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人笔记/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他以圆熟的技巧、细腻的心理分析享誉欧洲文坛。本书是他的一部现实主义随笔故事集,作品从一个疏远、敌视其自身阶级的猎人的角度出发,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俄国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本书也因此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次出版于1852年。作品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作者以简洁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地主和农民阶级的深入清醒的了解观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人物形象,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命运多舛的人民寄予了无尽的怜悯与同情,展示了作者力求阐发农民纯洁的天性、人格的尊严以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主题思想。本书成集出版后,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屠格涅夫也因此成为“反对农奴制度的热情支持者”。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中,除了“猎人”的形象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无论色彩、音响和气息,都表现出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无怪托尔斯泰断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目录

锲而不舍译出风格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女人

马林果泉

小县的乡医

我的邻居拉季洛夫

小户地主奥夫夏尼科夫

勒高甫村

贝氏牧场

梅奇美人河边的卡西央

村长

账房

离群的孤狼

两个地主乡绅

列别迪扬集市

塔季扬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死亡琐记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约会

施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切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比斯金

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最后日子

活尸首

轮声轧轧

树林与草原

后记

试读章节

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和您手挽手,咱们一块儿坐车到户外去走走。这是天高气爽的晴日,五月的天空显露出柔和的蓝色,垂柳上滑润的嫩叶闪烁着亮光,仿佛用水擦洗过似的,宽阔平坦的大道上,铺满了那种带有淡红色细小茎叶的鲜美嫩草,这恰恰是羊群最爱吃的;大道的左右两侧,在舒缓斜长的山坡上,翠绿的黑麦轻轻泛起波浪;天空一朵朵小片云彩慢悠悠地飘动,在麦田上投下稀疏斑驳的光影。远处有一片黝黯的森林,几个波光闪闪的池塘,现出几座黄色的村庄;无数的云雀在高空展翅飞翔,引吭高歌,忽而伸长脖子直冲下来,飞落在土堆上站住;乌鸦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道上,看着人们,用嘴啄着泥土,直到人们赶着马车走近它们时,才懒洋洋地跳跃两步挪到一边。峡谷那边的小山上,一个农夫正在耕地,一匹身上有着黑白斑纹的小马驹,短短的尾巴,蓬松的鬃毛,跟在母马的后面摇摇晃晃地奔跑着;它那尖细的嘶叫声不时飘到我们耳边。我们驱车进入一片白桦林,陶醉于那浓烈、香甜而又新鲜的芳香空气之中。现在我们来到了村口。车夫下了车,那马儿打着响鼻,他挽马向四周张望着;辕马甩动着尾巴,抬起在车轭下的头;巨大的栅栏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车夫坐上车……继续赶路吧!村子就在我们的面前。经过四五个宅院,向右转弯,马车向下驶进一片低洼地,又沿着一个池塘边的堰堤往前走;在丁香树和苹果树的圆形树梢后面,露出了一个曾经是红色的木头屋顶,屋顶上耸着两个烟囱;车夫向左沿篱笆墙赶着车,随着三只哈巴狗间断且又懒惰的吠声,车夫驱车进入大敞四开的大门,马车在宽阔的院落中欢快地跑了一圈,经过马厩和粮仓,殷勤地向老管家致意;老管家此刻正在侧身跨过高门槛,向贮藏室敞开的门厅里走去。马车终于在一所窗口透出灯光的深色小房子台阶前停了下来……我们到了塔季扬娜·鲍里索夫娜家。这时她亲自推开窗户,朝着我们点头打招呼。

P131

后记

本书作者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童年时代是在奥廖尔省岑斯克县斯巴斯科——卢托维诺沃村度过的。一八二七年,全家迁往莫斯科后,少年屠格涅夫入寄宿学校读书。一八三三年,十五岁时,进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于一八三六年毕业于该校哲学系语文科。一八三八年,屠格涅夫到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历史学和希腊、拉丁古典语言文字。一八四二年结识别林斯基,在西欧派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文学活动。

《猎人笔记》(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他文学事业的基础。

大约在一八四六年十一月,《现代人》杂志复刊时,因为《杂记》栏目缺少稿件,发行人巴纳耶夫向屠格涅夫约稿。屠氏随即交上一篇特写,题名《霍尔和卡里内奇》(于一八四七年发表于《现代人》第一期,发表时,巴纳耶夫加了一个副题:摘自“猎人笔记”)。

这篇特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别林斯基看到后,向作者欢呼道:“你简直想像不到,《霍尔和卡里内奇》多么了不起……这不仅是我的看法,而是公众的结论。”之后,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五一年间,《现代人》陆续刊登了作者的二十一篇特写,一八五二年,《猎人笔记》单行本问世。

《猎人笔记》的出版,成了当时文坛上的一件大事。官方人士担心,此书会对读者产生不利影响。检查官利沃夫因为批准出版此书被撤了职。同时,《猎人笔记》的出版,也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光荣。“我真高兴,这本书出版了,”屠格涅夫自己说,“我觉得,它将是我对俄罗斯文学宝库所作的一点贡献。”

《猎人笔记》并不介绍打猎经验与知识,而着眼于刻划人物,描写环境。书中各篇,只是题目或篇首有时提到打猎,而内容纪事大多与狩猎无关。

在《猎人笔记》中,作者以诗意盎然的俄罗斯大自然为背景,用深情厚意的人道主义热忱,歌颂了俄罗斯农民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智,表现了俄罗斯普通人民天赋的民族特征。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屠格涅夫的艺术天才。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触,揭示平淡的日常生活现象,用浓郁的抒情笔调,感染、打动读者。

具体说来,《猎人笔记》的巨大成功,不仅在于作品描写了农民备受压迫的苦况,而且还展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作者认真地从俄罗斯人民优良的本质上来肯定农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本书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作者在书中塑造人物时,并没有用浓重的笔墨着意刻划,而是别具匠心地用白描手法把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因此,给予读者的印象尤为强烈。诗人丘特切夫说:“这本书里,竟有如此丰富的生活和优异的才思……作者把艺术家的感情和枨触,与对人类的至上关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人类现实生活的含蓄内在和对大自然诗意一般的深透理解,也同样出色地结合在一起了。”是的,在这本书的各个篇章里,作者并没有表露反对农奴制暴虐的激忿言词,但是,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舒徐有致地描绘的每个细节,却促使读者明显地感受到——农民被奴役的悲惨处境以及他们道德上的优秀品质。

《猎人笔记》创作上的另一绝纱手法,是把“猎人”(目击者)的视野和诗人的目光统一起来——形成两位一体,并用杂记的形式进行写作,从而构成此书的优雅文体。我们看到,书中纪事完全是猎人的自身经历——亲闻亲见,这样,叙事不流于浮泛,同时,借助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又使叙述不至于呆板、生涩。如此这般,文章显得生动、活泼,笔意柔和、婉约。难怪托尔斯泰读了此书,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的,读了这作品之后,很难再动笔写作了。”

屠格涅夫是举世闻名的美文学大师,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创作,蕴含着形象美、色彩美和音律美。在《猎人笔记》中,他的这种超绝的艺术才能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善于用散文家的写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凸现出来;他又常常以诗人的抒情笔触,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描摹得栩栩如生。总之,《猎人笔记》的每一章节,在在充满丰富的诗意。屠格涅夫的这种抒情之笔,柔婉而又细腻,和谐而又自然;徐徐写来,如行云流水,令人悠然神远。不管哪一种抒情描写——形象美、色彩美或是音律美,绝非可有可无的闲笔;他运用这种抒情笔调,来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他擅长于平淡中见波澜;在叙事行文和风景描写里,尤其是在刻划人物形象中,不时流露出一个“情”字。作者总是着意做到:融景于情,借景抒情,以情叙事,情景并茂。这样一来,读者情不自禁地步入静穆悠远的意境,并深深思索。

这个新译本,是二人合译的。第一篇(《霍尔和卡里内奇》)至第十篇(《村长》),以及第二十二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最后日子》)和第二十四篇(《轮声轧轧》)是臧传真翻译的。第十一篇(《账房》)至第二十一篇(《切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比斯金》),还有第二十三篇(《活尸首》)和最后一篇(《树林与草原》),是梁家敏翻译的。粱译曾得到臧隽的校阅与文字上的修订。最后,由臧传真通校全书,进行润饰。在动笔翻译之前,译者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阅读了关于此书的多方面评论(包括俄文、英文及中文),并仔细参阅了以往的各种译本(几种英译本及中译本)。翻译过程中,又多次对此书的翻译原则、技巧手法、其他细节,进行过讨论。尽管如此,限于水平,译文中舛误、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殷切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南开大学外文系谷羽(谷恒东)教授慨允为本书撰序,使这个译本增色不少。谷羽教授系国内著名诗歌翻译家,南开大学“俄罗斯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著译甚丰。这篇序,对译文多有溢美之词——奖饰过情,使译者深感愧怍。不过,对读者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译者于此深表谢意。

                    臧传真

                   天津南开园北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人笔记/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屠格涅夫
译者 臧传真//梁家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0809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