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宗教艺术论/艺术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运用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将宗教艺术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加以定位。本书关涉到宗教艺术起源学以及宗教艺术主题学、形象学、叙述学的研究 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艺术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崭新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看待艺术的立场与方法。作者还对宗教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对宗教艺术的未来路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宗教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价值/1

1 宗教艺术的涵义/2

2 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1O

第二章 宗教艺术产生的奥秘/17

1 生存的渴望:寻找保护神/19

2 两种生产的基本需求/25

3心理与感情的调节/32

4 群居本能的泛化/38

第三章 宗教艺术中的生死意识/45

1 长生不死的向往/48

2 灵魂不朽与再生的渴望/60

3 对待鬼神的双重态度/72

4 死亡与悲剧/78

第四章 宗教艺术中的自然/85

1 自然:人类之母/87

2 自然神的人格化与理想化/95

3 上帝与自然/1l6

4 禅与自然/115

第五章 宗教艺术中的理想人格/125

1 英雄崇拜/127

2 敬仰完美/136

3 现代艺术中英雄人物的神化倾向/144

第六章 宗教艺术中的道德箴规/149

1 对人的本能的约束与对社会的维系/152

2 扬善惩恶/161

3 提倡禁欲绝情的宗教道德砚和人生观/168

第七章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177

1 人的快乐本能与享乐意识的反映/1719

2 民间世俗意识的影响与渗透/187

3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与美的创造/193

第八章 宗教艺术的想象和象征/201

1 沟通现实与彼岸的桥梁/203

2 神秘的冥想与迷狂体验/223

3 禅悟与想象/221

4 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228

第九章 宗教艺术的叙述角色/243

1 臣服与赞美/245

2 追忆与忏悔/252

3 劝诫与说服/259

4 预言与警示/268

第十章 宗教艺术的传达媒体/273

1 语词的魔力/275

2 面具与雕像的神性/287

3 舞蹈与音乐的妙用/297

4 颜色的意义/305

第十一章 宗教艺术与当代艺术/311

1 难以摆脱的影子/313

2 接续与再创/319

3 宗教艺术的未来路向/326

后记/333

试读章节

一些少数民族之中的跳神舞与赶鬼舞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意义,其仪式也同样具有扮神、驱赶追打的歌舞的过程。如西藏拉卜楞寺每年正月十四在大经堂广场上举行的跳神舞,就在于驱魔逐邪。表演时分几场的程序进行:第一场是“钢日神”的表演,由四个小喇嘛戴面具扮成骷髅而舞,表示鬼的高兴与活跃;第二场是“包合戈神”,八个演员戴红、黑、紫、绿四色面具,动作缓慢稳重,表示神的威严;第三场是“哈神”和“耶合神”,两个演员分别戴牛头面具与鹿头面具表演;第四场是“霞脑哈神”的集体舞,20个演员在场内围成圈,前三场的演员加入,忽进忽退,与放在场中木盒中的魔鬼(由人扮演)进行激烈战斗,整个场面形成一个打鬼的群舞场面,直至把魔鬼降服。打鬼表演结束时,还要将一个用纸扎的鬼头送到郊外焚烧,表示邪魔被驱散。又如侗族每年农历七月十四的赶鬼舞。这天的傍晚时分,家家云集鼓楼前坪地。鼓楼坪中心以八张仙桌(下四张中三张上一张)叠成祭坛,桌边围上巫毯。主持巫师站在上层的桌面上,身披法毯,手操巫钵、令剑,喷水舞剑,作法施术。第一、二层桌面上各站一巫师,左手摇环铃,右手舞缚鬼的乾坤巾,行罡踏斗,摇首顿足而舞,不时逆时针调换位置,意谓在转动乾坤。一部分青壮年则手执朱砂、火把和各种兵刃器械,围住祭坛,随巫师踏步舞蹈,并不时发出“扯啦!哟啦!哈啦!”的有节奏的呼喊。当高台上主持巫师高号“弃萨丙啊吲意即赶押变婆呀)时,一群由巫师和一些青年扮演的“萨丙”(即变婆,变婆是魔鬼的头目)、山魈和其他大小厉鬼恶魔,穿草衣,披麻发,文胸绘面,张牙舞爪冲进鼓楼坪,狂啸乱舞,周围木楼上的群众则不断地往魔鬼群中丢鞭炮,群魔乱舞,纷纷逃入巷道。P76

像蒙古族一样,许多少数民族把火神看作一位女性,有的尊称其为“万物创造之母”,有的称为“火姑娘”、“火婆婆”、“火祖母”等等。汉族则把火神称为灶王爷,是一个老爷爷。在许多民族中,火神在自然神崇拜里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奉为保护本家族兴旺发达、且具有人情味的人格化神祗。

再次,对自然神的崇拜,还在于人们将许多美好的品德与才能附在它身上,竭力将其理想化,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文化英雄。如满族神话中的江神之子朱拉,他曾经化作年轻猎手去观看祭江神活动,救下了一打秋千从高处甩到江心的姑娘,并与其相爱成婚。他答应佛托妈妈的要求,变成牛在干旱时为人间不分昼夜地用江水灌田,保住了好的收成。后来在强盗来抢劫时,他又用角把强盗顶跑了。本来他死后只要人们把牛皮剥掉就可变成人了,但人们感谢他的恩德,在他死后不但不剥他的皮,反而把他埋葬了。从此他就永远变不了人了。以后人们在祭乌苏里江神时都要祭朱拉,感念他抗旱浇田,抗击强暴。又如满族神话故事中的金钱豹神,也是一位理想化了的英雄。其传说如下: 早先,温特哈拉部落有一位保护神叫阿达格。这神就是金钱豹神。他父亲是金钱豹,母亲是温特哈拉一个美丽的姑娘。这姑娘18岁时病死,父母把她的尸体用桦树皮包好,挂在树上,祈求天神阿布凯恩都里把她收去。后来,这姑娘被山中王金钱豹救活,并成了亲,还生下了阿达格。孩子生下三天能走路,人面豹身,喊一声震动山谷。后来阿达格的父母被天神召到天上,封为守山神,并脱掉了豹皮。P101

后记

写作这本书纯粹是出于我的学术兴趣。我在本书第一版“跋”中曾说到,我的学术研究大都属跨学科研究。因为跨学科,研究往往吃力而不讨好,甚至连归入哪一学科门类也难以确定。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喜欢这种“跨”,尝试着用多个角度去研究宗教艺术、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在这本书中,我力求借用人类学、民俗学、宗教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符号学、主题学、形象学、叙述学等学科门类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宗教艺术。为了突出中国人研究宗教艺术的特色,我还采用了许多中国民间宗教艺术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宗教艺术的材料。为了显示宗教艺术研究的理论色彩,我力求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体系。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在做某一种宗教艺术的专题研究,如佛教艺术研究或道教艺术研究,而是在做能从总体上把握宗教艺术的产生、发展、特质、表达方式等的理论研究工作,故努力想将对各个宗教艺术个案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去认识。而为了反映理论的广适性,我又必须引用许多宗教艺术的例证。

此书的写作前前后后花费了大约五年时间,现在我重读此书,昔日的甘苦仍激荡心间。当年收集材料尚未有“网络”一说,一书一纸都靠平日有心的收集、阅读、摘抄或复印。为收集中国民间宗教艺术的材料,我拥有广西《民族艺术》从创刊号到1 998年的全部刊物。此书出版后曾获得广东省图书二等奖,在一些高校,讲授艺术类、文学类课程的教师还将此书列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的参考书目。鉴于书出版多年,市面上已再难见到,丁亚平兄建议将此书纳入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艺术馆”丛书之中再次出版,我甚感高兴。亚平兄一身二任,既作学术研究,又作出版,确为慧眼独到。由他精心策划并由其同道一起精心制作出版的“艺术馆”丛书,已成为出版界一处亮丽的风景。

感谢钟爱此书的同道与读者,感谢首次出版此书的暨南大学出版社和再度出版此书并为此书精心配制了大量图片、花费不少精力的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

 作者

  2005年4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宗教艺术论/艺术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述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7584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9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