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导论(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但是,当人类在面临这种数字化的社会生活空间时,也不难发现网络社会如同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诸如人口、生态、就业等社会问题一样,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尽如人意的诸如信息污染、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侵权以及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社会问题。正如有学者认为:“计算机一开始或许会通过增加通信而解放社会,甚至煽动革命。然而,它们还有另外一面,阴暗面。”网络呼唤信息政策法规的介入。

内容推荐

本书融理论分析与政策法规解释为一体,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司法判例,以及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和近几年来先后颁布的国际条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涉及的基本理论、制度和规范,并探讨了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有待完善或调整的内容.全书分八章,分别为网络的呼唤:信息政策法规的介入、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概述、信息网络建设与经营政策法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隐私保护、数字信息版权保护法规、网络信息服务业政策法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本书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图书馆学、档案学、法学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了解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l

第l章 网络的呼唤:信息政策法规的介入 /1

 1.1 网络信息问题:因特网发展中的阴影 /l

 1.2网络信息问题的社会控制 /6

 1.3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控制模式的选择 /14

第2章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概述 /2l

 2.1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的含义与比较 /21

 2.2关于"网络法" /25

 2.3网络立法的基本认识 /28

 2.4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概览与问题 /33

 2.5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8

第3章信息网络建设与经营政策法规 /44

 3.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 /44

 3.2 ISP/ICP相关政策法规 /51

 3.3域名管理法规 /6l

 3.4 BBS的法律规范 /78

第4章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83

 4.1信息安全概述 /83

 4.2 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 /89

 4.3组织体信息安全的保护 /97

 4.4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 /107

第5章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隐私保护 /121

5.1概述 /121

5.2个人信息不安全的因素 /128

5.3网络隐私保护模式 /132

5.4国内外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政策法规 /135

第6章数字信息版权保护法规 /149

6.1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概述 /149

6.2数字作品在网络传输中的版权问题 /159

6.3权利管理信息与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163

6.4网络链接的法律问题 /172

第7章网络信息服务业政策法规 /178

 7.1网络信息服务业的概况 /178

 7.2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版权保护 /184

 7.3网络新闻的法律规范 /192

 7.4网络广告的法律规范 /200

第8章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210

8.1电子商务概述 /210

8.2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法律关系 /214

8.3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问题 /220

8.4电子签名的法律问题 /224

8.5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 /229

参考文献 /237

试读章节

第1章 网络的呼唤:信息政策法规的介入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信息世界,从它诞生之日就改变了以往人们的信息活动关系。其开放的结构使得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不受交流者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得信息传播主体日益增多;另外,信息传播一般不受特定国家和权力的控制,是一个较为分散的结构,"分散"的特性极易使得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利用等方面产生"无序"的状态;再加上各种信息主体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观的背景差异,因此各种信息主体之间发生的权利冲突也在所难免。其中,"网络信息问题"可以看成是这种冲突主要的表现形式。1.1 网络信息问题:因特网发展中的阴影

"网络"这一概念,现在每天充溢于人们的言谈或大众传媒之中。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对当今社会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应用不是一般技术的普及或延伸,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就世界范围来看,它已经成为人类现实社会结构变动的内驱力和助动力。因此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关注着这个赛 博化的空间,许多国家都规划要在21世纪初进入建立在因特网之上的"网络社会"。创建"网络社会"的目的并不是要与人类现有的现实世界 相对立,而是要为人类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它是现实世界的分化或延伸。但是,当人类在面临这种数字化的社会生活空间时,也不难发现网 络社会如同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诸如人口、生态、就业等社会问题一样,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尽如人意的诸如信息污染、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侵权以及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社会问题。正如有学者认为:"计算机一开始或许会通过增加通信而解放社会,甚至煽动革命。然而,它们还有另外一面,P1阴暗面。"①

由于相当多的网络社会问题与人们在网络中从事的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活动以及不合理、不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相关,即与人们的"网络信息行为"相关,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网络信息问题"。它的存在,实际上是网络空间所释放出来的内部能量的真实写照。"网络信息问题"是指由于信息网络中的社会关系和网络信息环境发生失调,致使网络中的全体参与者或部分参与者正常的信息活动乃至信息网络自身的发展产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需要采取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1.1_1 网络信息问题的现象与归类

网络信息问题是网络信息空间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网络病态现象。为了使网络信息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更加系统,有必要对网络信息问题进行具体的分类。但是由于网络中出现的信息问题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又由于以因特 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随之而产生的网络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和变化,所以要想穷举所有的网络信息问题,难度较大,而且不太现实,总会存在一些根据当前人们的理解而一时无法归类的问题,一般只能就比较典型的问题作概括式列举。因此关于网络信息问题的具体类型,划分的方法和归纳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在科技哲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图书馆学和信息学领域中都有学者作了各种各样的分类。不同领域对这些问题的称法有所不同,在科技哲学或社会学领域将其称为"网络社会问题"或者"网络道德问 题"等,法学领域则将其称为"网络法律问题",信息管理领域则称其为"信息安 全问题"等,而且他们列举的问题基本上是相类似的,也比较详细。

关于网络信息问题的具体类型,这里仅举几例。如国外普遍关心的7P 问题,即Privacy(隐私)、Piracy(盗版)、Pornography(色情)、Pricing(价格)、Policing(政策制订)、Psychology(心理学)、Protection of net(网络保护);②国内有学者曾从网络社会学的角度将其归纳为:网络犯罪(具体包括 网络盗窃、网络诈骗以及通过入侵电子信箱、擅自穿越防火墙和私自解密进行的数字故意破坏、网络洗钱等)、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溺 (包括网络上瘾和网络孤独等);也有的学者从网络伦理学的角度,指出了P2网络社会问题中的道德问题涉及到八对矛盾: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网络道德与既有道德、信息内容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通讯自由与 社会责任、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网络开放性与网络安全、网络资源的正当使用和不正当使用,并且列举了极端的不道德行为--网络犯罪的形式:网络诈骗、偷窃行为、破坏活动、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和侵犯个人隐私等;①又如有的学者从信息管理学的角度指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信息污染(包括无用信息、劣质信息和有 害信息)、信息泄密、信息破坏、信息侵权、信息侵略等。②相对于上述的网络问题,更为严重和可怕的是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进步,不仅是犯罪分子,那些有组织、有政治动机的军事行动也可能进入这个领域,即从简单的犯罪行为演变成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就像有的学者所述的"从计算机犯罪到计算机战争"⑧。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它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其他技术一样是具有正负面效应,而一般技术的负面效应从其产生的原因上看,可以分 成两大类,一类是人为性的fⅡ]J题,另一类是自发性的问题。④在这里,我们也不妨将网络信息问题分成人为性的网络信息问题和自发性的网络信 息问题。

所谓人为性的网络信息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对网络技术使用不当,即滥用或者误用而导致的信息问题。网络技术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在其自身规律的许可范围内,可以发挥性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目的上的作用,如其既能够以建设性或创造性的目的被人们运用在有关的信息活动中,也能够以破坏性或者毁灭性的目的被使用。这主要是 因为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其具有的工具性决定了其使用的不确定性,网络技术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它对人类信息活动究竟带来什么作用,关键在于什么人在使用它,以及他们使用网络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所采取的方式,而这些,一方面主要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修养、道德以及价 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另一方面也将取决于人们对网络信息空间的控制和规范。

所谓自发性的网络信息问题主要是指在网络的正确使用过程中自然引P3

序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已给人们的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问题",进而给人们从事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或障碍。如同现实社会中的信息资源需要"整序"一样,在网络信息空间中也自然地包含着有序化的要求与过程,这就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管理。一般来说,人们一提到网络信息管理,就可能想到单纯运用内部网、防火墙或密钥等技术管理手段,而忽视了人文管理手段的运用。在人文管理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法律、行政(即政策)方法及两种方法的综合,其目的都是为了规范人们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行为或活动,其也已成为政府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基本的调控手段。

为了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图书馆、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网络信息管理中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本书作者在多年从事信息法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著成此书,以飨读者。本书融理论分析与政策法规解释为一体,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司法判例,以及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和近几年来先后颁布的国际条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涉及的基本理论、制度和规范,并探讨了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有待完善或调整的内容。全书分八章,分别为网络的呼唤:信息政策法规的介入、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概述、信息网络建设与经营政策法规、信 息安全政策法规、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隐私保护、数字信息版权保护法规、 网络信息服务业政策法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本书由颜祥林、朱庆华拟订大纲。各章具体分工如下:颜祥林,第1、2、6章;朱庆华,第5章;洪娅娅,第3章;傅长青,第4章以及第7章的第2节; 沈洁,第7章的第1、3、4节;张帅奇,第8章。最后由颜祥林、朱庆华负责补 充、修改和定稿。应该指出,由于因特网"一日千里"的发展趋势,对相关信息问题及其政策法规进行全面科学的概括或阐述,还为时尚远,因此本书所阐述的理论或基本知识还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由于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吸纳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分,成书时也引 用了一些著述中的观点,在此特向本书参考和引用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限于资料和自身能力,所阐述的内容可能只是初步,且书中难免 有遗漏或欠妥之处,恳望广大专家学者以及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图书馆学、档案学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了解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参考用书。

编者

2005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导论(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祥林//朱庆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44472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2.1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