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映城志(电影中的城市)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电影和城市的游历,一次源于想象的双重生活体验。这是一本电影随笔集,作者将城市看做一个焦点,将电影看做另一个焦点,借助城市本身的生命和历史,分析电影赋予她的第二重生命,作者在其间讲述了彼时彼地有关电影的人与事,试图让人们了解电影是如何赋予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以新的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城市为目录的电影随笔集,作者将城市看做一个焦点,将电影看做另一个焦点,借助城市本身的生命和历史,分析电影赋予她的第二重生命,作者在其间讲述了彼时彼地有关电影的人与事,试图让人们了解电影是如何赋予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以新的意义。关于本书的阅读是一部关于电影的和城市的游历,是一次源于想像的双重生活体验。

目录

序 烟火  l

东京 虚无的进程  1

巴黎 中产阶级的法国香颂  31

汉城 孤独频盗  63

台北 寂寞凌迟  91

香港 明明不是天使  119

慕尼黑 重返6l号公路  141

马德里 情欲汪洋中的一条船  165

德黑兰 第三世界的樱桃地  193

莫斯科 诗意的逻辑  219

看不见的城市  257

后记  305

试读章节

香港的魅力,不在于置身厚盾襁褓中的母语魅力,而是一种荒岛求存的再生魅力。它吸收养料如一只巨大的海绵体生物。从英国文化那里吸收了英伦摇滚、青少年次文化、新机场客运大楼和新九广铁路客运站;从美国那里吸收了好莱坞、迪士尼主题公园、Hip—Hop、Jazz—Punk、贝聿铭的中银大厦、SOM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从东瀛那里吸收了卡拉OK、日本跳舞音乐、安室奈美惠的染发、滨崎步的豹装、HITOMI的男式内裤、手提电话、数码相机、曾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Tamagochi、港岛的铜锣湾和九龙旺角商业区的日式的百货公司、《游园惊梦》或者《我爱厨房》或者《不夜城))……中的日本艺人(哈日同时也被日哈),如《悠长假期》最后一幕的山口智子,穿着婚纱奔跑在波士顿的大街上(这本来是属于香港爱情片的经典镜头);还有从韩国那里吸收的K—Pop、韩剧、韩国街(金巴利街)、尖沙咀新港中心A6张柏芝时装店(韩国时装品牌“A6"’以其花哨艳丽夺得港人眼球,更甚日本的20471120)、猪蒙眼“贱兔”玩偶、金马伦道的“草苑”和美丽华中心“新罗宝”的“正宗韩国料理”……

但是香港的魅力,也形成了它的隐患。因为吸收速度迅疾,刚刚流行的旋风还未停息,另一股飓风又已经来临,像沙漠中的沙砾,“风”成了雕塑师,不可确定性和变幻莫测成了“主题”,浅藏在沙砾底下的任何思潮都根本来不及巩固,也找不到安全地基,就行将摧毁。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两生花”、“香港部落”、“音乐传讯”等独立厂牌推出的唱片里,虽然sample技术或者其他手段的电子(音乐)技术完全合乎潮流,但是听起来却像是“扒带”音P121乐;为什么在谢霆锋、冯德伦、夏永康等青年新锐导演那里,看到的只是“实验电影”的几缕羽毛,而香港业余MV自拍大赛作品《神经花园》还忙不迭地向羽毛“致敬”。P122

序言

一个朋友从巴黎回来,说起在那里看烟火的情形。或许是烟火太过壮观,而显得夜空特别地低。等到烟火散尽,留在眼底的只有几点火星。他说,那一刻就觉得宇宙是地球深夜的一场烟火,忽然就理解到原来卡拉克斯是真的,《新桥恋人))是真的——那就是巴黎。读完《映城志》,心底也蓦然生出幻象——电影和文字就是梆梆的烟火。

初看《映城志》时,出乎我的意料——一本讲“电影与城市”的书,竟然没有想像中能见到的街道和人潮汹涌,没有高楼和灯火辉煌,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十里洋场。梆梆笑言她没有去过这之中的多数城市,那些具象、建筑或者人群对于她而言是看不到的。她写的,只是她在电影中看见的城市——“私有爱的城市”、“蓝调共和的城市”、“怀旧的城市”、“不溶解性的城市”,甚至“鬼之后的城市”、“一头猪的城市”等等。

她写了某个地方的某些电影、某些电影人、某些电影精神、某些电影气质,她把它们重叠起来,搭成一座座“城市”——映在电影里,映在她眼底的“城市”中。

读她的文字总是在痛快的感觉之外,另有一种迷离。她没有那种作态,不讲那种小资情调。慕尼黑,她写一段公路和一个妄想狂,写本雅明和鲍勃·迪伦;香港,她写一种“观影方式”和一群天使,写西西在《浮城志异》里说的话,忧患于塞林斯《发展的幻象》之中。

她恣意地游走在“用文本的衍生而构筑的符号化城市”里面,让我们跟随着她观看、迷失、找寻。她也写到“Lanc6me的睫毛膏”、“Make up For EVer的唇彩”、“狭鸥亭洞的衣服”、“chaneI的包装纸袋”以及安室奈美惠的染发、滨崎步的豹装、HlTOMI的男式内裤……她写这些的时候,是如此冷静,让你觉得物化的城市不过是一场迟早要醒来的梦。

文字,在她写到醚味弥漫的时候,总有一种冰灼的快感。

她看到的城市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和我的也不一样。就如同卡拉克斯的巴黎和雷诺阿、雷内·克莱尔的巴黎不一样,和特吕弗、戈达尔、阿伦·雷乃的巴黎不一样,同样也和马修.卡索维茨的巴黎不一样。

其实每个人只能看到城市的某一面,也只能想像城市的某一面,无论你生活在其中,还是生活在别处,无论是街道上的,还是胶片上的。所以,她的城市是你没有见到过的。

《映城志》里的那些城市只是那些城市的一个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单维度的。使它真正立体起来的,是那些我们热爱的文字和电影。

她把它们书写出来,并搭建在纸上。

卫西谛

2003年于南京

后记

写这本书,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还是别的什么目的,我也说不清楚。总之,它的初衷是建立在“想像”的基础上的,以城市为目录,记录一些我感兴趣的电影和我为之忧患的人世变迁,这听上去有很多不妥之处,但是看上去可能未必如此——这是最乐观的假设。  

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萧恩明小姐,她是这本书最早和最终的支持者。同时也感谢西祠胡同后窗看电影讨论版版主戈达尔,他非常耐心地为这本书进行校对。还有让我永远信赖的好朋友绿子,《电影+2002>)的主编卫西谛,巴黎电影房间的影评人大旗虎皮,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白川——这本书部分照片的摄影师。最后感谢我的男朋友鲁毅,感谢他严谨的校正,以及毫无怨言的端茶送水。

王梆

2008年中秋于广州.阳江

书评(媒体评论)

《映城志》里的那些城市只是那些城市的一个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单维度的。使它真正立体起来的,是那些我们热爱的文字和电影。

——卫西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映城志(电影中的城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53196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
出版时间 2004-03-01
首版时间 2004-03-01
印刷时间 200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6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