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台湾发行两年来获得各方的肯定,除了许多建筑科系选为教科书或参考书外,也获选为台湾中国时报“推荐好书”,并入闱年度最佳好书前十名的初选,甚至曾是文艺奖入闱的作品,另外英文版也接近完成的阶段。本书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建筑学科的学生们在入门阶段对建筑能有全面而迅速的了解。
| 图书 | 建筑的涵意/建筑师文萃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台湾发行两年来获得各方的肯定,除了许多建筑科系选为教科书或参考书外,也获选为台湾中国时报“推荐好书”,并入闱年度最佳好书前十名的初选,甚至曾是文艺奖入闱的作品,另外英文版也接近完成的阶段。本书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建筑学科的学生们在入门阶段对建筑能有全面而迅速的了解。 目录 001序 第一部分:建筑的定位与范围 003绪言——什么是建筑 004建筑的基本定义 004狭义的建筑本质 007广义的建筑本质:环境 011建筑的内在意义 01 反映时代精神 030反映风土人文 034反映社会现象 038建筑的主旨 038建筑设计的分工合作 044功能·美感·含意 第二部分:建筑应具备的本质 051理性的设计原则 053建筑的自然条件 060 建筑的人为条件 065内部机能关系 069思考·推论·记忆与电脑 072建筑美感的要素 075形式的美 075比例·规线·模数 085比例·尺度·空间感 088平衡·对称·不对称·放射 094重复与韵律 096统一·变化·对比·张力 097色彩与质感 100知觉与感受的差异 103形式·风格·运算 109深层的建筑含意 111形式上的含意 119理念上的含意 125历史脉络的含意 133哲学思维的含意 第三部分:建筑的思考过程 139建筑的设计过程与意念表达 139为什么建筑要强调“设计过程” 141建筑计划Programmlng 143概要设计Schematic Design 147设计发展Design Developments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建筑的涵意/建筑师文萃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育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6438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天津 |
| 长 | 233 |
| 宽 | 16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