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演说
内容
编辑推荐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巨大的浩劫,它给全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这场灾难中,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等邪恶势力作着殊死斗争。本书精选了二战中鼓舞人心的领导人演说,这些演说者们,在人民几乎面临灭顶之灾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出于统率、指引和阐述的需要,从义愤和良知中,从气度和襟怀里,从智慧和经验里,爆发出这些光芒万丈的演说。

目录

前言 /l

丘吉尔

生平简介 /2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3

1940年6月4日在下院的演说 /8

1940年6月18日在下院的演说 /18

关于德军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31

对日宣战的广播演说 /37

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的演说 /44

在美国度圣诞节的即席演讲 /56

悼念富兰克林·罗斯福 /60

胜利属于你们 /68

罗斯福

生平简介 /72

炉边谈话 /73

在白宫记者晚餐会上的演说 /8l

要求国会对日本宣战 /91

美国对日本挑衅的回答 /96

他们需要你的赐福 /107

第四任就职演说 /114

在杰斐逊纪念日上的演说 /12l

斯大林

生平简介 /126

广播演说 /127

红场检阅演说 /138

宣布战胜法西斯德国 /146

戴高乐

生平简介 /154

谁说败局已定 /155

在阿尔及尔的演说 /158

在巴黎市政厅发表的演说 /165

广播演说 /171

在巴黎市政府广场的演说 /177

在胜利日对法国人民的广播演说 /185

在凯旋门广场上的讲话 /187

杜鲁门

生平简介 /192

日本投降日的广播演说 /193

接受日本投降时的广播演说197

艾森豪威尔

生平简介 /204

进军令 /205

在伦敦市政厅的演说 /211

艾德礼

生平简介 /220

在国际劳工组织会议上的演说 /221

铁托

生平简介 /230

在第一达尔马提亚突击旅周年纪念日的讲话23l

巴顿

生平简介 /242

对第2装甲师全体官兵的演讲243

对士兵的演讲 /247

在赴北非途中的演说 /251

在摩洛哥国王登基庆典上的演说 /254

在突尼斯对士兵的演说 /258

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 /260

致第7集团军全体官兵 /263

伟大的美国军人 /267

在第3集团军战地记者会上 /275

致将士们 /280

致将士们 /282

取得胜利的秘诀 /285

麦克阿瑟

生平简介 /292

对菲律宾人民的演说 /293

在“密苏里”号上的演说 /298

在西点军校的演说 /306

蒙哥马利

生平简介 /316

胜利必属于我们 /317

告别演说 /322

告全体官兵书 /326

在巴黎英国军事博览会揭幕典礼上的演说 /330

尼米兹

生平简介 /336

得克萨斯人 /337

朱可夫

生平简介 /346

攻占柏林的号召书 /347

授勋仪式后的祝酒词 /352

在红场胜利阅兵式的演说 /354

布琼尼

生平简介 /362

不给敌人片刻安宁 /363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 /367

宋美龄

生平简介 /372

向全印妇女发表的演说 /373

对飞虎队讲话 /380

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389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时的广播谈话 /404

附录:投降诏书 /409

附录:日本投降书 /415

附录:德军投降书 /423

大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427

试读章节

自从法国的色当和默兹河防线于5月第二个周末被攻破起,只有快速退到亚眠和南方才能挽救英法联军,当时他们应比利时国王的请求已经开进了比利时,但是这一战略战术没有被立即认识到。法国高级统帅希望能填平鸿沟,把北方部队置于他们的指挥之下。再者,这种撤退几乎招致二十多个装备精良的比利时中队的覆灭。以及整个比利时国土的沦丧。因此,当德军的挺进及其扩展范围被察觉,当一位新任法国总司令魏刚取代了盖迈林总司令指挥全军时,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尽力继续控制比利时的右翼,同时将右手伸给新建立的法国军队,该部队已越过索姆河,并用强大的力量把它紧紧握在手中。

然而德军的爆发之势如一把大镰刀围绕北方军的右后方横扫。八九个装甲中队,每中队有四百辆不同种类的装甲车,他们都经过周密的装配,用以切断我们同法国主力军的联系。它彻底割断了我们自己的联系,割断了我们的军火供给。

敦刻尔克港被打开了,北方军不可能到亚眠与法国主力部队保持通讯联络,那么似乎真的无望了。比利时、英法联军几乎敏包围,他们惟一的退路就是那一个港口和临近的海滩,严重腹背受敌,相比之下空军也相差太远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今天我要求下院把今天下午作为发表声明韵机会,我生怕宣布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将是裁的厄运。我想某些优秀的法官会同意我的看法——也许能解救二三万战士上岸。情况当然如此,亚眠——阿布维尔山峡北部,整个法国第一部队,整个英国远征军,在这一旷野或别处都会被驱散,由于缺粮,缺弹药,都不得不投降,这就是严重的趋势。我们过去和现在都计划在战争的最后几年里建设大英帝国的军队,这个计划在战场上似乎趋于破灭,或者将把我们变为可卑的饥饿的阶下冈。

那就是一周前的情景。但是,另外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击又落在我们头上。比利时国王要求我们援助他。要不是这位统治者及其政府把自己与盟军割裂开来,盟军早就会把他们从灭亡中拯救出来:要不是他们从被证明是致命的中立中寻找避难所,英法联军也许在战争一开始不仅拯救了比利时,也救了波兰。但是最后时刻,比利时已经遭受侵略,当时利澳波德国王(三世)要求我们援助他,就是那最后时刻我们还是来了。他和他英勇强悍的军队,几乎有五十万人之众保护了我们的左翼,为我们向海上撤退开辟出惟一的道路。突然,他没有预先协商,没引起敌人的注意,也没有接受议长们的忠告,只根据他个人的方案,派他的全权大臣到德国统帅部投降,暴露了我们左翼部队和我们的撤退计划。

一周之前我要下院推迟作判断,因为证据不足,我认为目前不存在我们不应该对这一可悲的插曲发表我们自己意见的任何理由。比利时的背叛迫使英国一接到通知就马上把左翼部队开进海中三十公里远。不然一切都会被切断。因此,叛国暴露了我们的部队,就像有人看地图部署军事演习一样,会发现法国军团与英国失去了联系,他们比我们离海岸更远,大批同盟国部队想靠岸看来是不可能的。

敌人全方位地发动了强大、激烈的攻击,他们的主力部队,为数更多的空军部队都投入了战斗,或者集结在敦刻尔克和海滩上,从东西方向把兵力压在一个狭窄的出口上,敌人开始向海滩上轰击,只是靠近海滩处船只才能来回开动。他们在海峡和海中放置磁性炸弹,反复派飞机进行波浪似的攻击,有时一百架飞机一齐出动,气势磅礴,把炸弹集中投在一个孤零零的码头上以及部队寻找藏身之地的沙丘上。他们使用了U一潜艇,其中有一艘被击沉,他们的摩托汽艇当时发挥了大量的交通运输作用。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四五天。P8-10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

六十年来,人类无法忘怀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那些在纳粹的枪口下被驱赶到集中营、毒气室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那死难者们堆积如山的衣服、鞋帽;那些倒在枪口下无辜的妇女和孩子;那些被炮火炸毁的残垣断壁:那从战场上归采的伤兵们残缺的肢体和绝望的目光……整个二战期间,法西斯,这些人类的渣滓,猖狂肆虐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制造的人间悲剧让人毛骨悚然,他们犯下的罪行让人至今仍然心悸。据资料统计,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五百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四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两千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巨大的浩劫。是地球人世代不能忘却的创痛,是全世界人民心头的一道伤痕。

六十年来,我们也同样无法忘怀:灾难中的人类是怎样英勇不屈,昂起高贵的头颅,奋起反击法西斯,同敌人做殊死的搏斗。在全世界抵抗法西斯的战场上,不分国籍和肤色,到处是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英勇身影:那些迎着枪林弹雨向侵略者挥刀冲去的波兰骑兵;那将生死置之度外骁勇善战的英国空军;那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同仇敌忾的俄罗斯市民;那惊心动魄的诺曼底登陆:还有亚洲战场上,如黄河波涛一样咆哮杀敌的中华儿女——整个二战期间,全世界人民集合在正义之神的召唤下,对法西斯的残酷暴行给予了最英勇卓绝的反击。义士捐躯,英雄阵亡,人们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二战的历史,是全世界人民心灵经受考验和磨练的历史。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用浩然正气抒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用血肉和生命铸就了整个世界的英雄群像。

当我们遥想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的时代,当我,们回忆起那场血与火的战争,除了战马的嘶呜和枪炮的呼啸,我们还会倾听到另一种特殊的声音——演说。那些在硝烟中诞生的演说,那些在当年令多少人热血沸腾的演说,那些曾令侵略者胆寒、让人民受到振奋鼓舞的演说,不亚于飞机和大炮的作用。那是响彻当年战场、赢得万众欢呼并被铭记于心的历史的声音。

这些演说者,多是当年运筹帷幄的领袖,是身披硝烟的将军,是最能代表本民族形象的精英豪杰。他们指挥千军万马,是戎马倥偬的武将;他们战功卓著,骁勇善战,早以出生入死赢得景仰和尊重;他们的志趣并非在舞文弄墨,也从来不是靠言辞取胜。然而,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面对着想吞噬并瓜分整个世界的疯狂的法西斯,在人类几乎面临灭顶之灾的紧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出于统率、指引和阐述的需要,从义愤和良知中,从气度和襟怀里,从智慧和经验里,爆发出这些光芒万丈的演说。这些毫无矫饰的辞章,是不可以只在文本意义上评判的檄文。在正义之神的护佑下,这些文字和语言有一种神奇之力,给倾听者注入了能量和信心,使人觉醒,使人发奋,使人产生胆魄和力量。这些演说呈现的历史风貌庄严肃穆,有不能替代的气象和容量。它们本身就是文字版本的二战风云录,是全世界人民心灵的呈现,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声音。

不久前在莫斯科红场盛大的阅兵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庄严指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和平的节日,正义胜利的节日,善良战胜邪恶、自由战胜暴虐的节日。他庄重的神情让我们的思绪飞到了1941年。当年,德军的坦克距莫斯科只有二十多公里,侵略者兵临城下,形势极为严峻。为鼓舞士气,斯大林毅然决定在十月革命节举行阅兵式。1941年11月7日,也是在这个红场,斯大林也是用这沉稳铿锵的语调,发表了著名的红场检阅演说。那些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在聆听了演说之后,高唱悲壮的战歌,斗志昂扬地从红场直接开赴了前线。

战争来临了,丘吉尔告白整个英国人民:“我们英国的生活能否继续下去,我们的财富是否能留传下去,我们的帝国,全都要看这一仗了。敌人很快就会以雷霆万钧之势来攻击我们,希特勒也知道他必须粉碎英伦三岛,否则就会输了这场战争。倘使我们能够幸存,全欧洲都将获得解放,全人类的生活也将迈向最高的境界:但是假使我们不幸败了,全世界,包含美国以及我们所熟知、所关心的各国在内,都会沉沦于新的黑暗时代,而且由于科学的滥用,黑暗时代将会更凄凉,也许会永远保持下去。因此,让我们负起责任,并担负起大英帝国和欧洲再绵延一千年的责任。那时,人们将会说: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谁能在这样的演说下无动于衷?没有虚浮和夸张,却有箭在弦上的紧迫。战争带来的肃杀之气在言辞中扑面而来,冷静地分析、沉稳地召唤,每句话都让人想起攥紧的拳头。就是今天,穿越时间隧道,我们仍然能看到,身材魁伟的丘吉尔,襟怀自信,目光坚定,声音充满了力量。其领袖风范,确如山峰拔地,海浪拍空;其精彩的演说,正可谓举世擎天之力,临风悬河之美。

巴顿,这个血胆将军和演说奇才,堪称战争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在二战期间,他发表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演说。这些演说,使这位本来就带有浓重传奇色彩的将军,更添了独具的魅力。巴顿的演说风格特异。粗犷豪放,带着强烈的军人特质和个人烙印:“如果有人说他不害怕,那是撒谎。有的人胆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勇士一样战斗,因为如果其他同样胆怯的战友在那儿奋勇作战,而他们袖手旁观的话,他们将无地自容。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不会让对死亡的恐惧战胜荣誉感、责任感和雄风。战斗是不甘居人下的男子汉最能表现自己胆量的竞争。战斗会逼出伟大,剔除渺小。”

何其精彩的演说!这个巴顿,他是这样号召他的士兵的: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3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可以设想一下,这旋风一样的演说当年会带着怎样的力量刮过那些将士的心!热烈的鼓掌之后,那些血液沸腾的战士们则会以百倍的勇敢冲向前线。这样的演说,会让多少尚还稚嫩的年轻人成长为男子汉。巴顿的演说得到了验证,据说,那些活下来的老兵果然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儿孙的:我是在第3集团军作战,一直在巴顿的指挥下阔步前进。

硝烟散去,岁月流逝,重温这些诞生于战火之中的演说时,我们依旧会有一种特殊的感动。我们好像听到了来自当年战场上的枪声与呐喊:听到了用各种语言呼唤冲锋的声音;听到了在这战争背景之下,这些用各种语言、各种声调发出的国家的声音、人民的声音、生命的声音。这些演说在当年召唤和鼓舞了地球上多少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民,它给了人们希望和激励。多少人被这样的演说湿了眼角,而后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成为冲锋陷阵的士兵或舍生取义的烈士。这些演说者,在推动全球反法西斯的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经典的演说曾是那样深入人心,不胫而走,其超拔的气概和风骨,具有难以企及的高度和难以媲美的精神内涵。这些演说不仅不会在岁月里褪色,反倒越来越被珍视和传诵。这是二战留下的一笔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严酷岁月里绽放的人类灵魂的花朵。

战争已经成为过去,可没有谁能保证:从此天下太平。记住过去,记住苦难和疼痛,也记住流血与牺牲,记住光荣及奋斗,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本书的初衷。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祈望和平与福祉永降人间,祈望真善美的月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为此,我们需要记住战争的血腥,需要记住那些为了人类和平奉献出自己力量和智慧的人们。我们当然要记住这些演说者和他们的演说。这些在人类命运的关口,用英语、法语、汉语、俄语等不同语言发出的最伟大的演说,将永远庄严地回荡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

                   编者

               2005年7月 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演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荷//袁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0181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7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