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中日比较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中日两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实施中地位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在我国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在日本被称为“综合学习时间”。尽管两者存在一些不同,但都希望通过这一探索,突破学校教育中原由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导的课程框架,开展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索性、社会性为特点的新型课程,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教师和学校更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去。本书收集的11篇研究型文章,就是在此目的基础上,参观了中日学校的教学活动和采访了学校教师,而最终获得的研究成果。

序言

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里,中日两国在各自国家的中小学校里都开展了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实施中地位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在中国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在日本被称为“综合学习时间”。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一改革便很快地在两国的中小学校中推广开来,成为中小学校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高校教育专业研究者、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耳熟能详的、颇有声势的教育行动,也成为中日两国在世纪之交所进行的强化基础教育改革诸多举措中的一个亮点。

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代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也就存在着一些不同,但两国这种不约而同的教育改革举措却有着几乎共同的理想追求,即希望通过这一探索,突破学校教育中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导的课程框架,开展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索性、社会性为特点的新型课程,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能够体现新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同时,吸引教师和学校更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去,转变原有的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探索学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成长的新途径,并以此作为带动新世纪整体教育改革的关键。

中日两国在世纪之交所开展的这场课程改革行动,既有着现实的发展需要,也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在中国,相关观念的明确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从新文化运动到二三十年代这一段时期,至少在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那儿已经形成了相当明确的思想和实践体系了。在日本,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对此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行动。不论“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时间”的最早倡导者们是如何地认为这是他们的首创,但是事实上,他们是在沿续着前人的探索之路,是在一个更高的认识水平上去尝试解决前人曾经试图解决的问题。由此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得更好,以适应甚而驾驭未来时代的前进潮流,是一代一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永远的工作主题和理想追求。

“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时间”分别在中日两国从提出到推行,已逾五六个年头,其中既有成绩也有不足,既有收获也有困惑,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我们不希望这一次教育改革像海潮一样奔腾而来又席卷而去,只在海滩上留下星星点点的些许贝壳,还夹杂着残枝败叶,就像20世纪教育历史上曾经数次发生过的那样。因此,总结和反思就是必要的。

尤其是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不约而同地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着旨趣相似的教育追求,可称“同归”,却又“殊途”。双方的相殊之处就可能成为对方的“他山之石”。然而迄今为止,两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者对对方在此方面所作的工作还缺乏足够的了解,颇有些“鸡犬之声相闻”的状况。由于中国与日本在历史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多联系,两国之间应当有更多的教育交流,而这种交流应当产生出更多的借鉴价值。事实上,在古代,日本曾经大量吸收过中国的教育与文化;而从近代以来,中国也大量引进了日本的教育与文化。这样的过程无疑应当继续下去。

有鉴于此,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联合开展一项历时四年的合作研究。通过对中日两国现实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反思两国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时间”的探索之路,使两国学者在更多、更深入的交往、沟通和合作中,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对方国家的理论取向和实践经验,进而分析和比较双方的“异曲”之处或“同工”之妙。并且还要将我们的成果呈现给世人,让更多关心教育的人们能够了解关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课程改革,邻国的同行在做些什么又做得怎样。这样,我们就分享了对方的智慧。  这项合作研究开始于2003年。2004年6月,中国学者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作学术研讨和交流,并考察了大阪市的几所中小学校。10月,日本学者来访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同样的活动。通过合作研究和交流,双方都感到获益匪浅,尤其是中国学者,不仅从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中,也从我们的合作者——添田晴雄、木原俊行、佐藤真、堀田龙也诸位日本学者身上学习到很多可贵的东西。

本书是此项合作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着重对中日两国在近些年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成果中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既有对改革开展的情况作全国范围的展示的,也有对一个城市区域作研究的,还有对一个学校的个案进行剖析的,更有对一个理论或实践的方面作梳理的。此外,还有中日双方依据自己对对方的认识和理解,分别作比较研究的。所以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却容纳了较丰富的信息,相信会对有志于和有兴趣于此的教育界同仁有所帮助和启示。还需说明的是:本书名为“中日比较”,事实上在研究中,双方学者也时时以对方国家的情况作为思考本国情况的参照,但专门以“比较”为题的研究只有两篇成果,因此比较只是十分初步的。由于双方对对方国家的情况了解还是初步的,因此在把握时可能会有偏失,我们不作硬性修改,以示对学者们现时认识的尊重。

当我们的第一阶段成果问世之际,特别要提到原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教授森田洋司先生,是他用他的真诚和信赖,架起了双方合作的桥梁。而他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映芳教授则是我们之间的联系人。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副教授中生胜美先生多次参加我们的学术会议和工作讨论,担任翻译,尽心尽力;博士生袁齐小姐也同样如此,并在我们访问日本大阪时给予我们热情的帮助。原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教授丰田ひさき先生则为研究开展计划的最初制订出了力。文集的出版,还得到大阪市立大学的资助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杜成宪

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2005年3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中日比较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成宪//(日)深田晴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3065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2.3-53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