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错箱记(精)/文汇名译名著
内容
试读章节

有时,他也在那儿慨叹“通蒂会”跟他的关系。“都是因为那个会,”一天下午他这样嚷着说,“不然他决不要留住我。那我就能做一个自由人了,珠丽雅。我可以很容易靠演讲来养活自己。”

“那是一定的,”她说,“他剥夺了你这种娱乐,我就觉得这也好算是他最缺德的一件事情。猫岛①(是这么叫的吧?)那儿许多好人那么看重你,写信来请你给他们做一次演讲。我还以为他总会让你到猫岛去哩。”

“他是一个傻瓜,”约瑟夫嚷道,“像他的处境,四周简直哪儿都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生活奇观,然而看看他从中得到的好处呐,他最好还是困到棺材里去吧。你想他有多么好的机会呀!换了任何一个青年,得到这种机会,真要开心得跳起来啦。只要他愿意听,我能告诉他的见闻是说也说不尽的哩,珠丽雅。”

“亲爱的,不管你说什么,可千万不要太激动,”珠丽雅说,“因为你知道,倘若你有一点不舒服的样子,别人就会把医生请来了。”

“的确不错,”老人低声下气地答着,“我来做一点研究工作平平气吧。”他用拇指翻动着那一长排笔记簿。“我不知道,”他说,“我不知道(因为我看到你手头正忙着)你是否会有兴趣——”

“哦,我当然有兴趣,”珠丽雅嚷着说,“把你的精彩的故事念一篇给我听吧,那才对啦!”

他于是把一本簿子拿下来,急急忙忙把眼镜架上鼻梁,好像不让别人有打消原意的机会。“我打算念给你听的,”他一面说,一面一页页地翻阅,“是跟一个荷兰旅行向导的一段非常重要的谈话的札记,那人名叫大卫·阿巴斯,这字是‘修道院长’一字的拉丁文①。所得结果证明我的钱花得很值得,花钱是因为阿巴斯起先显得有些不耐烦,我就受到感应(我知道这种说法很奇特),要负担他的饮酒费。札记大约只有二十五页长。对啦,就是这一段。”他清了清喉咙,念起来。

这段访问记,五百分之四百九十九是芬司贝莱先生(按照他自己的记载)的话,摘录阿巴斯的简直一句也没有。珠丽雅觉得毫无兴趣,她并不是非听不可;然而对于那个不得不答话的荷兰旅行向导说来,当时一定完全像在做噩梦一样。他似乎靠了频频向酒瓶求助才使自己安定下来;甚至(到末了)他终于不再依靠约瑟夫的小恩惠,宁愿自己出钱叫一壶。在这份记录里,一种陶然微醺的效果至少可以看得出:阿巴斯忽然心甘情愿地出来作证了;他开始自愿透露一些话了,在缝衣的珠丽雅刚抬起头来,好象微微一笑的时候,摩立斯冲进了家里,一个劲地喊着二伯父,一口气地闯入休息窒,高举的手里摇着一份晚报。

他的确带来了重要新闻。陆军中将格拉斯哥·毕加爵士,这位“印度星勋位司令官爵士”①,“迈格尔圣徒乔奇圣徒勋位司令官爵士”②等等,他的逝世消息宣布出来了,那么“通蒂会”里那一大笔款子现在只是芬司贝莱兄弟两人之间的事了。摩立斯的机会到底来了。他们兄弟俩向来不和睦,这是事实。那时,麦斯特曼听说约瑟夫到小亚细亚去了,深表不满。“我说这简直是胡闹,”他这么说,“你瞧吧——下次我们就要听到他到北极去了。”等旅行家回来,这种讥讽话又传到他耳中。那一次,麦斯特曼纵然得到坐在讲坛上的邀请,都拒绝去听那篇《教育之宗旨、目标、意义与价值》的演说,是搞得最不痛快的一次。从这以后,兄弟俩没有见过面。不过在另一方面,他们也从来没有公开吵过架,约瑟夫(遵照摩立斯的命令)总能放弃他做弟弟的特权;麦斯特曼生平享有不贪和公正的好名声。这样一来,现在双方妥协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摩立斯忽然看见自己收回了七千八百镑,并且摆脱了动荡不定的皮革生意,因此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堂兄迈格尔的事务所里来。

迈格尔是个在社会上有名气的人。年纪很轻的时候即已投身法律界,差不多不仗谁的支撑,就成了一个经手暧昧事务的贩子。大家知道他能承办没有胜诉希望的案子;大家知道他能从石头里挤出证据来,也能从金矿里挖出好处来;因而,在他的事务所里进进出出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是还只剩下一点名誉没有丧失、而现在发觉这剩下的一点正岌岌可危的人,都是交友不慎,结识了歹人的人,或是体面攸关的信件落在别人手里的人,或是被自己的管家勒索的人。迈格尔在私生活方面是个寻欢作乐的人;但是他在事务所里见到的令人胆寒的事,大概很有力量使他头脑清醒,因为大家知道(在投资事务上)他宁愿殷实可靠,而不愿冒险一逞。尤其可以看出他这一点的,是他平生始终不渝地嘲笑芬司贝莱的“通蒂会”。

所以摩立斯到他堂兄面前来的时候,一点都不担心事情的结果,他兴冲冲地把他的计划讲了出来。这位律师耐心听了将近一刻钟,让他滔滔不绝地谈完那些明显易见的好处。然后迈格尔站了起来,一边按铃叫书记,一边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话。

“不成,摩立斯。”

尽管这位皮革商说情说理,又天天跑来说情说理,都没有用。他提议拿出额外酬劳一千镑、二干镑、三千镑,也没有用;他以约瑟夫的名义提议只要总额的三分之一就算了,也没有用。回答依然是一样的:“不成。”

“我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最后说,“你对我提出的理由没有任何答辩,你没有一句话好说。照我看,我相信这是存心作对。”

P8-11

后记

史蒂文生是十九世纪末叶英国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十九世纪初叶,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盛极一时,出现了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等伟大作家。到了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时期,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放异彩。十九世纪后半期,现实主义传统由乔洽.爱略特、梅瑞狄斯、勃特勒及哈代等继承;与此同时,史蒂文生则以其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为丰富的英国和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笔珍贵的遗产。

史蒂文生的全名是罗伯特·路易斯·贝尔福·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Balfour Stevenson),后来略去了其中的“贝尔福”,这是他母亲的姓氏。他于一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诞生于英国爱丁堡市。他的祖父罗伯特.史蒂文生、父亲汤玛斯·史蒂文生和几个叔父都是土木工程师,在英国沿海的灯塔建筑方面有特出的成就。汤玛斯还曾因为科学上的贡献,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会长。他十分希望他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一八六七年,便让十七岁的路易斯进了爱丁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可是路易斯从小对于文学艺术有特殊爱好。他后来说:“我整个儿童时代和青年时代,是出名的懒散,并被指为典型。然而我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忙着,那就是练习写作。我的N袋里总是装着两个本子,一本是阅读的书,一本是写作的簿子。”因此,进了大学两年以后,他便向他父亲提出要研读文学的想法。他的父亲大失所望,不允所请。作为折中的办法,让他改习法律。一八七五年,他通过毕业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但是,即使在律师图书馆里等待受理诉讼案件的时候,他还是忙于写作。学生时代,他已经发表了许多篇游记、评论和杂感。一八七七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第二年,出版了一本游记《内河航程》;又过一年,出版了两本书:《塞文山脉骑驴旅行记》和《人与书散论》。

史蒂文生自幼体弱多病,需要易地疗养,这对于他的律师业务是不利的;加上做律师本非所愿,他在出版了几本书以后,终于放弃了律师业务,专门从事写作。

一八七六年,多次到法国旅居的史蒂文生在巴黎市郊遇见了美国人法妮·凡·德·葛瑞夫特女士。那时她是过着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的奥士本太太,带着一子一女不远千里到欧洲来为她自己和女儿求师学画。史蒂文生和她认识以后,发生了感情。过了四年,葛瑞夫特女士离了婚,终于在旧金山和远涉重洋、横越美国大陆赶来的史蒂文生结为夫妇。

从一八八〇年一直到一八九四年史蒂文生的一生的最后时刻,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胸膜炎、白喉、肺病交相袭扰着史蒂文生,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在各地奔波,寻找适合疗养的地方。一八八八年,靠了《错箱记》这本书的收入的保证,他们租用了一艘九十五英尺长、载重量七十吨的纵帆船“卡斯科”号,雇请了一位船长,几位水手和一位中国厨师,从旧金山出发,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向南航行数千英里,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遍历了马克萨斯、土阿英土、塔希提、夏威夷、吉尔帕特等岛屿,最后于一八九一年定居在萨摩亚群岛的首府阿皮亚,在该地购置了一所住宅,取名“微立玛”,按该地土语这是“五条溪流”的意思。

萨摩亚当时受到英国、德国和美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富于正义感的史蒂文生完全同情善良的土著人民。他斥责白人政务长官。“卑鄙、懦怯、寡廉鲜耻,这是对待野蛮的所谓文明的典型姿态。”他的正义立场开罪了殖民官吏,官吏们和某些白种居民对他敬而远之,甚至胁迫他。但是萨摩亚人民对他十分爱戴。有八位酋长去拜访了这位“图西塔拉”(土语是“文学家”的意思),提出替他修筑一条从公路通往他的住所的“感谢之路”。在这条路完工的纪念宴会上,史蒂文生发表了鼓舞当地人民反抗白人的热情洋溢的演说。他说:“……这又是奸恶的白人伸出掠夺的双手来的时候了。手里拿着测量器的家伙一定会来到各位的村庄。考验各位的时机就从这时开始,到底是真金呢,还是铅屑?”

……

芬司贝莱三兄弟从小由父亲出钱,加入一种叫作“通蒂会”的养老金组织。按照规定,最后死者得到其公积金。入会时共有三十多个儿童,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淘汰,活下来的只剩下芬司贝莱家的老大和老二两兄弟。老二约瑟夫曾经因亏空了老三一笔钱,老三的儿子摩立斯和约翰便把二伯父看管起来,怀着厌恶和憎恨的心情把他好生供养,切望他成为寿命马拉松竞赛中的冠军,好取回那笔欠款。约瑟夫受不住那种拘束的生活,趁一次火车失事之机溜之大吉。两个侄儿却误认了一具尸体,把它装在木桶里,企图封闭他们认为的二伯父的死亡的噩耗,以便保留取得那笔养老金的权利。老大的儿子律师迈格尔知道了其中奥秘,把他们大大捉弄一番。最后,整个故事以皆大欢喜的场面作为结束。

像这样的题材,本来也可以如同现实主义作家所做的那样,把它写成带有揭露社会问题、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倾向的作品;但是这本书的两位作家还是把他们的材料作了史蒂文生式的处理。应该承认,他们的劳动的成果是值得称赞的。它的构思巧妙,结构完整,兴味浓郁,文笔生动,的确可以认为在这一类幽默小说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无怪乎这本书在英美一再重印,也无怪乎直到这本书在开始问世的半个多世纪以后,还存在所谓《错箱记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引用书中的隽言妙语。

虽然作者们把他们这本书只看作是一幅山水画,一首轻音乐,或者一出热闹的喜剧,提供给人们作艺术欣赏,而不打算使它具备社会意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透过他们创造出来的万花筒式的引人的画面,得出自己的体会。那就是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变得多么荒谬和愚蠢,可笑和可怜。

在二十多年前,本人偶然购到这本原著。当时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要出版好几本史蒂文生的作品,姚叔高教授和本人合作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并于一九五五年出版,以后又由新文艺出版社重印一次。姚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是一位法学专家,在英文方面,本人得到他很多教益。不幸,他已于一九七八年,七十八岁的时候病逝。想不到译本初版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云南人民出版社希望修订重新出版此书,修订工作只能由渐入老境的本人来独力完成了。人事沧桑,令人感叹。这次增译了二篇序文,增加了这篇译者后记,以期对读者了解史蒂文生、奥士本及本书有所帮助。这些材料和关于史蒂文生生平的材料都是在译本初版以后,本人留意搜集到的。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居然能失而复得,真是一件幸事。

热诚期待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吴钧陶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上海。

目录

作者小序

斯蒂文森夫人序

牛津版序

第一章 摩立斯的疑窦

第二章 摩立斯的行动

第三章 演说家逍遥自在了

第四章 行李车里的司法官

第五章 葛地虹·福锡斯先生和庞大的箱子

第六章 摩立斯的折磨:第一期

第七章 威廉·邓脱·匹脱曼向律师求计

第八章 迈格尔·芬司贝莱的假期

第九章 迈格尔·芬司贝莱假期的辉煌成就

第十章 葛地虹·福锡斯和百老沃大钢琴

第十一章 音乐大师詹姆生

第十二章 百老沃大钢琴的最后一瞥

第十三章 摩立斯的折磨:第二期

第十四章 威廉·本脱·匹脱曼的好消息

第十五章 伟大的范司回家了

第十六章 皮革店最后的改组

译者后记

序言

桂国强

经过编辑团队的不懈努力,汇集了国外优秀文学名著的《文汇名译名著》第一辑十卷本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欣慰之余,不由得想起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优秀的文学是全人类的。”确实,作为一家为诸多读者所喜爱的出版社,我们理应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民族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奉献给中国的读者,共享人类的精神财富。

我们之所以将丛书定名为《文汇名译名著》,在很大程度上是藉以表达我们对那些为翻译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翻译家由衷的敬意。我们认为,要让中国读者最精准地读懂、理解一部外国名著,尽享名著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优美意境……如果没有翻译家高超的翻译水准和忘我的工作状态,那无疑是不可思议的。屈指数来,在中国,举凡在读者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名著,几乎每一部都倾注着翻译家们的汗水与智慧!

《文汇名译名著》丛书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我们将不定期、规模化地推出由我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的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文学名著,适时奉献给读者。在策划、组稿、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翻译家及其家属的热情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史蒂文生、奥士本所著的《错箱记》是一个装尸体的木箱被调换送错了的离奇故事。

摩立斯与约翰为了得到二伯父的一笔养老金,便把他看管起来,望他长寿。二伯父约瑟夫却受不了这拘束生活,趁一次火车出事之机逃之天天,摩立斯兄弟误认了一具尸体,认为二伯父已死,便将尸体装入一只大木桶运回家去,企图封锁消息,制造二伯父未死的假象。谁知尸体在运送途中被人调换,在不同的人手里推来送去,加之摩立斯的堂兄从中作祟,演出了一幕幕令人绝倒的笑剧,酿成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

编辑推荐

史蒂文生、奥士本所著的《错箱记》讲述:芬司贝莱兄弟从小加入通蒂会养老金组织,按规定,最扣活着的人将得到其公积金。数十年后,活下来的只剩芬司贝莱家风烛残年的老大和老二。老二约瑟夫曾挪用了老三一笔钱,老三的两个儿子摩立斯和约翰便把仔看管起来,巴望他成为后死者,好得到养老金。约瑟夫受不住这拘束生活,趁一次火车失事之机溜之大吉,而摩立斯与约翰误认为一具尸体,以为二伯父已死,便把尸体装在一只大木桶里,企图封锁消息,结果木桶在运回途中被调错了,尸体在别人手里推来送去,演出了一幕幕令人绝倒的笑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错箱记(精)/文汇名译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史蒂文生//奥士本
译者 吴钧陶//姚叔高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3960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5009325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