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西古祠堂(矗立在人神之间)/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璀璨夺目的山西古建筑中,祠堂无疑占有重要位置。一个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一个祠堂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了解祠堂,就等于是在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俗风情。祠堂往往又是一个地方,一个家族人们的精神家园,因而,祠堂的建筑往往倾一地一族之力,集一地一族之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再由子孙后代不断完善。这样的建成量最好,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建筑。本书作者记录了在山西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山西古祠堂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

内容推荐

在璀璨夺目的山西古建筑中,祠堂无疑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这样说,是由于祠堂在古建筑中地位特殊。祠堂也叫宗庙、宗祠、家祠、家庙,属于古代祭礼场所。祭礼的对象有天地山川等自然神,还有所谓的先贤名士,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家族先辈,列祖列宗。因而,祠堂不像佛教的寺院,道教的道观那样,体现出的只是单一的文化内涵。从祠堂里,不光可以看到古人的精神追求,还可以看到古人的信仰变迁、宗族制度的兴亡,以及与此相关的民风民俗。与寺院道观相比,祠堂可以说是世俗的所在。一个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一个祠堂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了解祠堂,就等于是在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俗风情。祠堂往往又是一个地方,一个家族人们的精神家园,因而,祠堂的建筑往往倾一地一族之力,集一地一族之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再由子孙后代不断完善。这样的建成量最好,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建筑。

目录

序言

山西古祠堂印象

山西各地古祠堂

一、万荣后土祠

二、太原晋祠

三、盂县藏山祠

四、太原窦大夫祠

五、常平关帝祖祠

六、夏县司马温公祠

七、平陆圣人傅说祠

八、闻喜中华宰相村裴晋公祠

九、代县杨忠武祠

十、榆次车辋常氏宗祠

十一、灵石王氏宗祠

十二、阳城皇城相府陈氏宗祠

十三、临县碛口镇西湾村陈家祠堂

十四、定襄河边村阎家祠堂

十五、临猗潘西村刘家祠堂

试读章节

在一个夏雨濛濛的日子里,我冒雨又一次来到了后土祠。眼前的后土祠显得有些陌生,才两年没见,后土祠已经大变样了。要想再走进去,再也不可能像上次一样,把车直接开到秋风楼下。一直走到坡底,绕过庙前村来到祠前,陡峭的土坡和窄窄的小路没有了,迎接我的是曲折的青石台阶,那么高耸,那么耳目一新。四面都围上了暗红色的墙,修起了角楼。山门也被重修过,一条黄底红字的横幅高挂,上写“中国·万荣第二届后土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让人想到了不久前五一黄金周时这里的热闹景象。几个孩子在台阶口的亭子里玩耍,见有人来,已然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在沙沙的雨声中,我满怀兴奋地跨上台阶,朝大门走去。

没想到自己再一次吃了闭门羹。

山门紧闭。我浑身湿透,落汤鸡一般,在凄风中瑟瑟发抖。开始以为是另有旁门,沿着围墙转过去,下了坡,两面都是刚挂果的苹果树,再走回来,门前仍然空无一人。朝里望,好像有人在祠内走动,只好鼓起勇气奋力敲门,里面毫无反应。一位老人缓缓从台阶上走来,一边如我般奋力敲门,一边大喊。问过,知道是里面做工的,顿感有了救星。等了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个年轻人,一脸的惊奇与疑惑,说:“下这么大雨还来呀?”

我说:“就是专门挑下雨天来。”三十元买了门票,又多余问了一句:“里面还有游客吗?”

回答说:“下这么大的雨,谁来?”

又是一次独游。偌大的后土祠里,又是只有我一个游客,后土祠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为我一个人忙,这不知是一种荣幸,还是一种悲哀。好在这几个月考察山西古祠堂,我曾经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早就习惯了。

阴云笼罩,雨更大了,祠内的建筑在雨雾中,像个惆怅失落的人。正门门洞中新搭起的戏台还没拆,看起来永远也不会拆了。过去正门是专门用来接待帝王的,现在没有了帝王,干脆做戏台用,倒也不错。“并台”也修葺一新,与正门的戏台一道,形成了真正的“品”字组合。

再走过去,就是献殿与正殿了。殿前也修上了整齐的青石台阶,献殿檐前也挂着横幅,上写“甲申年海峡两岸祭祀后土圣母大典”。高台上的大殿在雨线中,云烟雾气缭绕,显得高大神秘。

走进大殿,眼前为之一亮,像走进金碧辉煌的宫殿。后土圣母娘娘高坐在正面的神龛里,仍然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只是变得更加雍容华贵,戴上了凤冠,左右有了男女待童,前面有了判官,一派肃穆庄严气势。看来,重修后的后土祠,又在极力把后土娘娘由人向神转变,由民间向官方转变,这是旅游业的需要,也许这样更加符合后土娘娘的身份。一个人走进来,极热情,问过,原来是这里主持道场的道人,从湖北武当山来的。再问,两旁的塑像是什么神仙,道人说:右边的是送子娘娘,左边的是送药娘娘,求子问药来这里,烧一炷香,很灵验呢。我朝上望去,三位娘娘都是那么庄重神秘。记得上次来时,只有一尊后土娘娘塑像,问道人怎么回事,说:两旁的塑像连同后土娘娘塑像,都是专门请了北京的专家新塑的。我没有问为什么要再塑其他两尊像。但我知道,这是商业化的结果。本来,后土娘娘在民间传说中早就集各种神力于一身,分开来,各司其职,无非是想多几尊神,多几炷香火。

这一回,我却没有给娘娘上香,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我知道各地的神太多了,不可能拜完。

从正殿出来,站在院子里,再次眺望高大巍峨的秋风楼,和上次有了不同的感觉。雨中的秋风楼,在灰蒙蒙的背景和雨雾中,显得格外凝重,若一位经历过岁月沧桑的老人。走近了,门洞下传来了一阵高亢的蒲州梆子戏声,雄壮中带着几分苍凉,又有几分悠然自得。走进去,窄窄的楼梯间,一位老人斜倚在椅子上,半眯着眼,一边唱,一边用手打着节拍,完全沉醉其中。我大声喊:老人家,好自在。老人睁开眼,不好意思地笑。说:“下雨天,没人来,闲得发慌,唱两句给自个提精神。”老人黑黑瘦瘦的,七十岁上下,看上去很面熟,竟是上回给我们开门的那位老人,这么说,他现在该是这里的正式管理人员了。一问,果然是,老人说,他就是庙前村人,小时候,在祠内的学校里上学,“文革”后开始管这楼,到现在有二十几年了。前几年,冷冷清清,谁来了,想看,喊一声,他才来,平时还做庄稼活,现在,游人开始多起来,就得天天坐在这里上班。又问我,怎么专挑了个下雨天来?我说:下雨天没人,一个人游着自在。老人一笑,说对对。五一时,人挤人,看不成什么。还有,三月十八大祭那天,人多的连门票也买不到手,只卖了半天就停了。那热闹劲,我这几十年都没见过,天上有直升飞机,地上有彩门气球,火铳声、乐器声不绝。品字戏台上,三台相同剧目的大戏同时开演。我问,都是什么人能进来?老人说:什么人?上面来的当官的,还有专门从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和全国各地来的祭祖团。一般零散游人根本就买不到票。我又问老人,后土祠重修了,投资这么大,为什么看上去反倒没有原来的感觉好。老人说:那时候房子多,没这么空,现在没用的都拆了。

沿着陡立的楼往上爬,脚下的木质楼板已被游人磨得凹凸不平,踩上去吱吱响,在清寂中带着回音。从外面看起来装饰一新的秋风楼,从里面看,一切都还是老样子。空荡荡,一个人走在其中,竞没有神秘,更没有庄重,一层层走上去。站在顶楼俯瞰,不远处的汾河,在雨雾中弯曲成细细的一缕,流向远处与黄河交汇。雨雾茫茫,一切都带上了凄凉的色调。沿着回廊转过来,再朝祠堂院内望去,只见一圈红色的围墙将整个祠堂围起来,东面,正在施工,可能是在修碑廊一类的房子。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在祠门前感到怪怪的原因。现在的后土祠,原来的一切都还是旧的,只砌上新的围墙,新的台阶,就像一个被穿上光鲜衣装迎客的老人,无论怎样收拾也不和谐。这可能就是传统文化与商业旅游结合的结果,以后,后土祠究竟只是一个赚钱的景点,还是一个精神家园,谁也说不清。

下了楼,老人也准备离开,说是没人,今天早点下班。再看祠内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走向大门口,都下班了,看来我这唯一的游客也得离开。

P26-29

序言

辽宁人民出版社要出“中国文化遗珍丛书·山西”卷,让我来当主编,嘴上说担当不起,心里却不由地感叹,真是找对人了,——我是学历史的,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透彻的了解。遗憾不能说没有,那就是,怎么不是山西的一家出版社?

选题,责编提供了几个,最后的敲定,却是我们之间几度商榷的结果。热门的选题,比如寺庙,比如大院,比如名贵的出产,全避开了。不是不可以写,总觉得写了也不过尔尔,见不出新意,也就见不出眼光,没有开掘,也就不会有什么深刻。

写作者的选择,最费踌躇。要能吃得苦(我们的要求是亲历亲见),还要有相当的识见(否则你写不出深度来),至于文字要好,那就不用说了。现在回过头看这几位作者,真可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写《山西古戏台》的乔忠延先生,就是临汾人,而临汾古称平阳,乃是山西戏曲的摇篮。元代古戏台有八个,临汾就有五个。更绝的是他先前就写过古戏台!写《山西古渡口》的鲁顺民先生,家在黄河边的河曲县城,可说是在黄河古渡口玩大的,又性喜漫游,一接手这个任务,不避寒暑,几次去黄河边考察。写《山西古关隘》的卢有泉先生,情形大体相似,家在左云县,少年时就穿行于长城内外,行走于烽火台下。加之他又是古典文学的硕士生,精于古典诗词赏析与考辨,对古代关隘别有一种情怀。写《山西古祠堂》的韩振远先生,家在临猗县,也就是山西南部的河东旧地,这一带的古祠堂分外的多。至于他们的文笔,可说是各有特长,各有韵致。最为难得的,是那份真真切切的亲历感。这是这类书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这类书最难达到的境界。

看过校样,我对各位朋友的书稿也很满意。忠延写的是戏台,他的章节也一幕一幕地展开,你是在看戏,也是在看戏台,由前观到后,从古看到今。顺民的文笔清澈自然,就像他笔下的大河一样奔腾向前。有泉笔下的章节,就像他写的关隘一样巍然高耸,令人神往。振远对那一个一个祠堂的思考,将我们带向久远,又近在眼前。这样整齐的一套书,我相信,没去过山西的人看了会油然神往,——何时能走上一趟?去过山西的人看了会后悔不迭又庆幸不迭,——怎么错过了那么多的好地方又这么容易地就得到补偿?就是去过这些地方的人也会憬然而悟,——竟有这么多的奥妙尚不知晓!

最为满足的,该是我这个主编了。衰暮之年,能为家乡做这样一件事,该是多大的快乐。

是为序。

               韩石山

            甲申秋日于潺谖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西古祠堂(矗立在人神之间)/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振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57824
开本 其他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4-11-01
首版时间 2004-11-01
印刷时间 200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