同沉 规模扩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企业规模的扩张无非表现在资产规模、员工规模、市场规模、利润规模的扩大等方面,但是,规模扩大,与企业效率的提高是逆相关的。企业规模扩得越大,效率往往越低。了解美国企业的人都知道,在目前仍占很大比例的传统美国企业中,由于规模的大型化,各种报告泛滥成灾,一项决策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定论,企业的官僚作风丝毫不输某些中国的国有企业。

企业规模扩大,也将导致资金效率的降低。在很多时候,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社会资金的投入也同样存在问题,一亿的资金投入一个中小企业,其效果明显大于投入一个产值数百亿的企业。

盈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盈利的增长。市场经济在很多情况下,看的不是利润绝对值的高或低,最重要的是利润增长率。

可见,当规模扩张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资金运用效率、利润的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时,其意义就显得很苍白。

在具体问题上,很多企业抱怨市场上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但其实质,还是由于垄断造成的。实际上,当企业规模扩张达到有垄断倾向的程度时,就迫使更多的企业为了生存,各出奇谋,进行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垄断企业也会利用垄断优势,力图压倒其他企业,造成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P23

序言

,在诱惑中成长!

企业如同人类,是生命的有机体。有生命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诱惑。欲望创造了目标,成为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欲望也滋生了诱惑,使生命在燥动中备受煎熬直至衰竭。

在企业的生命旅程中,有两个关键词始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那就是“成长”和“诱惑”!

成长是企业的本质欲望,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长,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长盛不衰;所以说,成长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不可推卸的使命。

诱惑因欲望而生,是成长的寄生虫,总在不断缠绕和干扰着企业的成长进程,并逼迫着企业随时作出命运抉择。

最可怕的是诱惑往往以机会的面目出现,它有着非常美丽的外表,如多元化、国际化、高速度、规模化、高利润等等,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诗情画意、欣欣向荣的财富画卷,令我们激情冲动、意乱情迷,任凭欲望的野马脱缰狂奔。 在那些最终坠入覆盖着罂粟花枝的致命陷阱的企业中,既有庞大帝国、也有商业新星,既有行业巨头、也有优秀品牌,当年他们创造的精彩和辉煌,曾经令我们鼓掌喝彩,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

“成长是如此脆弱。”特别是中国成长型企业,创业历史短暂、资源条件有限、核心竞争力欠缺、抗风险能力薄弱,生存状态十分尴尬,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灭预之灾。然而,急功近利式的浮躁,已经成为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普遍现象:企业刚一开始赢利,就急于规模化扩张;主业根基未稳,就展开多元化经营;随意进行品牌延伸,盲目介入资本运作……

为什么我们会纷纷落入诱惑的圈套,成为诱惑的牺牲品呢?为什么在目睹一个个前辈企业坠落马下、痛定思痛之后,我们仍然重蹈覆辙呢?

古训有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中国首富、上海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也曾评价说:“抵御住诱惑,不做比做要难多了。”贯穿于成长和诱惑之间的,必然是一种精神的较量,一种信念的较量,更是一种能力的较量。

面对成长,面对诱惑,我们的不少企业家和经理人往往忽略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专注!

我们做过一次定向调查,选择l36位介于25—45岁年龄段的企业界人士,咨询了三个问题:

知道“专注”吗?100%的人回答得干脆而肯定。  “专注”是什么?答案有115种,62%的人对“专注”的理解比较片面。

能够做到“专注”吗?结果十分惊人,只有9%的人回答很坚决,58%的人回答得模棱两可,还有33%的人哑然失语。

面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能不忧心如焚。

一个生命机体容易被病毒感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内在免疫能力,缺乏抵抗病菌入侵的健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靠什么让我们的企业形成内在的“抗体”,与诱惑“绝缘”?

——专注!专注精神!以专注精神为指导的专注战略和以专注精神为核心的专注文化!

什么是专注?专注就是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的干扰,对既定的方向和目标不离不弃,执著如一、不懈努力。专注是一种精神,专注就是“做最擅长的事”,专注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专注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专注就是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我能所以我成功”。

通过“专注”,能够促使企业家和经理人们清醒认识和有效抵御隐藏在生存恐慌和成就伟业的欲望背后的重重诱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对自身资源优势及外部环境和未来前景进行实事求是的战略分析,对企业所要涉足的产品服务领域准确定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以比尔·盖茨的实力,他可以买下纽约,可以去做房地产,但他专注在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研发,而不被市场中别的诱惑所吸引。也正因为领悟到专注的真谛,2004’CCTV中国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之一、腾讯集团CEO马化腾坚定地说:“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文化是战略的战略,要想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规划有效实施,就必须构建以专注精神为核心的专注文化,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专注文化理念,弘扬专注精神,使其渗透到员工的血液当中;规范并完善企业运营机制,为专注文化的贯彻落实提供有效保障;积极任用和培养专注型人才,发挥专注型领导的的垂范作用,打造专注型团队,做专注型企业。

任何精神、文化和战略都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其有效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企业是否真正得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专注能力,或者说将专注文化落到实处、将专注战略进行到底的能力。专注能力既表现为抵御诱惑干扰的免疫力,又表现为确保企业稳健成长的自控力;既表现为把战略落实到细节的执行力,又表现表现为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新能力的创新力以及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力等等。

在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寿命周期在进一步缩短。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只有通用电气公司一家笑到现在。而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约有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诸如杜邦、高露洁、壳牌石油、宝洁、西门子、辉瑞、巴斯夫、诺基亚、柯达公司、强生公司、雅芳公司、飞利浦、箭牌、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长寿公司,他们不仅具有百年的成长历史,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依然生机勃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长寿公司的成功并不是某个人的功劳,也不是某一个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公司品牌、企业文化、改革创新、诚信经营、以人为本、核心能力等众多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专注型企业。

因此,成长型企业实施专注战略,就是要努力纠正和避免发展误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既定的细分市场领域和既定的区域内做深做透、做专做强,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围绕核心扩张,展开多元化、实现国际化的问题;而漫天撒网、脚踩几只船的方式只会让有限的资源被无端分散,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往往是那些不以超常规发展为追逐目的的专注型企业最容易获得超速发展的机遇,实现快速成长。

尽管中国有诸如华为、万科、盛大网络、腾讯科技、格兰仕、方太等一批专注型公司,但是总体来讲数量偏少。缺乏专注依然是当代中国企业在浮躁氛围下的通病,且屡犯屡错,屡错屡犯。对此,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曾说:“一些典型的房地产公司,在过去市场不好、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但是等到外面出现了诱惑,却耐不住寂寞,匆匆放弃了自己的特长,转移了业务,要去做生命科学,还有IT项目,到头来自然是两手空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同场竞技,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意味着专业化时代已经到来。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项目,仅仅10秒之间,全世界共同见证了黄皮肤的中国小伙刘翔改写了体育历史!但是,中国企业创造百年基业的跨栏才刚刚开始,1年,5年,10年……中国的成长型企业最长才经历了二十余年时间。谁能最终成为企业界的刘翔?!答案只有80年后才能揭晓。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因此这更是一个需要专注的时代。

专注才能生存,专注造就成长。我们热切期待着——中国涌现出更多的专注型企业家和专注型企业,并由衷地呼唤——中国成长型企业的专注时代早日到来!

让我们祝福中国成长型企业:专注,在诱惑中成长!专注,在诱惑中持续、健康地成长!

孙健耀樊五勇

2005年5月1日于深圳

后记

注》: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

当喧嚣的都市在人们梦境中变得沉寂的时候,华侨城国际市长交流中心十一楼的弧形落地窗依然闪烁着明亮的灯光,成为深南大道璀璨星空的亮点之一,成为深圳特区创业文化的精彩注解。

夜以继日的探讨,来回徘徊的凝思,欢欣鼓舞的碰撞……这本书正是这样诞生于两年来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本书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落乃至每一个文字,都饱含着作者对中国成长型企业的关切和对中国企业家的崇敬。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正是他们在不懈探索着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始终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他们在努力以专注创造着经营神话和奇迹,在坚定地实践着自己的英雄梦想。面对他们,我们一次又一次深刻体会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跋涉是多么艰难,成长是多么痛苦;而这种跋涉和成长对于后来者又多么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所有的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持续、健康、快速的成长道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企业的问题应该用真正适合自己国情、企情、人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正如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西药来给中国人治病,但未必中药就毫无可取之处。中西药有很多原理相同和优势互补之处,我们完全可以西为中用、中为西用、相互借鉴、中西合璧,致臻更高境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是一门非常实战的学问,是中国成长型企业最迫切需要的知识财富。这就需要中国新一代的广大企业家和经理人们能够肩负起这个使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充分施展自己的学识、才华,将丰富的事业体验、针对性的经营思考和独特的管理感悟诉诸笔端,与更多的后来者进行分享,提供有益的帮助,并且切实推动中国财经图书本土原创事业的进步。

本书的创作就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专注”精神,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年磨一剑”、“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等就是很好的诠释。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诱惑象一条美女蛇,始终隐藏在企业生存恐慌和成就伟业欲望的背后,紧紧缠绕着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并桎梏和危害着企业的健康成长;惟有专注才能够有效抵制重重诱惑。专注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和企业成长战略,还应该成为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深入挖掘专注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精心构建出以专注精神为核心、以专注战略为导向、以专注文化为基础、以专注能力为保障的专注理论体系,鼓励中国的企业人才做专注型人才,鼓励中国的企业家成为专注型企业家,鼓励中国成长型企业通过培养专注型员工、打造专注型团队、做专注型企业,最终造就成长奇迹。

本书虽十易其稿,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希望,专注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提升,更期望能够对中国成长型企业和企业家、经理人有所帮助;哪怕产生一点点警示和启发作用,也会令我们倍感欣慰。当然,如果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专注”的关注和讨论,即使是尖锐的批评,那也将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我们要感谢万卷出版公司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深圳市新优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胡寒先生、袁新华先生、蒋健小姐、易滨小姐、雷霆先生为本书付出的努力;感谢来自广东企业界、多次参与座谈研讨,给本书创作提供有益建议的吴列进先生、汤正川先生、宫其江先生、罗启坤先生、郭展序先生、曹建辉先生、郑有坤先生、邓宏伟先生、王小冬先生、唐东方先生、姚俊峰小姐等等,由于人数太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另外,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参考并引用了一些书籍、报刊、网站的部分内容,由于时间紧迫,未能与有关作者一一联系,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更要特别感谢那些中外企业界的专注典范们,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才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借鉴!

事实上,今天,无论是在受企业邀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还是通过阅览报纸、电视、网络媒体,我们都非常欣喜地发现,相当多新兴的中国成长型企业已经自觉地将专注精神融入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并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严格信守。

我们相信成长型企业的专注时代即将到来,已经到来!

愿中国的成长型企业和企业家、经理人们,在专注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新优势本土管理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健耀//樊五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5179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