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读的欣悦(读书卷)/大学生文化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知识里有一方自由的天空,有片浩渺的水,有缕和煦的风。背起书包了吗?已经有快乐装在里面。书本的重量已被快乐融化,你一定步履轻松。背起书包,背起快乐出发!本书所奉献给大家的,是古圣时贤、中外文人关于阅读与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透过这些精美的散文,我们能触摸到一颗颗鲜活的学人灵魂;他们对书籍的真诚,对阅读的感喟,对学习的迷恋,以及将阅读和学习与个体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执著。

内容推荐

以鲜活的生命,面对具有生命的文字;用平凡的血肉之躯,感知天才伟人的不朽思想和灵魂。我们通过言谈举止让自己的风度被阅读;我们通过文字书写让自己的心灵被阅读,反过来,我们也阅读他人的风度和心灵。本书所奉献给大家的,是古圣时贤、中外文人关于阅读与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透过这些精美的散文,我们能触摸到一颗颗鲜活的学人灵魂;他们对书籍的真诚,对阅读的感喟,对学习的迷恋,以及将阅读和学习与个体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执著。

目录

一 勉学成德 

导读  

进学解 韩愈

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

论学究气 蒙田

论求知 培根

读书与书籍 叔本华

谈书 罗斯金

论读书 林语堂

说读书之重要 唐君毅

读书人的追求是觉醒 蒋孔阳

学习是我的骨头 王蒙

二 书海问舟 

导读

我与文学 朱光潜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宗白华

漫谈读书 张岱年

书 思果

真知识和假知识

 ——一个社会科学工作人员的自白 费孝通

读书漫谈 查尔斯·兰姆

书的神妙 约翰·卢伯克

读书 萨特

三 治学有行 

导读  

生不止,学不息 列子

墨池记 曾巩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季羡林

读书 金克木

漫话读书 冯亦代

我的治学经验 张友渔

图书馆 泰戈尔

从好奇心谈起 汤因比

严肃的读物 贝内特

知识尘埃 里贝罗

书斋:藏污纳垢的场所 井上章

四 把卷心醉 

导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读书乐 胡佛

读书之乐 罗斯福夫人

阅读的乐趣 贝内特·塞尔夫

随便翻翻 鲁迅

读书苦?读书乐? 梁实秋

书和我 朱苏进

无聊才读书 陈若曦

有聊无聊皆读书 江曾培

五 书之境界 

导读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我的书斋生活 叶灵凤

漫谈读书 梁实秋

谈读书 钟敬文

学者何为何为学者   蒋寅

论学者的使命 费希特

一本真正的书 梭罗

我的书 吉辛

藏书的意义 福斯特

六 知音善赏 

导读  

知音 刘 勰

桥 海德格尔

朦胧的第二种类型 威廉·燕卜逊

作家、作品与读者 米盖尔·杜夫海纳

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形象 沃尔夫冈·伊瑟尔

秘响旁通的阅读示例 叶维廉

透过诗眼窥视神府 徐应佩周溶泉

话说知音 林非

七 曲径通幽 

导读  

怎样读书 顾颉刚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漫谈自学 夏承焘

九方皋读书 金克木

学习牛和鲸的吃法 秦牧

阅读方法:圆照博观与烛幽探微  金元浦

读书中的退、绕、停、避   王燕生

艾宾浩斯学习法   诺埃尔·兰迪

康奈尔大学记笔记法   沃尔特·波克

八 学习的革命

导读  

终身学习:教育的复兴  克里斯·亚普

学习的审美化   薛建国 陈建翔

网络时代的学习宣言   王松涛

信息爆炸与媒介素质

 ——在信息社会生存应具备基本能力 湘成

学习的乐趣 尼葛洛庞帝

质疑是成功的第一步   拿破仑·希尔

如何做一个精灵 姜奇平

试读章节

我们只注重让记忆装得满满的,却让理解力和意识一片空白。我们的学究,就像鸟儿有时出去寻觅谷粒,不尝一尝味道就衔回来喂小鸟一样,从书本中采集知识,只把它们挂在嘴边,仅仅为了吐出来喂学生。

令人惊讶的是,我举例时也在做蠢事。我写随笔时,大多数时候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我从书本中到处搜集我喜欢的警句名言,不是为了保存,因为我记性不好,而是为了搬进我的作品中;它们在我的作品中,就跟在它们原来的地方一样,都不是我的东西。我深信,我们只可能靠现在的知识,而不能靠过去或将来的知识成为有学问的人。

更糟糕的是,那些学究的学生和孩子们也不吸收知识,因此,那些知识口耳相传,不过用来作为炫耀、交谈和引经据典的资本,有如一枚毫无意义的钱币,除了计数或投掷外,再没有其他的用处。

“他们学会了同别人。而不是同自己说话。”“不在于会说话,而在于会管理。”

大自然为展示在其统治下没有任何野蛮的东西,常常让艺术不发达的民族产生最艺术的精神作品。关于这一点,让我们来看一则加斯科尼的谚语:“吹芦笛不难,但首先要学会摆弄指头。”这条出自一首芦笛小曲的谚语真是微言大义!

我们只会说:“西塞罗是这样讲的;这是柏拉图的习惯;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原话。”可我们自己说什么呢?我们指责什么?我们做什么?鹦鹉都会这样学舌。这种鹦鹉学舌的做法,使我想起了一位罗马豪富,他花了很多钱,寻觅到几位各精通一门学问的人,让他们从不离左右,这样,当他和朋友聚会,可能谈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他们就可以代替他交谈,根据各人的能力,随时准备引经据典,这人一段论据,那人荷马的一句诗;他认为这学问既然装在他那些人的脑袋里,也就是他自己的了,正如有些人的才智存在于他们豪华的书房里一样。

我认识一个人,当我问他知道什么时,他就问我要了本词典,如果他不马上查词典,弄清楚什么是疥疮,什么是屁股,他是不敢对我说他屁股上长了疥疮的。

P22-23

序言

          1

也许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图像的时代,一个后现代传播的时代。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传播的各种图画,“乱花渐欲迷人眼”,书本文字已经渐渐遥远……

也许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铺天盖地裹挟而来的各种新鲜信息“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传统的经典已经被解构……

也许可以说,这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一个商业大潮汹涌的时代。太快的节奏和太多的诱惑“飞流直下三千尺”,令人难以潜下心来走进文字,坚守书斋,开卷似乎不再有益……

然而,书本的阅读果真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吗?人文的涵养果真已经“笑渐不闻声渐消”了吗?

不!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那历史的兴衰际遇、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悲欢离合记录在语言文字中;

“文以足言,言以足志。”那深邃的慎思幽想、精微的体悟感触、迷离的情思意绪流淌在语言文字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那积极进取的浩然之志,那胸怀天下的家国之念,那立德立功的鸿鹄之心,渗透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之中……

当旧事已经烟雨迷蒙淡作了背景,当图像已经昙花一现远离了视线,惟有文字,才证实着曾经的思念、痛苦与欢乐;当历史的涛声已经平息,当岁月的长河已经流逝,惟有文字,才延续着曾经的金戈铁马、号角悲鸣。

所以,只要我们还操持着语言在交流,那么,文字的阅读就会如影随形;只要我们还渴望着心灵的契通,那么,文字的呼唤就会声声入耳;只要我们还追求着生命的情趣,那么,经典的魅力就会恒久长新!

所以,作为跻身高校的学子,我们选择了“阅读”:古今中外,诗文史哲,但凡搜罗所及,诚宜共赏之、同味之。拥有一份朝暾如火的锦瑟年华,我们选择了“学习”:开阔视野,触类旁通,博而后求精。启迪智慧,拷问人生,得而后思行。

             2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我们进入世界并与之发生关联的惟一途径。抛开对历史兴衰、时代风云、民族灵魂、人生际遇的那种厚重阅读不说,即使是在最世俗的层面上,阅读也是我们自身得以向世界敞开、世界得以向我们言说的绝妙方式。我们通过言谈举止让自己的风度被阅读;我们通过文字书写让自己的心灵被阅读,反过来,我们也阅读他人的风度与心灵。只要我们依然渴望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我们就不得不走近并走进阅读——无论是感性的阅读还是理性的阅读。

我们读着窗外的世界。春来江水绿如蓝,夏日荷花别样红,秋风萧瑟今又是,冬雪栏杆百丈冰……

我们读着自已的岁月。机缘际遇匆匆过,悲欢离合总关情。多少回忆、留恋、期待、憧憬,多少惆怅、惘然、珍惜、关爱?一串串的日子,串起一滴滴的忧伤、焦虑、欢愉、兴奋、沉醉。

以鲜活的生命,面对具有生命的文字;用平凡的血肉之躯,感知天才伟人的不朽思想和灵魂。在此过程中,贫穷与华贵,高尚与卑微,均得到暂时的平等;容身的陋室或宫殿,都远遁于遥远的虚无间;心中积郁的块垒与迷茫,都溶解于春色秋波中,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有形的生命仿佛凡·高如火的《向日葵》,使胸襟得以开阔,污浊之气得以荡涤,心灵得以净化和滋养。

我们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质感。

               3  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而书籍是知识的最有效最密集的载体。从知识发生学角度来看,知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推动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的动力和阶梯。在人类由猿到人、由野蛮到文明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由少到多地发现和掌握着各种知识,所以,从知识的产生和知识对人类进化、文明发展的作用的角度看,知识本身就具有一种属人的特性。从原始人到今天的人,人类发现和创造的知识不断丰富,知识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致使今天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和成熟;而知识本身也呈现出由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爆炸”态势。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生存的人,仅仅吃好穿好玩好,那只能算是享受到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成果。如果不学习,不掌握以“知识”形态体现出的人类精神财富,那就意味着你未能真正领略和分享人类精神文明、现代文明的成果,没有获取生命应有的高度。

人,在本质上是拒绝无知的。人类正是因为具有认识世界从而变革世界的能力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思想者正是因为不断地揭示生命的真谛而赢得人们的景仰。困惑,是对“已知”的挑战,是解析未知的机遇,是接近真理的先导,是思想诞生前的孕育和“阵痛”。治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地摆脱窘困又不断地遭遇新的困惑的过程。

治学不仅要了解已知,而且要怀疑已知;不仅要知人所知,而且要探索未知。在怀疑与探索当中,人们逐渐认识真理,增长智慧。治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地释疑解惑又不断地探索新知的过程。知识明达澄澈于心,亦必外化于形,于是便有了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姜太公的怡然垂钓,毛泽东的“闲庭信步”……

热爱学习吧!

虽然学习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

虽然学习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起点,却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终点。

               4

这本书所奉献给大家的,正是古今圣贤、中外文人关于阅读与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透过这些精关的散文,我们能触摸到一颗颗鲜活的灵魂。他们对书籍的真诚,对阅读的感喟,对学习的迷恋,以及将阅读和学习与自我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执著。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他们将治学与人文涵养,将读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勉学成德》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们袒露了自己跋山涉水获取真知的生命历程,于是有了《书海问舟》篇;“治学有道惟勤奋,处世无奇但坦诚”,他们展示了自己严谨治学、刻苦读书的体验,于是有了《治学有行》篇;“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他们把卷寄乐,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于是有了《把卷心醉》篇;“天麻静讶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他们在阅读和学习中开拓出了生命的别一种境界,于是有了《书之境界》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他们在阅读中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以意逆志,以文会友,于是有了《知音善赏》篇;“众里寻他千百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在追问真理的过程中历经艰难困苦,于是有了《曲径通幽》篇;电子媒介时代猝然来临,给我们的生活、阅读、学习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有了《学习的革命》篇。

汇溪成河,万川归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股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溪流,我们的校园就成为宽容而安静、激情而澎湃的大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以学习为快乐并快乐地学习,我们的校园就会成为快乐的天堂!学习的圣殿!

知识里有一方自由的天空,有片浩渺的水,有缕和煦的风。

背起书包了吗?已经有快乐装在里面。书本的重量已被快乐融化,你一定步履轻松。  背起书包,背起快乐出发!

书评(媒体评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生文化读本”继承与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扣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指导大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做人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杨叔子

“大学生文化读本”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的内容。丛书的文章大多采用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的名篇,结合特定的专题,抒发在人生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境遇中的领悟与体验,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具有潜移默化、细雨润物的功用。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罗国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读的欣悦(读书卷)/大学生文化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元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59082
开本 32开
页数 4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4-11-01
首版时间 2004-11-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5
14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