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悲鸿(精)/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
内容
编辑推荐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本书摘取徐悲鸿谈话及文章段落进行编录,再加以图文并茂的分析、研究,根据徐悲鸿关于艺术的几个方面(艺术观、人生观、教育观等)来分章论述,让您一目了然地明晰大师的艺术创作观点。书中还为摘录的画语配了200余幅画家作品,让读者同时得到理论的思考和欣赏的享受。

内容推荐

徐悲鸿(1895一1953),江苏宜兴人,出生于贫寒的乡村画师家庭。少年时代随父学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抗日战争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本书辑录了他在艺术方法论、审美观及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名言,对其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配以200余幅徐悲鸿本人作品,使读者同时得到理论的思考和欣赏的享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论学习绘画的方法

第二章 论中国绘画的特点

第三章 论中国画的革新

第四章 论艺术家的标准

第五章 论审美

第六章 论真善美的统一

付录:徐悲鸿生平与艺术思想道路

图版目录

试读章节

中西方文化都已延续了数千年,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它们各自以深厚的底蕴,影响着具有地区差异的不同人民,中国画讲究自然、意境,欧洲绘画以人为本,表现人的活动。徐悲鸿根据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从雕塑、绘画、建筑几方面,分别阐述东西方艺术在世界上各自的地位和中西方艺术之间相互采纳、融会的地方。他把欧洲文艺复兴到近代绘画同中国唐宋时代到明清进行了比较。通过这一对比,他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哪些应继承发展,哪些应改正和汲取他人之长。

中国绘画起于汉代,唐宋为兴盛时期。汉朝的绘画多是以装饰为目的,多出现在衣服的花纹图案和墓室壁画当中。它们大多为上层人士服务,属于奢侈的装饰。壁画内容从开始对神的描绘逐步转向发挥神奇幻想的同时,优先考虑标志自己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理念方面的内容。在汉朝时,印度佛教已经慢慢传人中国,南北朝时其影响力更大,所以那时的绘画题材以佛教神话故事为主。隋唐时期为中国兴盛时期,国力强大,百姓富足,画家把帝王、功臣和贵族作为描绘对象,使人物画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能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气质和心态。

唐朝是产生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郑虔等大艺术家的时代。当时的文人追求自然主义的洒脱,既是诗人又是山水画家的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恬静清新的意境。他破除常规,以水墨作山水,并开创文人画,其作品虽不可得见,但其影响极大。徐悲鸿认为宋代山水画家范宽、李成、米芾等人的作品均高妙绝伦。

米芾以墨点作山水,写雨中景物尤其富于创造。宋代画院由于帝王的倡导鼓励,徐熙、黄筌、黄居寀、易元吉等人创作出了精美的花鸟画,成为世界艺术中的大奇。徐悲鸿把宋代的花鸟画誉为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认为它是中国对于世界文化最美妙之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家的天才创造力。他对中国这种自然主义的传统推崇备至,认为中国自然主义的绘画,从质和量来看,都可以占世界的第一把交椅,而且这把交椅差不多一直维持到19世纪。从元代开始,中国绘画中主张气韵,不尚形似,画家创造精神开始被模仿之风所削弱。许多山水画家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

在人物画方面,徐悲鸿认为唐代壁画必定恢弘壮观、美妙无比,从自己所藏之《八十七神仙卷》这一白描稿本,他已经想到长安、洛阳吴道子所绘三百多间壁画之辉煌。他还将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师达·芬奇的名作——藏于意大利米兰的《耶稣》稿本,与慕尼黑美术馆所藏的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的巨作《四使徒》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同是绘画上的顶峰,因为对伯夷、叔齐神情表达的华贵高妙与达·芬奇、丢勒达到的水平是一样的。

P80-81

序言

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委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会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他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自幼随父读书习画,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的徐悲鸿,已是新文化运动在美术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当时他就明确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次年,徐悲鸿赴欧。历经八年苦读,他以变革陈陈相因的中国画为出发点,通过对欧洲艺术如饥似渴的吮吸,达到了卓越的艺术造诣。归国后,徐悲鸿奋力投身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当中。他倡导到生活中去,以大自然和人的活动为表现对象的新美术道路,亦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达到取精用宏、尽微致广的境界。

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宗旨和美术教育工作方针都是由他的审美理论思想为主导的,了解他的艺术思想核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深入理解他的艺术观念和欣赏他的艺术作品。

“师造化”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他曾说:“一个艺术工作者,在其生存之环境中体验人生或会心造化,能真实表现出他观察所得于其作品上,无论其手法与作风之灵巧与笨拙,只要是真实,都会得到观者心灵上的共鸣。”他极力反对作画者不接触自然,只依赖《芥子园画谱》进行模仿,或者一味临摹古人的作品,不讲创造,从而断送了中国的绘画。

徐悲鸿坚持“艺精于勤”的思想。他认为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首先要有精锐的眼光、灵妙的手腕。其次,思维必须有条理,思想明确。此外,还要有不寻常的性情与勤奋。他也主张画家要多读书,以广博知识,不读书便无以提高艺术的境界。徐悲鸿的这些主导思想和艺术理论,伴随着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一直影响至今。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徐悲鸿》这本书摘取徐悲鸿谈话及文章段落进行编录,再加以图文并茂的分析、研究,根据徐悲鸿关于艺术的论述的几个方面(艺术观、人生观、教育观等),共分六个章节,便于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明晰大师的艺术创作观点。同时,力求准确客观地就每一章进行介绍,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专业美术人士及美术爱好者都能够概括地理解大师的思想精髓。本书还为摘录的画语配了200余幅画家作品,以帮助广大读者借画面理解相关画语和论点。

关于徐悲鸿艺术的研究文章、书籍不少,但对他的画语进行整理和解析的出版物却并不常见,尤其是配有大量画家作品的就更少了。所以,这本画语图解可以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领悟到徐悲鸿的艺术精神内涵,同时得到一次深刻的艺术欣赏的机会。

徐冀

2004年8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性格毕现。caractere或方或圆,或正或斜,内性胥赖外象表现。所谓象,不外方、圆、三角、长方、椭圆等等。若方者不方,圆者不圆——为色亦然,如红者不红,白者不白,便为失其性,而艺于是乎死。

——《画范》

阅古人作物,一见即奇异,或叹所见不如所闻,此为第一天性。若待人述或己默想其历史之妙点,然后相喻,此为第二天性。凡学者宜先以古人与今人一较,再与自己一较,今人无及之处,如此一衡,彼之价值与己之价值均出。今人之所以不及古人者,以其一己身本来未设想,或预备一位置也。吾人幸毋蹈此自弃之恶性,则或有进化之机乎。

——《画法研究会纪事第十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悲鸿(精)/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8152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