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莎评史以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分段,对前三者进行了概括和再评论,并对20世纪莎评作了鸟瞰。
| 图书 | 莎评简史/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莎评史以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分段,对前三者进行了概括和再评论,并对20世纪莎评作了鸟瞰。 内容推荐 自莎士比亚在1616年去世以来的近四百年里,有无数的学者给我们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莎评著作。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对莎士比亚的阐释。所以,以现在的观点来对它们进行梳理、比较和重新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本书对莎评史以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分段,对前三者进行了概括和再评论,并对20世纪莎评作了鸟瞰。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新古典主义莎评 /1 本·琼森 /4 约翰·德莱登 /9 伏尔泰 /21 塞缪尔·约翰逊 /25 第二章 浪漫主义莎评 /37 高特霍德·艾弗莱姆·莱辛 /38 奥古斯特·威尔海姆·封·史雷格尔 /42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55 莫里斯·莫根 /61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69 查尔斯·兰姆 /79 威廉·赫兹列特 /89 汤玛斯·德·昆西 /99 第三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莎评 /111 爱德华·道顿 /113 阿尔格农·查尔斯·史文朋 /125 沃特·佩特 /130 奥斯卡·王尔德 /135 安德鲁·塞西尔·布莱德利 /147 弗兰克·哈里斯 /157 萧伯纳 /167 列奥·托尔斯泰 /177 第四章 20世纪莎评概述 /188 现实主义莎评 /188 心理分析莎评 /191 意象研究 /193 新批评 /195 历史批评 /196 神话批评 /197 解构主义/199 新历史主义 /200 女权主义批评 /211 参考书目 /216 试读章节 跟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并没有写过多少莎评。这首先是因为在16和17世纪早期,还没有专门从事文学评论的机构,还没有像今天的大学那样的地方(当时已有大学,但主要从事神学的研究与教育),供养着一大批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没有专门的书评或剧评杂志和专栏。其次,戏剧在当时只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并不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受到有些人的反对。人们并不把剧作家看作是一种可敬的职业,即便一个成功的、可以有相当丰厚收入的剧作家,比如莎士比亚。 尽管英国戏剧在发展过程中从古希腊和罗马戏剧中吸收了营养,但它还是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原始戏剧重新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不是古典戏剧的继续。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戏剧这种文学体裁因为其年轻,还缺乏可敬性。所以,很少有人会把莎士比亚的剧本当作文学来加以评论。但诗歌的情形就不同了。为了让人把他当作一名认真的文人看待,莎士比亚写过许多十四行诗,还有几首长诗,比如《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甚至莎士比亚本人也可能没把自己的剧本当回事儿,因为在他退休回到爱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闲居以后,他也没有修订自己的剧本并把它们结集出版。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这点我们以后再提。 在莎翁的同时代人中,我们只准备提一提本·琼森(Ben Jonson,1572—1637)。尽管他写的莎评不多,但他的意见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最重要的莎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我们还将顺带提到威廉·巴斯(William Basse)。 严格地说,琼森并非新古典主义者。我们并不是为了方便才把他归到新古典主义者里面,而是因为新古典主义者们对莎士比亚的一些主要批评意见,比如莎士比亚的不学和语言的繁缛,都是从他开始的。 本·琼森比莎士比亚晚八年出生,是他的同时代人。莎士比亚现在的名声,远远盖过了琼森。但在当时,琼森可比莎士比亚要风光得多。 琼森有剧作家、诗人、批评家、学者等等头衔。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山立派的文坛盟主;他有一批追随者,包括诗人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和汤玛斯·卡鲁(Thomas Carew)等,他们自称为“本的儿子们”。晚年的琼森是宫廷的宠儿,被封为桂冠诗人,获得国王的恩俸。相比之下莎士比亚从未获得宫廷如此的荣宠,在文坛上也未建立自己的流派。文人生时的荣耀和生后的声名,确实是两回事。P1-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莎评简史/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谈瀛洲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4356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6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61.06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4 |
| 宽 | 141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