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都市漫步--建筑文化(欧洲部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西西里)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介绍意大利城市建筑文化的同时,也适时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奇闻逸理,内容取村广泛,可读性强,相信对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城市会有所帮助。

序言

谈到东方建筑,不能不提北京四合院和江南园林;谈到西方建筑,也无法避开古罗马的竞技场和华丽的巴洛克教堂。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在西方建筑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它公元前后曾先后建立伊特鲁斯坎、罗马等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文艺复兴以后,意大利逐渐成为欧洲艺术文化中心,独领风骚数百年,建筑发展迎来又一个高峰,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要了解这段历史,还得从古罗马建筑谈起。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斯坎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为433米。公元1世纪中叶,出现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它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及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其次,它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行宫,是成熟的实例。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随着拱顶和拱门的广泛运用,中世纪建筑中的罗曼风格渐趋成熟,意大利从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之间,陆续产生了许多罗曼建筑的杰作,如中部著名的商业城市比萨大教堂及其钟楼--比萨斜塔、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以及西西里蒙雷亚莱大教堂。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和洗礼堂风格基本上与比萨大教堂相仿,但图案更趋稳定,且使用古典柱式,在精神的庄重典雅方面颇接近古典艺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则具有较浓厚的拜占庭色彩,以中央穹顶和周围四个穹顶构成十字型厅堂,装饰华丽,在西欧的罗曼建筑中独树一帜。西西里岛在10世纪后期转归来自北欧的诺曼人统治,建立了诺曼王朝,l 2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西里一诺曼建筑,蒙雷亚莱大教堂熔诺曼人的雄伟气魄和阿拉伯艺术的瑰丽装饰于一炉,大放异彩。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并用尖券和半圆券,飞扶壁尤其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尽管如此,著名的米兰大教堂却是一个例外。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l 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 升。

这一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兴建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瑰丽的作品之一。其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这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且与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点。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筑的严谨和谐,抛弃哥特式教堂的奇幻神秘。他继续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修建工程,完成了该工程最棘手的项目--大穹顶的设计与建造,并建造了佛罗伦萨育婴堂和圣十字教堂的帕齐礼拜堂等系列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影响极其深远。

到了l5世纪中后期,佛罗伦萨产生了一批世界建筑史上的第一流大师。阿尔伯蒂的《建筑十书》在奠定新建筑理论方面功绩尤著。米凯洛佐建造的美第奇宫,树立了文艺复兴宫室建筑的典范。吉贝尔蒂穷毕生之力继皮萨诺之后刻制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铜大门,尤以后一座东门技艺最精,有"天堂之门"的美誉。这时,罗马和意大利南部也从长期沉寂转趋活跃。罗马作为教皇驻地,开始大兴土木,并邀请佛 罗伦萨和各地大师前往作画,使罗马成为继佛罗伦萨之后文艺复兴的第二个中心.到下一世纪发展尤快。 在南部,首府那不勒斯的城堡兴建了仿古典凯旋门式的大门,上下数层雕饰精美.为当地文艺复兴建筑的 代表作。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造就了艺术史上的3位"巨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吸收较前人更为深刻和丰富。当时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皆出现危机,外敌入侵,时局动荡,从而对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时代要求,这些都促使他们在比15世纪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造出不朽的杰作。米开朗基罗身兼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家三职,造诣极高,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范作品,雕刻有《圣母怜子》、《大卫》等,绘画有西斯廷礼拜堂的壁画,建筑则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他以雄伟壮健极富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新时代进步势力的信心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并着重人体的强力表现,为西方艺术奠定了最有特色的传统。

布拉孟特和帕拉迪欧是当时古典风格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细部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更能吸取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的精华,并加以创新,所作皆以和谐匀称、高雅清秀取胜。布拉孟特努力探求集中式建筑的理想结构,认为它是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形式,这也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同代大师共同的追求。在主持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新建工程时,布拉孟特就把这座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教堂设计为宏伟的中央集中式建筑,上以穹顶为盖。但工程只进行到砌墙基时他便去世了,到巴洛克时代教堂才告竣工,最后还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了却了布拉孟特当年"要把万神庙搁到和平庙上面去"的心愿。帕拉迪欧则在丰富的建筑实践之外,留下《建筑四书》这部极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后数百年问一 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学派的基本教科书。他的代表作有维琴察巴西利卡大厅、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 等,在西方建筑界影响深远。

到了16世纪晚期,意大利出现了样式主义,也称风格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在建筑中,则指1530~1600年问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样式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17世纪是巴洛克艺术占主导地位之时,故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原是古典主义批评家使用的贬义词,含有荒悖违理之义,以形容17世纪那些不合乎古典规则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巴洛克艺术是继文 艺复兴艺术之后推陈出新的发展,它以热情奔放、运动强烈、华美绚丽补充了文艺复兴的庄重典雅,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样式主义的消极倾向。另一方面,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因而不仅在意大利广为流传,也迅速扩展到欧洲各地,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l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 贝尼尼和波洛米尼是盛期巴洛克建筑的两位大师。贝尼尼的雕刻技艺精到,他的作品生动飘逸,尤善于表现激动的情感和炽热的意境,一生创作丰富,许多作品被视为巴洛克雕刻的代表作。贝尼尼的建筑除完成圣彼得广场工程之外,还有一些规模甚小但设计极佳的罗马小教堂,富于巴洛克特色的曲线体形和椭圆形的穹顶,装饰与明暗处理也变化多端。他的竞争对手波洛米尼,在运用对比互换的凹凸线和复杂交锚 均几何形体方面得心应手,他设计的教堂,如罗马著名的四喷泉圣卡罗教堂被后人视为巴洛克教堂的典 范。盛期巴洛克的建筑家们以众多华丽秀美的教堂、宫殿、广场和喷泉装饰了罗马和其他城市,在相当大约程度上决定了许多意大利名城的面貌,对城市建设贡献殊多。

进入l8世纪,意大利世界艺术中心的地位逐渐被法国取代,建筑上的成就不如以前活跃了。另一方面,国内学院派艺术教育的加强(法国艺术学院及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皆在罗马设立学校,罗马古城及宠贝废墟的发掘;国内建筑师对后期巴洛克极尽铺张的奢华之风心生厌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公共建筑如国会、法院、博物馆、剧院等的建造中逐渐形成了古典复兴的风气,建筑师把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严谨的形式重新请了回来。虽然有气魄的作品不多,但在罗马和其他大城市出现了熔古典传统和巴各克风格于一炉的纪念性建筑与雕刻,如罗马的维托里奥·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和司法宫,宏伟与华美兼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大利悠久的建筑传统、成熟的建筑手段,以及丰富的建筑样式为西方建筑的实践和理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给世界建筑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而厚重的遗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都市漫步--建筑文化(欧洲部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西西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0736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