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桐子镇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二十年,发生在桐子镇的真实故事。一个童养媳悲惨而凄凉的命运,一段让人潸然泪下的不幸遭遇。本书向读者真实而富含感情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女人的悲剧,一段历史的扭曲。

内容推荐

民国二十年。  十二岁的桐花随娘到大户人家周家做针线活,被周家来的客人赵府的老太太看中,要去做赵家九岁的小少爷明儿的童养媳。  桐花十七岁那年,赵家发生了一起惊天血案。大少奶奶玉莲不甘寂寞,偷情怀了野种被赵老太太发现,被软禁了起来,玉莲的情人李少军为了搭救玉莲,勾结土匪来赵家抢人。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赵家被土匪围了个水泄不通,土匪洗劫了赵家的钱财,一把大火把赵家的宅院烧成灰烬,赵家的人全被活活烧死。土匪看桐花水灵俊秀,把她抢去了山寨……

目录

第一章 寒夜/1

第二章 伤离别/29

第三章 童养媳/39

第四章 桐子镇/61

第五章 少奶奶玉莲/74

第六章 噩梦/89

第七章 家破人亡/95

第八章 冬去春来春复秋/106

第九章 猫之死/126

第十章 圆房/133

第十一章 潮红/1 46

第十二章 红杏出墙/152

第十三章 惊天血案/162

第十四章 羊入虎 /169

第十五章 失身/185

第十六章 浴血梅林镇/203

第十七章 喜得贵子/212

第十八章 四面楚歌/219

第十九章 生死两茫茫/230

第二十章 伤心翠月楼/240

第二十一章 肝肠寸断/254

第二十二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267

后记/280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寒

民国二十年。

一九三一年的冬天。

入冬以来,天空就没有晴朗过,风从早到晚一直不停地刮着,天空连续几日阴雨绵绵,山林中雾茫茫一片,地上湿漉漉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被进山的人们踩得满是泥泞,高高的山尖,密集的树林,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村庄,被烟雨笼罩着,给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子增加了更深的寒意。

那是一个寒冷刮着北风的夜晚。

桐树村最偏远处东南角方向,一座低矮破旧的木屋内,亮着一盏昏暗朦胧的桐油灯,这是一对孤儿寡母居住的木屋,木屋里传来一阵阵剧烈的咳嗽声,接着又是一阵阵低沉而伤心的哭泣声。

正伤心落泪的小姑娘名叫桐花,今年十二岁,正在不停咳嗽、年约三十几岁的瘦骨嶙峋的女人便是桐花娘。

桐花依偎在娘的身旁,坐在火坑边的木凳子上烤火取暖,脸上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滑落。P1屋中央的火炕里正燃起一堆柴禾,火红的光芒映在母女俩满是泪痕的脸上,见女儿伤心落泪,桐花娘已经泣不成声,她一把搂紧女儿,任凭大滴大滴的泪珠滴落在女儿的身上、头上。

桐花娘擦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搂紧了怀里的女儿。

"儿啊!天亮就要离开娘了,娘知道女儿不愿走,娘知道我的孩子心里委屈、难过,娘懂。"

"娘……我不走。"

"当娘的也舍不得我的儿走,不知道这一去,往后咱娘儿俩,还能有见面的日子么?"  “娘……我不走……行吗?"

"孩子!"

"我要留在娘的身边,给娘做伴儿,给娘端水熬药伺候娘。"桐花抬起满面泪痕的脸,看着娘。

桐花娘用双手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一边掉泪一边抽泣着。

"儿啊!听娘的话,娘是为了你好,希望你将来能有出头之日,赵家是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大户人家看上了咱穷人家的女儿,不去哪行啊!赵家那边已经送来了聘礼,还了你爹死的时候欠下的买棺木的高利贷,银元赵家已经送去还了钱庄,一切赵家都给打理好了,明天一早,赵家就要来接人了。"

"你就忍心让女儿离开娘?"

"当娘的不忍心,不忍心呀!舍不下也得去,我的孩子,不去!那赵家能饶得了咱们娘俩,孩子!听娘的话,娘是一个快入土的人了,你看娘这病怏怏的身子,要能代替我的儿去了赵家,娘就去了,哪能让我的孩子去受这份苦,娘不能代替我的女儿呀!娘这心里头比我的儿还难过,心里比我的儿更痛啊!"P2

后记

桐子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桐花就是奶奶年轻时候的影子,奶奶和桐花有着同样的命运,奶奶九岁那年到大户人家做童养媳,有幸的是奶奶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幸存了下来。

拿起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心情。一个悲伤的故事,一段复杂的生活背景,我不知该怎样去写,民国时期距现在太遥远,而我却没有一点儿生 活经历,我只能沿着奶奶故事中讲的情景写,沿着奶奶的记忆一 点一滴地去记叙。

现在书完成了,我的心情也轻松了,因为水平有限,不能淋漓尽致地把奶奶的生活和心情完全表达出来,这也是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在这里我只能请求各位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多 多谅解了。

总算把奶奶的生活片断记忆保留了下来,喜的是有了这本书,忧的是最亲爱的人已经不在。

如果书中遗留下了某些被人不接受的东西,我在这里请求看过书的读者见谅,因为我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去记叙一个已经尘封多年的故事,一个已经离去了的我最亲爱的人。

此一生中,奶奶与我的情深是妈妈所不能及的,妈妈很早就离开了我,我从小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成了我一生中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奶奶,奶奶便成了我永远的牵挂。

最后一次见奶奶是2000年的夏天,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奶奶送我上车时的情景。

奶奶送了我一程又一程不忍离去,奶奶家到镇上的车站要走六里地,奶奶就那样拉着我的手嘱咐了一遍又一遍,要我吃好、睡好、照顾好自己。

可惜那时候我不明白老人对于远去的我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让奶奶回去,奶奶说再送送吧!不知道这一去啥时候才能见面,我不再说什么,就让奶奶送到了车站。

等了大约有一个小时,车来了,我跟奶奶道别后上了车,在车上我向奶奶挥手,“奶奶回吧!”那一刻我已经见到了奶奶眼中的泪花在闪动。

奶奶从来不哭,我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从来没见过奶奶流泪,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奶奶经历了太多的伤痛,奶奶的眼泪已经流干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奶奶眼里的泪花。

车往前走了大约十分钟后又倒了回去,司机说是东西忘记拿了。

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奶奶的身影,奶奶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哀伤的目光注视着车开走的方向出神。那一刻泪水马上从我的眼眶里涌了出来,我急忙下了车,泪流满面地牵着奶奶 的手。

“奶奶我们回吧!”

我再也不忍心上车丢下奶奶独自走回那弯弯的山路,又和奶奶回了家。

回到奶奶的住处,我又呆了两天才走,那天早晨我坚持不让奶奶送我,我一个人走了很远才回头,看见村口杏树下还站着奶奶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了那棵杏树,我才泪眼噱咙地加快了 脚步。

没想到,那次见面却成了我跟奶奶的永别。

想起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和对奶奶的怀念,我的心在隐隐作痛,痛得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舒展自己痛楚的心情。

2001年的秋天,正是秋风扫落叶的时候,那是我记忆中最伤心难过的日子。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天很早就暗了下来。在开往苏州的火车上,我在坐位上看窗外纷纷飘落的雨点。

手机突然响起,电话是姑姑打来的,姑姑在电话中说奶奶病重,昏迷中一直叫着我的名字,接过电话我便愣住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我告诉姑姑我马上赶 回来。

放下电话我的脑海里闪电般闪过奶奶枯瘦如柴的样子,我连夜赶回上海,买了回老家的车票。

我千里迢迢去了,而奶奶却再也看不见我了。

奶奶静静地躺在棺材里,脸上白得像纸一样,她的眼睛闭着。奶奶的遗物只有几件衣服,一生一世那就是奶奶所有的家当,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

夜深了,我坐在门外的石头台阶上,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一滴一滴地从脸上无声滑落。

埋葬奶奶的那天清晨,地上堆起了高高的坟堆,周围放满了五彩的花圈,直到盖完了最后一把泥土,我们才离开奶奶的坟墓。

远远地看着埋葬奶奶的坟堆,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事实,脑海中依然感到奶奶的存在,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给奶奶加双筷子。

那几天我的眉头没有舒展过,一个人走在满是石头的小路上,茫无目的地迈着碎步,心里说不出的悲痛难过,阵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

我再也忍不住生活中突然失去最亲爱的人的那种残酷现实,酸甜苦辣都在这烟雨如泣般的日子里尝尽。

悄悄地,奶奶终于走了,那冷风正携带着奶奶的灵魂远去,留下了奶奶已经飘逝的影子与残碎的梦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奶奶死去时那张苍白而瘦骨嶙峋的脸,奶奶死去时那种心痛的滋味,已经深深地埋葬在我的心底。

想起岁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许多抹不去的伤痛,阵阵酸楚又涌上了心头,奶奶活着的时候,要我多陪伴她几天,而我总是来去匆匆,到现在奶奶去世后,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二十几年都 不曾理解到的那种深厚感情。

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太晚了,死去的奶奶永远也回不来了。

奶奶去世后的第三天,吃过早饭我对姑姑说我要走了,说话的一刹那,泪水已经涌了出来。

姑姑-一直挠留我多住些日子,我不忍心面对埋葬了奶奶的那片黄土地,在那天中午便满面泪痕离开了我曾经生活过的家乡。

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奶奶的离去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时光永远都在流失,而记忆在心底越沉淀越深刻。

悄悄地,奶奶就那么静静地走了,仿佛细雨融人了泥土,回归了大地。

风卷着寒意拂过,一阵阵冰冷的感觉掠过我的心头,惊醒了我的思绪。

太多的思念、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怀念、太多太多对死去亲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最亲爱的人已经不在。

那一切伤痛将成为永远的记忆,奶奶已经飘逝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伤痕于2004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桐子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伤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88793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