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我与本我(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方百年学术经典之一,由西方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性学理论开山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收录《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最后一部标志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成熟构成的汇编著作。

本书适合广大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自我与本我》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期论著汇编,收录了他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揭示了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表象及成因:《超越唯乐原则》指出“强迫重复原则”并揭示了人类生、死本能造成生命之谜的决定因素;《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集体心理学的本质即人类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联系以及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

目录

超越唯乐原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名词对照

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引言

 第一章 古斯塔夫·勒庞谈集体心理

 第二章 关于集体心理生活的其他陈述

 第三章 暗示与性欲

 第四章 两种伪集体:教派和军队

 第五章 更多的问题和工作

 第六章 认同

 第七章 恋爱与催眠

 第八章 从众本能

 第九章 集体与原群

 第十章 自我的不同等级

 附言

自我与本我

 第一章 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

 第二章 自我与本我

 第三章 自我与超我(自我的理想状态)

 第四章 本能的两种类型

 第五章 自我的依赖关系

试读章节

病理学研究已经将我们的兴趣过于专一地带到了被压抑上面。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就自我这个词而言,它在适当的含义中,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那我们应当对自我的研究多感兴趣一点。迄今为止,我们在研究中的唯一指导就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标志,然而最终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区别是多么的模棱两可了。

现在,我们所有的知识全是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甚至只能通过转变为有意识的方法来了解无意识。但是等等,这怎么可能?我们说“将某种事物变为有意识”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做到?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将要开始进行联系的这一出发点。我们已经说过意识是心理机构的“表象”,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将之归结为一个在空间上第一个接触到外界世界的系统的一项功能——所谓在空间上并不只是功能上的意义,在这种场合下,还是结构解剖上的意义。我们的研究太过于将这个感知表面当作出发点了。

所有从外部(感官知觉)和从内部获得的知觉——我们称之为感觉和感情——从一开始都是有意识的。但是那些我们或许以思想进程为名来总结——粗略而不严密地进行——的内部进程呢?它们扮演的是精神能量的替代物,这种精神能量在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中,会在器官内部的某处受到影响产生转变。它们是向着意识形成的表面推进的吗?还是意识在朝着它们前进?显然这是人们开始认真地采用心理生活的空间观念或者“地形学”观念时会遇到的难题之一。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样地难以想象,一定会有第三种选择。

我曾在另一个地方提出过,无意识与前意识观念(思想)的真正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一些未知的物质上进行的,然而后者(前意识)在此之外还与词表象有关。这是表明这两种体系,前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标志的第一次尝试,而不是它们与意识的关系。“一个事物如何变得具有意识”这个问题因此可以更便利地描述为:“事物是如何变为前意识的?”答案则是:“通过与与之对应的词表象产生联系而成的。”

这些词表象是记忆的残余物,而它们之前是知觉,并且就像所有的记忆残余一样,它们可以再次变成意识。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它们的本质之前,我们开始有了一种新的发现,一个成为过意识知觉的事物可以变得具有意识,而所有从内部产生(除开感觉)的任何想要成为有意识的事物必须想办法将自己转变为外在的认知:只有通过记忆追踪的办法才有这样的可能性。

我们将记忆残余看作处在与知觉—意识系统直接毗邻的系统当中,如此,那些残余的情感灌注就可以轻易地从内部延伸到知觉—意识系统的元素当中。我们立刻就会在这里想到幻觉,想到那些最为生动的记忆总是可以同幻觉和外部知觉区分开来。但是我们也会立刻想到,当记忆被记忆系统中仍存在的情感关注恢复时,以及——相反地——当情感关注不是仅仅从记忆追踪中向知觉元素散开来,而是完全地跨过去时,与知觉并没有明显区分的幻觉就会产生了。

词语的残余从根本上是来源于听觉的知觉,因此前意识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官来源。词表象的视觉成分则是次要的,通过阅读获得,并可以在一开始时放在一边。因此除了聋哑人以外,词语的运动印象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表明作用。从本质上来说一个词语归根结底是一个之前所听到的词语的记忆残余。

当这些残余是一定的事物时,我们一定不能因为对简单化猜想的喜好就忘记了视觉记忆残余的重要性,或者否认在视觉残余的恢复中,思想进程变为有意识的可能性,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对于梦和幻想的研究正如瓦伦东克的观察展示出来的那样,可以给予我们一种关于视觉思考的特性的观念。我们认识到在视觉思考中成为意识的东西只是思想的具体素材,并且这个素材里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被给予视觉表达的,它们乃是专门描述思想的东西。因此,形象思维只是一种极不完全的成为意识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它也比词语思维更接近于无意识进程,并且毫无疑问它在个体发生方面和语系发生方面都要比后者出现得更早。

再回到我们的争论上来。因此,如果这是某种完全无意识的事物变为前意识的方式,那我们如何使一个受到压抑的事物变为(前)意识这个问题就可以这样回答:通过在分析的工作中提供前意识的中间关系来做到这一点。因此意识是停留在它所处的位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无意识并不会上升成为意识。

外部知觉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易懂的,然而相反地,内部知觉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的研究调查才能发觉。它再一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将全部的意识归结为一个简单浅薄的意识知觉系统是否是正确的。

内部知觉会产生最多种多样的感觉进程,当让也会产生出现在心理器官最底层的感觉进程。我们对这种感觉和感情知之甚少,那些属于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系列问题也将仍会被看作它们最好的例子。它们比产生于外部的知觉更为原始、更为初级,它们即便在意识模糊不清时,依然可以产生。我曾在别处表达过我关于它们更大的经济重要性的观点和对于这一点的心理玄学的理由。这些知觉是多室的,如同外部知觉一样,它们也许是在同一时间产生于不同的地方,也许因此具有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特性。

P181-18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我与本我(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涂家瑜//李诗曼//李佼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11078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6199940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