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悲壮的衰落、历史的转型和时代的交替,一代先觉的知识者满腔追求现代文明,王朝的幽灵与精神的困惑,多重的选择伴随着艰难的思想跋涉。
| 图书 | 废墟上的精灵(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的理路1898-1918)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面对悲壮的衰落、历史的转型和时代的交替,一代先觉的知识者满腔追求现代文明,王朝的幽灵与精神的困惑,多重的选择伴随着艰难的思想跋涉。 目录 开篇语 苍凉的帝国遗风 第一章 王朝解体的碎片 第一节 传统樊篱的焚烧者 第二节 “新思想界之陈涉” 第三节 康、梁“新学”与新型知识分子的诞生 第二章 冲决网罗的呐喊 第一节 思想的大革命与批判的立场 第二节 精神内核与思想体系的创新 第三节 世纪之交的心灵放歌 第三章 文明火种的播撒 第一节 西学东渐的文化思想传播者 第二节 《天演论》与近代进化观念 第三节 追求民族富强的“浮士德”精神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的抉择 第一节 章太炎:真与俗的双向流程 第二节 真与美的理想人生 第三节 苏曼殊:新旧徘徊的“断鸿零雁” 第五章 群落聚散两由之 第一节 新知识界从个体到群体的演变素描 第二节 群体的个案:“中国教育会”、“南社” 第三节 开智合群导引着新思潮的走向 第六章 改弦更张的匆匆过客 第一节 革故鼎新:晚清“新政”系列举措 第二节 教育为本:京师大学堂 第三节 留学之潮:西洋、东洋初识世界 第七章 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 第一节 中体与西学撞击中观念大调整 第二节 现代媒体:报刊与“商务”出版业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前工业繁衍 第八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第一节 奔走呼唤建立革命大同盟 第二节 革命先驱者的思想精髓 第三节 从王朝到民国潮起潮落 第九章 思想启蒙的文学革命 第一节 “文学”治国救国的新武器 第二节 两位“先生”引领着新青年 第三节 革命话语催生“人之子”觉醒 第十章 世纪之交的眺望和期盼 附录 前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大事年表(1898~1918)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废墟上的精灵(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的理路1898-1918)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洪承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5704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 印刷时间 | 2006-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3.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