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旅人行踪(萧乾散文随笔选集)/盗火者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金说,他的朋友中最有才华的是沈从文、曹禺和萧乾。钱钟书说:“萧乾英文好,有才华。”林徽因当面对萧乾说:“你是用感情来写作的,这很难得。”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称誉萧乾为“鬼才”……

本选集收人了萧乾写于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时间跨度为七十年的三十篇作品,让你重新体味萧乾俊逸的才华。

目录

“盗火者文丛”序

1.文学评论/1

 骚的艺术/3

 小说艺术的止境/18

 比尔布姆的谐谑画/29

 叛逆·开拓·创新/38

 译书并无专利 同行也非冤家/71

——《尤利西斯》第三种译本行将问世有感

 透过晚近中国小说中对爱情题材的处理

看中国创作界的现状/75

2.友情怀念/91

 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93

 巴金与二十世纪/112

 大姐的梦/117

 能爱才能恨/1 19

——为“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而作

 一代才女林徽因/122

 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135

 哭亡友曹维廉/143

 北欧的斯诺/147

——记挪威作家诺达尔·格里格

3.游记散文与回忆录/155

 雁荡行/157

 草原即景/186

 初冬过三峡/198

 万里赶羊/203

 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战中的足迹/219

 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战的观感./230

4.行踪印象/243

 茶在英国/245

 易卜生的《培尔·金特》/251

 受之有愧的殊荣/261

——我与易卜生的《培尔·金特》

 从斯诺的一生看新闻记者的素质/264

 北欧来鸿/281

 欧行冥想录/287

5.人生感悟/301

 唉,知识分子/303

 透过活物看人生/307

 关于死的反思/324

——兼为之唱一赞歌

 八十自省/330

6.文论代表作一种/339

 詹姆士四杰作/341

——兼论心理小说之短长

7.附录/363

 萧乾传略/365

 萧乾著译书目/372

后记/381

试读章节

虽然不少人以为亚里斯多德说的“一切天才,统是忧郁的。”是过于极端,而叔本华又明明地在他底《天才论》里,引出歌德底一席话来:

在单只遭遇幸事的时候,我的诗情是很薄弱的;一度为可恐的不幸所侵袭时,我底诗情这才像烈火一般地燃烧起来,——优美的诗,恰似虹霓般,专从暗淡的深奥处画出;因此,诗才是欢喜忧郁的。这不是天才的自状吗?

再如哄动一时的《苦闷的象征》的著者厨川白村氏,也在他的那部书里说:

一面经验着这样的苦闷,一面参与着悲惨的战斗,向人生的道路进行的时候,我们就或呻,或叫,或怨嗟,或号泣,而同时也常有自己陶醉在奏凯的欢乐和赞美里的事。这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文艺。……因为文艺决不是俗众的玩弄物,乃是该严肃而且沉痛的人间苦的象征。

 其实,这种文艺的认识,在我国也并非没有。远之,两千年前的太史公已在他底自传里说: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这些例子里,史迁所托衬的意思,不过是说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偶然陡然的,而是由生命之颠沛里,所体解出来的。

欧阳修在他底《梅圣俞诗集序》里也说: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之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这里的穷,乃是代表生命之缺憾。他居然勇敢地把“穷”解作诗的来源了。这或许是妄僭吧,但当我们读屈原底作品时,我们便会相信这番话里,是含着相当的真理的。

我所认识的一部《屈原集》,是灌满了脑血,溅满了心泪的。在这灿烂而悲壮的血泪中,立着一位“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英雄;一位“忽反顾以流涕兮”,“心低徊兮顾怀”的情种。他底一部壮烈而凄惨的生命史,整个而深刻地映在他底作品里。

他是因为不能不写,所以才写。因此,他底作品全是真挚的“自我表现”。苦闷在他底内心里熬得不堪了,所以他才把那过了沸点的情感,通过一支秃笔,把那些情感的火星,由笔头进了出来。因此,他底读者不但能明了他外在的生涯,更能认识他内在的心情;不但诵出多少美的心句,更能握着一个伟大的生活力。

假如有人真地要追寻“力的文学”的话,我愿虔敬地把一部《屈原集》放在他的书桌上。

假如“真”“美”真地是艺术的不可少的质素的话,我愿高呼屈原底作品,是伟大而不朽的艺术!P3-5

序言

鲁迅曾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之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荣誉。

在此称谓中,其行为性质之有益、目的理想之崇高与行为方式之尴尬、之被侧目而视,虽成强烈的反差,但其所具有的悲怆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以平常心观之,而不加拔高与崇高化的话,那么,应该说,这种悲怆性与其说是完全来自这种工作与事业本身的内在价值,不如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侧目而视的时代环境与条件所造成的,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说到“火”,“火”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远远并非“革命之火”、“斗争之火”、“造反之火”,并非我们曾亲身感受过其炽热度、其灼伤度、其毁灭性的那种“火”,而是人类从野蛮状况走向文明状况的第一个标志、第一个牵动力。对于人类而言,它首先意味着光亮,意味着温暖,意味着熟食,它代表了文明,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工艺,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光明,代表了思想意识的飞跃,代表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与确确切切的社会进步。

以此观之,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条件下,这“火”,概而言之,就是科学与民主,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方式、新方法。在泱泱古国里,这些东西有多少根基.有多少存货,我们不必妄论,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够用的,于是,就有一个引进的需要。而引进者不过就是古丝绸道上的贩运者,驼队,就是在大江阻隔下的摆渡者而已。鲁迅所指不外如此,并无惊天动地之意,只不过由于中国社会积习甚深,惯性甚大,反倒常常容易引起“侧目而视”,甚至阻力重重,引进者、摆渡者反倒成为“盗者”。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不论引进的通路是否崎岖,不论摆渡的航道是否曲折,这条道路上倒是络绎不绝的。完全堵塞的时日毕竟有限,在这条道路上前者呼,后者应,行者不绝于途,即使也有彻底被杜绝、被根除的时期,但“春风吹又生”,后继者仍踽踽前行不止。于是,一个世纪下来,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盗火者景观、摆渡者景观,这一景观就像古丝绸道上的行者与驼队的景观,值得后人念想,值得后世留存,哪怕只是若干浮光掠影、“断简残篇”。

这便是编选“盗火者文丛”的初衷与立意。

上个世纪,在中国,致力于研究、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并有突出业绩的人士,多如满天繁星,当然,其中更对跨学科文化有广泛兴趣,更对社会现实有人文关切,并常发而为文,产生了社会影响,形成了学者散文此一特定文化景观的才人,其数量相对会较小一点,即使如此,为数亦很可观。以这一景观为编选对象,本应是一项巨型的文化积累工程,然而,在物质功利主义大为膨胀的条件下,人文出版殊为不易,加以版权壁垒的限定更增加了难度。幸有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别是韩继海先生出于无私的人文热情,大力予以支持,得以出版目前的十种,权作为抛砖引玉,以对社会人文积累略作奉献,以其待更有希望的来日。 最后,对各集作者与作者家属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柳鸣九

2004年8月

后记

萧乾(1910—1999),作家、记者、翻译家,蒙族,他是遗腹子,寡母佣工,把他抚养到十一岁时病倒。他半工半读,靠织地毯挣下第一笔工钱那天,她撒手人寰。他还送过羊奶,当过油墨工。上大学后,帮助系主任改卷子,并写稿子来交学费。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杨振声、沈从文、林徽因、巴金的提携和鼓励。

这个集子里收人了萧乾写于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文论、散文、特写、游记、评论、杂文凡三十篇,时间跨度为七十年。巴金说,他的朋友中最有才华的是沈从文、曹禺和萧乾。钱钟书说:“萧乾英文好,有才华。”林徽因当面对萧乾说:“你是用感情来写作的,这很难得。”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称誉萧乾为“鬼才”,说他的散文“畅而美,富于想像,语汇清新,描写生动。在三十年代兴起的新作家中,论才华仅有何其芳与他并比。以游记来说,读了他的《雁荡行》,郁达夫的山水游记更黯然失色了。”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写道:萧乾“在气质上是一个才华俊逸、妙笔生花的散文家……他的审美自体似乎有一种非常灵敏,因而也是多姿多彩的感悟功能,能于人所熟知的事物情景中,捕捉到人所忽视的光色、味道、节奏和哲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诗化的新鲜感”。从本集中所收入的《雁荡行》、《草原即景》、《初冬过三峡》、《万里赶羊》,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特色。

萧乾是二战期间最早采访西欧战场的中国记者,又是其中惟一在大陆落叶归根的。这里选了《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战中的足迹》和《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战的观感》,以飨读者。萧乾去世后,《人民日报》刊载了《萧乾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一文,关于他作为战地记者的业绩,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萧乾同志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记者、翻译家。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写,以满怀正义的激情和锋利的笔触,愤怒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热情讴歌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业绩,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军民。”

这部集子是文洁若和她的外甥黄友文合编的。多亏有黄友文这样爱好文艺的热心亲属,萧乾的遗著才得以络绎不绝地问世。谨在此表示谢忱。

文洁若

2004年9月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旅人行踪(萧乾散文随笔选集)/盗火者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0571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