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刨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打开本书,你将了解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 图书 |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文史知识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刨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打开本书,你将了解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内容推荐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比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本书是该丛书之一《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目录 钟敬文/序:节日与文化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一)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 (二)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体系 (一)汉魏民众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 (二)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 (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 (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二、“闹元宵”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 四、祭墓与踏青 五、“四月八,拜菩萨”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 十二、冬至大如年 十三、醉司令 十四、腊鼓鸣 春草生 余论:古今岁时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文史知识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萧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3182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6 |
| 出版时间 | 2002-03-01 |
| 首版时间 | 2002-03-01 |
| 印刷时间 | 2004-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39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