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忠诚胜于能力
内容
编辑推荐

忠诚是神圣的,并不是一种可以随便付出的情感。如果你不打算忠诚于一个企业,就不要随便选择它,如果你忠诚于一个企业,就不要轻易离开它。一本传递老板心声的图书,一本体现员工价值的图书;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协助老板塑造企业凝聚力,诠释忠诚,注解能力,一本塑造公司员工职业精神的必读书。

内容推荐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本书强调忠诚是一种义务,与公司共命运,为荣誉而工作,用生命去执行。

本书诠释忠诚,注解能力,适合每一位管理者及被管理者阅读,是最精练的员工培训读本。

目录

序言 世界500强选人的第一标准

Ⅰ 忠诚是一种义务/1

 忠诚胜于能力/3

 忠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16

 忠诚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3

 忠诚是一种义务/31

 忠诚的最大受益人——自己/38

 忠诚不是愚忠/46

Ⅱ 与公司共命运/55

 与公司共同成长/57

 与老板同舟共济/67

 永远忠诚于企业/78

 付出越多,机会越多/88

 不要频繁地跳槽/97

Ⅲ 为荣誉而工作/105

 为荣誉而工作/107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114

 不给自己寻找借口/128

 从合格到卓越/137

 像老板一样热爱公司/145

Ⅳ 用生命去执行/157

 忠诚是执行的最大动力/159

 你在为自己工作/169

 团队力量来自忠诚/175

 别为自己鸣不平/183

 履行职责是最大的忠诚/188

试读章节

忠诚胜于能力!

然而,让我们感到万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忠诚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

的确,战场上直接打击敌人的,是能力,商场上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也是能力,而忠诚,似乎没有起到直接打击敌人和创造效益的作用。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人们重能力轻忠诚。

人力资源考官在招聘新职员时,关注的总是“你有什么能力”、“你能胜任什么工作”、“你有什么特长”之类关于能力方面的问题,而很少关注“你能融入到我们公司的文化中吗”、“你认同我们公司的理念吗”、“你如何理解对公司的热爱”等关于忠诚的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才”的含义。人才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社会人才,这种人有能力有才华,从各种指标上看都是人才;一种是企业人才,他是人才,他能够为这个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社会人才和企业人才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足以同化一个从社会上招聘来的人才,这个人才就无法成为“自家人”,他最终不能为企业所用。

主管们在分派任务时,也无意识中犯着类似的错误。他们过分强调下属“能够做什么”,而忽视了下属“愿意做什么”。

一个下属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B级人才办A级事情”,“用A级人才却办不成B级事情”。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固然是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这个人才是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下属”或“员工”。

单纯强调能力的倾向是非常可怕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乏具备超强个人能力的社会渣滓,凭着个人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很多公司的招聘审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商业报道:某某公司的销售人员卷款潜逃,某某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把公司的技术秘密泄露给了竞争对手,某某公司的高层主管跳槽带走了公司一大批人才。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事件的主角能力有余而忠诚不足。正如海军陆战队队员不忠诚可能危及国家安全一样,企业员工不忠诚则可能危及企业生存。

当然,忠诚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忠诚,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而业绩又是要靠能力去创造的。比如一个天天跪在你面前表示忠诚于你,却不肯为你做一点事,你稀罕这种“忠诚”吗?你愿意因为他“忠诚”而把他养起来吗?

还在海军陆战队的时候,洛里·西尔弗就习惯于用图形来表达忠诚与能力的关系,后来,到了企业界从事企业管理和管理顾问,这个习惯还保持着。

无论是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还是一名企业员工,其能力和忠诚都是动态的。作为企业主管,必须关注这一动态,并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控制这种动态。

一般来说,处于成长期,并且被公司关注或重点培养的人才,忠诚和能力都会与日俱增,如图1所示,可以称之为“忠诚、能力成长型”。其余的人则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与时俱进,忠诚度却不断降低,如图2,可以称之为“忠诚疲劳型”;二是忠诚与日俱增,能力却在退化,如图3,可以称之为“技能落伍型”;三是忠诚下降,能力也在下降或退化,如图4,可以称之为“忠诚、能力弱化型”。

在任何一个企业里,“成长型”是少数,他们将成为企业的骨干或精英。“忠诚、能力弱化型”也是少数,他们将被公司淘汰。“忠诚疲劳型”和“技能落伍型”属于大多数。“忠诚疲劳型”可能出现跳槽,或者丧失工作激情,对工作消极应付,缺乏责任心。“技能落伍型”则可能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类人的取舍常常令人力资源主管头痛。这类人最终被淘汰,即使没有被淘汰,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失败的老板常常只关注到了“成长型”员工,而忽视了其他几类人。事实上,在“忠诚疲劳型”和“技能落伍型”的人才中,有很多人才稍加培养就可以成为成长型人才。(P9-15)

序言

最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进入最优秀的企业。这不仅是因为优秀企业的待遇好,更重要的是优秀企业能够为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人才在这样的企业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比如,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其个人价值,就远远高于一个不知名企业副总裁的个人价值。

优秀企业对人才究竟有哪些要求呢?这是每一个想进入优秀企业的人所关注的问题。

最成功的企业,需要最优秀的人才。如何使自己优秀起来,在我们这个社会基本上已形成共识,那就是要有尽可能高的文凭、丰富的实战经验、成功的案例,具备尽可能高的综合素质,最好还要有跨国工作经历等等。

于是,人们忙着“充电”,每所大学里都可以看到很多为硕士或博士学位刻苦钻研的人。每一个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的机构里,也总是人满为患。各种管理类书籍也被经理人争相阅读,于是造就很多管理畅销书。一些没有财力或能力“充电”的人,干脆就搞个假文凭,从形式上把自己的“电量”提高一个或数个档次。甚至,为了打动优秀企业的招聘考官,近些年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越来越有分量,极力强调甚至渲染自己的能力,有时甚至不惜瞎编乱造。

优秀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不是出于找工作的需要,而是出于了解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需要。

在对进入2003年世界500强名单的企业用人标准进行研究时,我发现,这些企业非常强调个人知识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已经不是在寻找人才,而是在寻找“专家”——在某一方面达到顶级水平的人。事实上,各个岗位都需要“专家”,销售岗位需要营销专家,技术开发岗位需要技术专家,财会岗位需要财务专家,文员岗位需要办公事务专家……比如,能够进入通用电气,并在通用电气立足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专家”,即使一个文字录入员,其水平也必须达到“专家”水平,即录入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做出的文档最精美。在这种世界顶级企业里,能力差的人,在最不受重视的岗位上都是无法混下去的,因为每一个岗位旁边,都有世界级的“专家”在排队等候,稍有一点不称职,就会被他人替代。

那么,是不是只要达到专家级水平,就一定有资格在500强企业中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呢?不一定。因为这些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是具有忠诚的专家级人才。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忠诚,在这些企业里,忠诚是胜于能力的,你有专家级别的技能,但如果缺乏忠诚,你就不可能进入这些企业。

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但有才华而又忠诚的人却不多。只有忠诚与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世界500强企业所需要的。那些目光盯着优秀企业,做梦都想进入优秀企业的人,在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的时候,却忽视了对忠诚的培养。结果,我们这个社会上游荡着一批能力超群却又忠诚不足的“人才”,他们惟利是图,目光短浅,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到500强企业里创造价值,而是首先计算自己的报酬。在他们眼中,与之朝夕共事,给他们工作、给他们机会的老板,还不如大街上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当受到老板批评时,他们敌视老板,甚至把公司的商业秘密公布天下,使企业遭受一些损失。企业发展了,这些人会认为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与老板讨价还价,或心存妒忌。

我有一位美国朋友,他叫洛里·西尔弗。有一天,我向他谈起团队忠诚这个话题,他立即对我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世界上最忠诚的团队!”

洛里早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从一名士兵升到少校,他对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忠诚”有着深刻的体会。

海军陆战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是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要在这个部队中生存,除了要具备世界第一流的作战技能以外,还要具备忠诚的素质,忠诚于国家,忠诚于部队,忠诚于上级,忠诚于战友,忠诚于自己。“永远忠诚”是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箴言,正是忠诚成就了这个世界顶级作战团队。

在结束军旅生涯后,洛里进入企业界,先后在不同的企业工作,也给不同的企业做管理顾问。有一段时间,他为一家企业主持人才猎取工作。在2003年的财富500强中,那家企业排在前十位。这样的企业,自然人心所向,他们的招聘启事一出来,便有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应聘。

“在招聘过程中,我感到非常遗憾,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通过了严格测试的人,最终却没有被聘用,因为忠诚度测试不过关。”今年5月的一天,洛里来到中国,在喝咖啡时他这样对我说。

他们测试忠诚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业试题,也有随意性的谈话,甚至在很多时候,虽然已经被测试了,本人却不知道。这些被判定为忠诚度不够的人,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强调薪水,而不太关注岗位要求以及自己是否胜任工作。

第二,为了得到某个岗位,自己一味地承诺,却不关注这个岗位的职责。

第三,诋毁原来的雇主或上司或同事。

第四,不关注未来,只注重眼前。

第五,个人意识强烈,忽视团队忠诚。

第六,个人“保护”意识很强,习惯于本能地逃避责任。

在和洛里交谈的过程中,我想起自己以前创作的一个寓言故事,叫“一片森林的罹难”。它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忠诚”。失去忠诚的人非常可怕。

一个夏日,森林里一棵大树的一根分枝被闪电劈下来,然后被山洪卷入了一条大河。

在大河下游的平原地带,树枝抓住水草,好不容易才爬上了沙滩。恰好一个农夫经过,他把树枝扛回了家。

“我将得到重用,说不定把我做成华丽的家具哩!”树枝大喜过望。  然而,农夫却把它扛进了厨房,准备作柴薪。看着灶堂里熊熊的大火,树枝慌了,忙说:

“先生,留下我吧,你把我烧了,煮不熟一锅粥,把我留下,你却可以得到更多更多。”

“是什么意思?”农夫问。

“我知道一片很大的森林,你如果把我做成斧柄,再给我配上斧头,我将带你找到森林,并帮你砍伐。”此时,它已不敢再奢望被做成华丽的家具了。

“那好吧。”农夫应允道。

树枝于是成了圆滑的斧柄,与斧头称兄道弟,而且直接与农夫的手相握,深得农夫赏识。它与斧头、农夫一道,来到它生长过的森林。

它最了解树木,因此斧头砍中的总是树的要害;它最清楚森林,因此每一棵树都没有逃过杀伐的灾祸。

就这样,一片森林罹难了,罹难于它的同胞……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是一片资源丰富、生机勃勃的“森林”,但没有哪座森林能够承受不忠诚者的背叛,这是所有优秀企业向不忠诚者关上大门的原因。别以为有本事,就可以走遍天下,忠诚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洛里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和他告别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企业员工都如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那样,既有超一流的个人技能,又有超一流的忠诚,企业怎能不强大呢?

我决定认真研究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忠诚。在洛里的帮助下,我收集到大量的有关海军陆战队的文献资料。在研究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海军陆战队的忠诚理念,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忠诚事迹,非常有助于培养忠诚。同时,这些理念也值得企业用于员工培训。这是诱发我写本书的原因。如今,本书终于成稿了,我期待着它给予每一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帮助。

在完善和提升个人素质时,每一个人都应当记住“忠诚胜于能力!”服务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铭记“永远忠诚”的行为准则。作为企业经营者,也应当以“忠诚”作为寻找、筛选、提拔和任用人才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拥有一批永远忠诚的员工,是企业进入世界优秀企业行列.的基本保证。当然,超一流的忠诚和超一流的技能一样,不是天生的——虽然忠诚在一定程度上和个人的先天品质有关,但它们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培训等方式来实现。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是没有人来提高你的忠诚度的,它更需要你自己加强修炼。

感谢您的关注!我相信您手中的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阅读。

欢迎您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的信箱qiuqingjian@163.com。同时,我要感谢协助我完成本书的同志,他们为本书的录入、修改、考证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是:黄雪丽、邱庆路、刘先明、陈德勇、肖世进、万瑞征、董奇、罗科、李中清、张峰、杜红、单鸿亮、刘继、罗艳、陈天保、王星钊、李翔、李旭、黄晓玲、刘本安、蔡谷华、胡晓、谭璇、朱维、陈明莉、李桃桃。当然,尤其要感谢洛里·西尔弗少校,他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邱庆剑

2004年冬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忠诚胜于能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庆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156352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49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28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