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国际法院法官倪徵■)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东京大审判,在法庭上对狡辩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有力的驳诘,最终将战犯送上了绞架。这本传记以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再现历史的科学精神,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认真研究史实的基础上,以平实的笔法叙述了他坎坷而精彩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他追求公正、永不妥协的刚正个性,展现了他忧国爱民、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内容推荐

倪徵■是我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抗战胜利后,曾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身份参与东京大审判,在法庭上对狡辩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有力的驳诘,最终将其送上绞架。1956年起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顾问,1982年起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是新中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人,在其任职9年期间,参与审理了多起国际案件,在云谲波诡的国际事务中公正执法,被誉为国际法院司法工作的支柱之一。

本书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平实严谨的笔法,真实地描绘了倪徵■踏实而精彩的一生,细致地叙述了其性格、为人、爱好、亲情等等;书中还汇集了大量出自倪家的历史图片,以传主在历史大事件中的独特地位,这些图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系首次公之干世,弥足珍贵。

目录

第一章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现在开庭 /1

第二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倪徵■义无反顾 /20

第三章

北上取证,连连受挫 /29

第四章 绝处逢生,在陆军部找到证据 /35

第五章

法庭上的精彩对抗 /46

第六章

父亲说,此子恐非池中物 /66

第七章

从“东吴”到“斯坦福” /75

第八章

圣璜山上,在胡佛总统家当“学习园丁” /86

第九章

结婚了,妻子是个女博士 /99

第十章

会审公廨,清官的朝珠被拉断 /111

第十一章

婉言拒绝高官厚禄 /121

第十二章

“惟一的法学家”与“图书馆主任”

第十三章

炮击金门前,被毛泽东召见 /139

第十四章

主权中国,被美国公民告了 /146

第十五章

“文革”风暴擦身而过 /152

第十六章

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总理写信祝贺 /162

第十七章

热爱生活,淡泊从容 /193

倪徵■大事年表 /206

后记 /215

试读章节

“我反对!”跳出来的是土肥原的美籍律师华伦。“我反对检控方谈论与本案无关的、关于一只老虎的事。我请求法庭拒绝接纳这份文件作为证据。” 在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上,倪徵■不得不耐心细致地解释“谈虎色变”这句中国成语:“在中国,有的家庭里,小孩子不肯睡觉时,他的父母就会用‘再不睡觉,老虎就要来了’吓唬他。小孩子害怕老虎,就会乖乖地睡觉。这句中国成语的意思是,一谈起老虎,因为害怕,脸色就变。在这里的意思是,中国人一谈起土肥原、板垣两人,有如提到猛虎,都很害怕,足见这两人的凶恶。”他的这番解释在法庭内引得哄堂大笑。

“我反对!”华伦不依不饶,“我反对检控方的语言带有侮辱性,侵犯了我当事人的人格。”

倪徵■反应机敏,他立即反驳:“证人爱泽诚作证说被告土肥原贤二为人忠厚老实又坦白。在证据法则中,这叫‘品格证据’。我现在针对这一陈述,提出被告的为人如同猛虎,完全符合证据法则内‘反诘’时提出的证据必须有针对性的要求。”

华伦返回律师席。爱泽诚低下了头。

土肥原其实是很紧张的,他脸部的肌肉一直绷得紧紧的,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死死盯着法官席。但是此时,他却故做轻松地扭动了一下身体。

土肥原的另一个证人是日本前驻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土肥原为扶植溥仪去东北成立伪满洲国而去天津活动。当时,日本外务省曾担心此举可能会在外交上处于被动,指示桑岛就地劝阻。但是,土肥原一意孤行,为此,桑岛多次电告外务省。在倪徵■手中的一份桑岛致外务大--臣币原的专电中,详述土肥原不听劝告,煽动天津保安队起事,将溥仪装在箱内运往塘沽登船去东北等事实。

然而,面对这份证据,证人桑岛却说:“我那是听信了流言,并不可靠。”

倪徵■不急不恼,反诘道:“可是在你的电报中,明白无误地记录说,你是与土肥原贤二进行了数次会谈,但他仍然不听劝,一意孤行。这还能说是听信了流言吗?”

桑岛沉默了。土肥原的眼睛里透出无奈。

土肥原的辩护律师拿着一份《李顿报告》(前国际联盟于“九.一八”后派了以英国的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到中国调查--后写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九.一八”发生后的当夜,沈阳全市混乱不堪,土肥原出任“沈阳市长”,维持秩序有功。

倪徵■毫不客气:“一个受外国驻军委派的外国人来中国当‘市长’,这不是侵略,又是什么?”

律师无话可说。P50-51

序言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南京青年作家李伶伶女士撰写的传记作品《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国际法院法官倪徵■》,将适时地出版问世。作为传主的后人,与作者伉俪多次联系接触,详细地阅读了传记的书稿后,深为作者的工作所折服。我要说:

这本传记不是全传,作者把握了先父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抓住并记述了几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和环节,链接成传.这本传记印鉴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法制变化,从没有完整的司法权到取消外国“领事裁判权”,从破除旧中国的六法观点到新建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这本传记又突现了传主的一生没有离开一个“法”字,教法律,当律师,定法规,任法官。他曾两度参加国际审判。首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危难之际受命,作为中国检察处的首席顾问前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认真进行各种调查取证,依法据理,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及技巧,对血债累累的侵华元凶土肥原贤二及板垣征四郎,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使顽酋难逃法网,得以惩处。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莅任新中国的首任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他严格地以法律为依据,本着伸张正义和促进国际争端之和平解决的责任感,参与审理及法律咨询工作,以其公正客观的立场和谦和热诚的为人,博得与他共事及后任的其他国籍法官的尊崇.

这本传记是正传,理由有三。理由之一是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不道听途说,不作演绎和推断。记得先父在世时,曾为某些描述东京审判的影视剧本、纪实文学等作品有悖史实而困扰不满,有些作品把施行英美法适用的“对质制”,演绎成“三堂会审”式的“纠问制”;有的作品把开庭公诉的精彩场面,演绎成全场鼓掌和叫好,形似我国古代公堂上的皂隶、衙役所为;更有甚者,将审判控诉诘问工作中的人物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不一而足。为此先父拒绝“顾问”、“作序”及“提写书名”的邀约。他一再强调;我觉得既是“纪实文学”,就不应离开这个“实”字,因此就不应偏离事实真相,甚至可以任意增删更改。理由之二是李伶伶女士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她持有律师资格证书,在立传写作过程中,能把常人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准确而适当地予以表述。理由之三是作者的写作态度认真,为求证事实,修正补充,于今年五、六月中,两次来到酷热难耐的北京,深入细致地就地取材,令我深受感动。

由于李伶伶、王一心的勤奋与努力,传记真实地记述了先父一生的主要方面,也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特此致谢并写此序。

                       2005年7月

后记

倪徵■先生曾自我调侃说,他永远出不了大名,首先他的名字就让人不认识。实际情形当然未必如此,因为我就是从不识他的名字开始对他这个人留下印象的,尽管一直将“■(yu)”念作“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人事去。”言下之意人的一生应该做一件大事,方有意义。倪徵■的一生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诘问日本侵华战犯,将他们送上绞架;二是当选国际法院法官,仲裁国际纠纷。如果说,前者机会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的专业水准外,后者则除了是对他执法能力的一种认可外,还是对他品格的一种肯定。

倪徵■的一生颇为平顺,不时有幸运之神眷顾。可是,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所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行事的计划性是倪徵■的一大特点。他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史料文物的精心保存。这两个特点可能不仅是他生活习惯的反映,恐怕也是他职业习惯的反映。在他身后,除了留下半个世纪前东京大审判时的判决书、庭内情景的多张照片以及当时用的打字机外,还有更早以前作为留学生的他在国外成婚的证书、开车的驾照,在上海做律师的执照等,无一不是历史的见证或纪录。

我们今天能有幸目睹这些历史的珍藏,还要感谢倪徵■先生的女儿倪乃先女士。倪女士有乃父遗风,搜集整理入藏井井有条。最值得一提的是,倪徵■先生赴海牙就任时年事已高,身边亟需人照顾。倪女士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直陪侍在父亲左右,此情可感。

今年是抗战胜利6。周年,谨以此书向倪徵■先生致敬。是他当年站在正义的立场,清算了侵华战犯的罪孽,告慰了死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百万同胞;明年是倪徵■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书作为纪念。

衷心感谢不惮其烦接受采访、毫无保留地为本书提供线索、材料及珍贵图片的倪乃先女士;感谢有求必应、热心提供相关史料的张晓燕小姐;感谢眼光独到、果断接受本书稿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李师东副总编辑和常婷责任编辑。

                      李伶伶

                   2005年8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国际法院法官倪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伶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4376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