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散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金、老舍、柯灵、端木蕻良、李健吾、田间、金山、刘炽、安波、黄宗江、马少波、新凤霞、严文井……这些文学艺术名家相继远行了,但曾与他们有过亲密接触的作者总是难以将他们忘怀,因他们高尚的人品、文品,也因他们闪光的业绩……阅读这本散文集,怀念这些名家。

内容推荐

白岩,1948年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毕业,曾任过少年艺术班教员、南下工作团文工团创作组长。解放后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一年,先后在中南文艺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从事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编辑近四十年,曾发表过多篇传记、散文。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这些散文均系对作者认识的已故文学艺术名家的回忆和怀念。

目录

“巴老,您明年再来”/001

我站在老舍故居前/005

和柯灵夫妇相聚的日子/012

徐懋庸的鲁迅情/018

钟耀群与端木蕻良相濡以沫三十六年/026

真情似火的李健吾/036

时代的鼓手田间/043

金山的多彩人生/054

三度金秋忆刘炽/061

《兄妹开荒》曲作者安波/068

影剧才子黄宗江/081

国徽浮雕塑造者高庄教授/090

姜椿芳与中国大百科全书/098

丽尼的默默人生/104

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113

九叶诗人陈敬容/117

卓有成就的军旅作家寒风/120

作家李辈与夫人董冰的“糟糠”情缘/129

智勇双全的马少波/139

新凤霞:从著名表演艺术家到作家/152

严寄洲——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电影导演/163

梅志,一位非凡的女性/173

严文井的胸怀/179

不屈的海默/182

为名家“做嫁衣”的常君实/189

默默耕耘五十年的华夏/195

颇具慧眼的文学编辑——涂光群/202

挣扎奋斗不肯倒下的白薇/209

试读章节

和柯灵夫妇相聚的日子

1987年,正是米兰飘香时节。在深圳“创作之家”,我有幸结识了著名作家柯灵先生和他的夫人陈国容大姐。

柯老是一位著作等身、蜚声文坛的宿将。他从事文学创作七十余年,笔触涉及杂文、散文、小说、电影创作、报告文学、戏剧理论。他的成就之大,威望之高,贡献之多,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爱戴和尊敬。我和这位文学大家短暂的接触当中,深深感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平易可亲,又是那样谦逊、热情。

南国金秋,天高气爽,当时深圳“创作之家”刚刚落成不久,十几位作家朋友应邀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参观特区,感受新鲜生活。我们从北京来的一行四人,由广州抵深圳火车站后又乘中巴,行驶约四十公里后,便见到西丽湖畔、麟麟山下的绿树掩映中,一幢幢白墙红瓦的两层楼房,其中的丙3号楼就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创作之家”。我们的汽车停在楼前,几位工作人员迎了出来,其中有两位老人也相随着走过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著名作家柯灵先生和他的夫人陈国容大姐。

我早就听文学界朋友说过,柯灵先生青年时代,就是赤诚的爱国者。他17岁时以一篇《织布的妇人》叙事诗步入文坛,从此他以编辑身份和文学写作结了缘。他参加了进步的电影戏剧活动,编过《救亡日报》、《民族呼声》、《文化街》、《明星半月刊》、《万象》等报刊,40年代,又曾介绍过延安方面的文艺作品。他主编的《读者的话》因为反对蒋介石政府打内战,被国民党当局两次传讯,最后被勒令停刊。抗战时期,他坚守着沦陷区的进步文艺阵地,写了大量的抗日文章,曾两次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入狱。敌人手持柯灵写的杂文集《市楼独唱》一书,对他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逼他交代唆使他写抗日文章的后台。他忍受着皮肉之苦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只要我活着,我还要写!”柯灵面对敌寇,表现了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气节与情操。

眼前这位满头银发、身材瘦削的老人,就是当年在敌人酷刑下铁骨铮铮的柯灵先生呀!我由衷地敬佩他,被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从那天见面起,我们就和柯灵夫妇朝夕相处了。那是令人难忘的一段时日。

“创作之家”是一座两层的小楼,共有十几套房间。我和另外一个朋友住在楼上203室,柯灵夫妇住楼下106室,闲暇时,我们都喜欢到他们的住室里聊天。

来到“创作之家”的朋友,是一个老中青作家结合的小群体,每天有参观访问,日程安排得紧紧的。相比之下,晚饭后的自由活动则是轻松愉快的,每当这个时候,大家一同散步在米兰簇拥的甬道上,或聚集在屋前的走廊下,谈天说地,叙古论今。这个互相敬重、融洽和谐的小群体,给这个宁静的世外桃源撒下不少欢乐。

柯灵先生是大家尊敬的长者,理应受到照顾,而事实上却是他处处关心着大家。到“创作之家”的第二天,他在深圳的友人送他一箱健力宝,他们夫妇不肯独享,他俩跑上跑下将健力宝饮料送给住在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来到“创作之家”的第三天,大家按照日程安排去蛇口、珠海参观。这一天柯老夫妇与香港一位朋友另有约会,未和大家同往。不料我们乘船到珠海后就刮起了台风,原定当日下午四点多钟原路返回深圳的打算只得改由陆路经广州回深圳了。路上行驶八个多小时,直到深夜一点多钟才回到“创作之家”。出乎大家意料,此时柯老夫妇却在楼前等着大家呢!原来他们得知台风消息后,就一直牵挂着大家不肯入睡,在静静的深夜里迎着冷风等我们回来。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像涌动着一股暖流,大家都感动不已。

一天晚饭后,谁都没离开餐厅,很自然地在餐桌前开起了联欢会。柯灵先生耳背,但他从不放过参加晚饭后的自由聚会,戴着助听器和大家谈笑风生。这次他讲了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故事题目叫《快》,说的是一对年轻的恋人,男友乘火车出差外地,女友到车站送行;男友坐在车厢里靠窗口处,女友站在车厢外窗口前;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男友急速探头向窗外女友脸上吻去,一个甜蜜的吻,可吻到的却不是他的女友,而是下一个车站站台上等候上车的陌生姑娘。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想不到终日伏案写作、不苟言笑的柯灵先生竟然如此幽默。

柯灵先生的故事刚刚讲完,内蒙作家敖德斯尔邀请陈国容大姐与他合作表演《美国方言》,人们不禁怀疑,敖德斯尔不懂英语又怎能讲美国方言?可陈国容大姐表示她懂“美国方言”,应邀当了他的“翻译”。敖德斯尔的“美国方言”讲得很流畅,抑扬顿挫,有感情和动作的配合。令人叫绝的是陈大姐做翻译一本正经,逐段逐句、顺理成章,他们俩一个是以假乱真,真如其事,一个是以真掩假,无懈可击,引来大家拍手称好。

陈国容大姐确确实实是英语翻译家,她翻译过根据格林童话《灰姑娘》改编的《水晶鞋和玫瑰花》英国影片文学本,翻译了好菜坞最佳影片《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翻译了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马修斯名著《哲学与幼童》。1980年,柯灵夫妇和吴作人夫妇应阿根廷政府邀请,赴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庆祝阿根廷建都四百周年纪念活动,就是陈国容大姐兼做译员的。短暂的做客,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译员工作,还交了不少阿根廷朋友,为中阿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陈国容大姐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更是一位真诚的革命者。她在少女时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文学、英语的造诣甚深。几十年来与柯灵先生相濡以沫,度过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和“文革”浩劫。

1966年,电影《不夜城》遭到批判,“大毒草”制造者柯灵成了阶下囚,进了“班房”。夫人陈国容也成了重点审查对象,胸前挂着“牛鬼蛇神”的牌子,天天挨批斗。尽管受尽屈辱折磨,她还要装成没事人一样,去监狱中安慰柯灵。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为了抗争“逼供信”的纠缠,她曾在一天深夜里割破自己的手腕,血流如注。就在这生死一瞬间,她想到狱中的柯灵。他需要力量,他需要支持,一定要等他活着回来。于是她噙着痛苦的泪水,在自己割破的手腕上包扎,自己救活了自己。她是那样的自尊,又是那样的刚强啊! 在创作之家的日子虽然短暂,我和陈大姐已能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了。但我从不去触动她旧时伤痕,怕重又勾起她对那段腥风血雨日子的记忆,而我却更加敬重、爱戴陈大姐。

柯灵先生曾以深情的笔触写了《回看血泪相和流》,回忆夫人陈国容在“文革”中受难的文章。他们夫妇俩相近的品格,一致的人生追求,心灵深处蕴蓄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成为这对伉俪的生活准则。他们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别后至今,有的当年相聚的朋友仍和他们保持着书信往来。

有人说,柯灵先生生命不息,写作不止。这位老作家的生活节奏一如既往地紧张而又刻苦,他严谨的写作作风也是文学界出了名的,不论长文短文,他写起来都是一丝不苟。

在深圳“创作之家”的日子里,柯灵先生还挤时间完成一篇《墨磨人》的序言。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他常在早饭前、晚饭后散步,在散步中构思。有时也在散步中寻找童真稚趣。一天晚饭后,柯灵先生沿着环山小道散步,他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原来那里长着成片的含羞草。他蹲下来仔细观察,继而伸出一只手指,轻轻地触动含羞草的羽状叶片,叶片随即全都合拢了,叶茎也随之低垂下来,颜色也由绿色变成灰白色。柯灵先生只顾全神贯注地观察含羞草的变化,我走在他身后竟全然不知。

在“创作之家”的日子里,柯灵先生和老作家们以极大的热情参加每一次的参观访问,精力非常充沛,他们对改革开放出现的新事物和有为之士充满了喜悦和爱慕。在听有关方面介绍情况时,柯灵先生戴上助听器,坐在讲话人的身边,听得那样专注。有时整天在外边参观,柯灵他们几位老作家毫无倦意。在参观“海上世界”时,他们看到一艘报废的旧船改造成娱乐场所十分高兴。这里设有球场、五彩缤纷的商店、咖啡屋,可供游人娱乐、休息,大家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不知什么时候柯灵和端木蕻良两位老人各自买了一顶白色的遮阳帽戴在头上,显得生机勃勃,像两位运动老将!

在深圳市体育馆的健身房里,在联合拉力器前,老作家们都要试试自己的臂力和手劲儿。柯灵先生是我们中年龄最长者,但他并不示弱,他把手伸进握环,一连拉了二十几下。在保龄球室,又提起十几斤重的保龄球,轻松自如。我不禁在想,在新事物、新气象面前,柯灵先生变得年轻了。

近年来为顺应读者的需要,大陆、港台数家出版社竞相出版了《柯灵六十年文选》、《柯灵散文精选》、《隔海拜年》、《闹市的海鸥》等八种新书。为了表彰柯灵先生在散文、电影创作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1995年上海市授予他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大陆,为包括柯灵先生在内的六位文坛宿将颁发了“敬慰奖”。白发如霜的柯灵先生,近年来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一株老梅迎风舒展,他的人生与艺术就是一本大书。

柯灵先生已是九十一岁高龄了,他还在埋首墨园孜孜不倦,他正以垂暮之躯构筑长篇鸿著《上海一百年》。

今天,我仿佛仍能闻到南国那米兰的幽香,听到那充溢着生活激情的笑语喧声。柯灵先生和陈国容大姐的平易、热情,他们滚烫的心,还留在深圳“创作之家”,留在我们短暂相聚的朋友们心由……

(原载《名人传记》2001年第8期)

P12-17

序言

一些文学艺术的名家相继远行了。

我曾参加过李健吾、金山的追悼会潸然泪下,我曾站在老舍故居前久久不肯离去,田间的柿树小院我不知去了多少回,罗念生的旧居换了新主人,我还在他们的门前徘徊……

因工作需要和偶然相遇,我认识了老舍、李健吾、田间、严文井、罗念生、金山、刘炽、李单、新凤霞等一些著名作家、翻译家、艺术家、诗人等诸多名家。

翻译家、散文家丽尼、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奠基人姜椿芳曾是我在职两个单位的总编辑,他们的事迹我亲眼目睹。

早在三十年代以杂文家著名的徐懋庸,《兄妹开荒》的曲作者安波,国徽浮雕塑造者高庄教授,剧作家海默,美术评论家华夏曾是我四十年代在东北鲁艺求学时的校长、老师,他们的事迹早在社会上和师生中传颂。

1987年在深圳,我有幸结识了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柯灵夫妇、端木蕻良夫妇,我跟随他们十几天,记下了他们志趣爱好和高尚的品格。

1988年在北戴河我认识了九叶诗人陈敬容、胡风夫人童话家梅志,我记下了他们非凡的人生。

1991年在杭州,为了追记巴金先生在“创作之家”的日子里,我访问了“创作之家”的主任、会计、服务员、炊事员。

我曾拜访过三十年代的剧作家白薇,军旅作家寒风已故,我专门访问了他的夫人补记。

影剧家黄宗江、剧作家马少波、电影导演严寄洲、编辑家常君实、涂光群等我都作了专访。

二十多年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就工作之便、相遇之机,跟踪、采访、追忆,一点,一滴,一宗,一件留下了一些名家的足迹。为了缅怀这些名家,我试用一两千字、三五千字撰写了数十篇名家散记,分别发表在《文艺报》、《炎黄春秋》、《传记文学》、《中华儿女》、《百年潮》、《纵横》、《名人传记》、《长江》等刊物上,让人们记住这些名家的足迹,让人们记住这些名家高尚的人品、文品,让人们记住这些名家闪光的业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散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611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