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宪法学精萃(2005年卷)/中国法学精萃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2004年度全国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宪法学论文编辑而成。主要包括:“论宪法的品格”、“宪法权利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等。这些论文代表了2004年度我国宪法学的发展水平,可供法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准备考研的人士以及法学教研人员和法律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年鉴由图书馆资料室收藏。

内容推荐

本书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思路新奇。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术的发展新新不已,学术创新之处正是学术精华所在。那些筚路蓝缕、独辟蹊径、开天辟地、振聋发聩之作当属精品、经典之作。

二是资料详实。思想没有全新的,学术是承先启后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对大量的已有资料的搜集、占有、爬梳、概括、提炼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学术工作,而在这个基础上的研究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些钩沉发隐、洞烛幽微、经纬百家、茹古涵今、集大成者当属精品、经典之作。

三是思想深刻。学术的使命是求真,追求真理。但真理作为规律是内在的、深刻的,这就决定了学术思想必须深刻,不深刻不足以入理。思想深刻是学术的价值所在、尊严所在,也是精华所在。那些体大思精、高瞻远瞩、笔扫千军、慎思明辨、警世喻人之作当属精品、经典之作。

四是传世之作。在所有的批判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精品、经典之作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时代精神的超越,是经得起时间批判的传世之作。那些与时俱进、雄视百代、历久弥新、嘉惠新学、启迪后人之作当属精品、经典之作。

目录

  第一部分

豆星星 论宪法的品格

陈永鸿 宪政概念新探

王卓君 汪自成 略论宪法的人本精神

任喜荣 有限的宪法典与宽容的宪政制度——以“全球化”为概念性工具的分析

徐亚文 廖 奕 政治文明与程序宪政——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包亚军 宪政理论的变迁——从民主与宪政关系层面分析 

  第二部分

史彤彪 试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宪政建设的教训

李剑鸣 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李昌道 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

  第三部分

陆平辉 宪法权利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

徐振东 对基本权利的侵害与救济

杨海坤 章志远 公民请愿权基本问题研究

李树忠 侯晓光 平等保护请求权研究

陈新  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评析

郑全新 李嘉娜 论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构建

王怡  立宪政体中的赋税问题

  第四部分

苏 力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周叶中 田 芳 地方政权建设法治化初探

刘海波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

  第五部分

韩大元 论合宪性推定原则

范进学 宪法解释主体论

张业超 杨治坤 论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政之维

张干帆 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

蔡定剑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宪法学精萃(2005年卷)/中国法学精萃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178753
开本 16开
页数 4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4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1.01-53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