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黄梅戏研究专辑。文稿对黄梅戏艺术的音乐、流派、历史、表演特点和理论研究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由于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等几代著名演员,因此在全国及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图书 | 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黄梅戏研究专辑。文稿对黄梅戏艺术的音乐、流派、历史、表演特点和理论研究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由于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等几代著名演员,因此在全国及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黄梅戏研究专辑。文稿对黄梅戏艺术的音乐、流派、历史、表演特点和理论研究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由于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等几代著名演员,因此在全国及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本书还收录了《天仙配》等经典名剧的剧本。 目录 主编致语 第一篇 剧目释义 黄梅戏的稀见剧目/l 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18 谈黄梅戏中的县官/33 黄梅戏《天仙配》的改编与影响/42 病态的百合花及其潜隐文化逻辑/66 ——对《徽州女人》中女人形象的另一种解读 《徽州女人》的启示/76 ——台湾戏迷的观点 沿着古朴青石阶而下的“徽州女人”/80 黄梅戏《公司》给予戏曲界的启示/85 关怀普通观众,“三切近”是关键 ——新创黄梅剧《公司》的演出成功给人们的启示/93 当代生活的戏剧还原与重构 ——评现代黄梅戏《公司》/100 一片春光,两种乍泄 ——巴金小说《春》与同名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剧本的 比较研究/102 第二篇 音乐视窗 话说黄梅戏音乐/120 黄梅戏音乐程式探微/125 ——学习传统札记 谈如何把握黄梅戏的音乐风格韵味/134 谈《天仙配》和《女驸马》的演唱/143 传统与创新都是人民需要的 ——评《徽州女人》的音乐创作/158 第三篇 严凤英研究 严凤英在黄梅戏表演艺术上的成就/161 严凤英与黄梅戏/174 严凤英唱腔初探/177 严凤英在南京/197 第四篇 王少舫研究 王少舫对黄梅戏的卓越贡献/203 浅说“王派”艺术特征/207 王少舫与黄梅戏/218 梅林艺苑比翼鸟 ——试论严凤英与王少舫的共同创造/230 第五篇 韩再芬研究 她为黄梅戏而生/244 ——韩再芬戏曲表演艺术散论 众专家评说韩再芬 ——韩再芬表演艺术研讨会纪要/275 第六篇 纵横札记 民间狂欢仪式:黄梅戏的相对原生态/297 试析趣缘群体的社会整合功能 ——以黄梅戏戏迷群体为例/3lO 世纪之交的黄梅戏特色谈/316 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325 黄梅戏研究综述/344 第七篇 经典作品 《天仙配》/365 《女驸马》/419 《徽州女人》/456 《公司》/500 《南音目连救母》(下)/53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恒夫//聂圣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337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7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