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精神力量。道家智慧概而言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宇宙观念的智慧。无为无不为——自然成长的智慧;反者道之动——顺应发展变化的智慧;道法自然——坚守规则的智慧;逍遥——充分享受自由的智慧;齐物——追求统一性的智慧;坐忘——达到清静境界的智慧……本书为“中国经典文化书系”之一,详细介绍了道家文化的基础知识、哲学思想和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事迹,阐释了道家核心概念及道家文化经典,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通俗读物。
道家智慧,机敏灵慧以心智王天下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直逼心底。功成,名遂,身退,天地之道。此乃道家智慧用之于官场的圣经。范蠡引退做富翁,文种痴迷终被害。张良装病得善终,韩信功成身遭诔。哭绝对是一门高超的政治艺术,只要你哭得适时,哭出感情,哭出特色。刘备善哭得江山,刘瑾善哭获大权,曾国藩善哭得孝名。
道家与酒难舍难分,酒,天之美禄也,有火一样的性格,水一样之化身。酒,中国人之至爱。喜至喝酒,悲极还喝,官场上必须,商场上难离;新生命诞生是一碗酒,刽予手砍头还是酒一碗。酒能生智,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酒能生谋,范增巧设鸿门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酒能生权:“高阳酒徒”得晋身。酒能壮胆:于是就有荆轲刺秦,武松打虎,项羽破斧沉舟。酒能励志:英雄关羽斩庞德。也可夺志:酒囊饭袋刘阿斗。
【经典故事】
吕端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个性的一个宰相。他宦途跌宕,在宋太祖年问曾多次被贬官,从中央退到地方,又从地方升到中央,几经反复,不论官职是升是降,他的情绪从来不受影响。
他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见人就喜欢开个玩笑,同时为人宽和厚道,从来不搞别人的“小动作”,别人搞了'他的“小动作”,他有时也会察觉不到,即使察觉到了,也全然不放在心上。别人不管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他也一天到晚都挂着笑容,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在被拜为宰相之前,他也有几次做过相当于今天“部门首长”的职务。他从来就没有一点“首长”的派头,他喜欢和自己谈得来的人聊天。一见到别人的生活有困难,就掏自己的腰包替人解围。他很少过问家事,更不会为儿女们开后门找好工作。史书上记载他当了几十年的官,家中竞完全没有什么积蓄,他一死,一大群儿女的生活就很困难,为了结婚和出嫁,只好把房子典卖出去。宋真宗听说后,才从国库里拨出银子把房了赎回来。
他既不会钻营,又不会搞“小动作”,也不会开后门,整天总是乐呵呵的个性,于是,许多人都暗暗地议论说:“吕端糊涂。”
当时吕蒙正做宰相,太宗想改拜吕端为相,消息一传出去,舆论哗然,不少朝官对太宗说:“吕端这样的糊涂虫怎么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呢?”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还是决心拜他为相。 拜相不久,叛将李继迁骚扰西北边境,宋军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太宗准备将她斩首示众,以警告叛逆。吕端听说后马上找太宗说:“斩了他母亲,叛军李继迁就能捉到吗?如果捉不到,这样做更坚定了他的叛心。不如先供养她,我们就掌握了主动。”太宗听后猛然醒悟,说:“要不是你,我险些误了大事。”后来,果如吕端预料的那样,李继迁不敢再放肆了。
太宗死后,宦官王继恩害怕当时的皇太子过于英明,暗暗与参知政事的李昌龄等勾结,在李皇后的授意下,阴谋另立太子。李皇后派王继恩召请吕端,吕端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宫廷政变,因而先发制人,把王继恩稳住,然后再去见李皇后。李皇后说:“立嗣立长子才顺理成章(后来的真宗不是长子),你认为应怎么办?”吕端这次可没有笑呵呵的,他严肃刚正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他刚离世就要违命另立太子吗?”于是,奉太子到福宁宫中保护起来。
真宗既被立为皇帝,垂帘接见群臣,吕端没有立即跪拜,他平立殿下不拜,等人把帘卷起来后,看清了是真的太子,然后才率群臣山呼万岁。
可见,吕端不是那种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小人,是一位大事不糊涂、能成大器的君子。他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大巧若拙。”P144-145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孔子、墨子、老子、孙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也由此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它们之中,道家文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学说之一。
道家是中国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学派,因以“道”作为其学说的核心而被称作“道家。”
老子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问渊博,声名远播,天下学子,争相宗之为师,或受业于其门,或辗转相传。其情其景,可想而知。道家肇始于诸子之先而不彰自显,影响所及周遍百家。老子归隐后不久,由于兵乱,周室典藏,分散民间,不复综窥全貌。各家学子遂在老子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各执一端,各任其说,亦各逞干世之术于当时,繁衍成“九流”之别。各家虽独立门户,自成一派,而探其源流,则或多或少都与道家有关。
汉初,道家发展为“黄老之学”,提倡“无为而治”,受统治者推崇,盛行一时,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道家学术的优势地位从此骤然下降。但道家思想智慧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宝贵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将继续发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读书习惯,让读者更全面、更便捷地了解道家智慧,本书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老子》和《庄子》两部著作的部分内容,采撷其中最有影响、现今仍有活力和价值的名言警句,并附译文和简单的解析;更为了提高可读性,为名言警句和译文配上经典故事,使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地理解先贤名言的智慧精髓。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资料,对其编著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后期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华侨出版社大力协助,文化学者韩彪先生,以及杜金霞、韩梅女士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著者的水平所限,加上成书时间仓促,书中存有谬误在所难免,诚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