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湖龙井茶(西湖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湖全书》之一,《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怀芳香浓溢的醉醪。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的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究无尽的魅力。本书将带你走入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品茗那令人神清气爽的龙井茶。

内容推荐

《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是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的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本书是《西湖全书》之一,让读者吟味到西湖龙井茶的魅力。

目录

代前言 杭州,打造中国茶都

  ——记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1 西湖之西开龙井

 ——西湖龙井茶的悠久历史

2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井茶生长的自然环境

3 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茶的品质特色

4 虎跑泉水竹风炉

 ——龙井茶的沏泡技艺

5 何须魏帝—丸药

 ——饮用龙井茶的药用与保健

6 佳茗广结万方缘

 ——名人与龙井茶情结

7 润我枯肠诗思生

 ——龙井茶与艺文

8 一市秋茶说岳王

 ——茶馆茶坊

9 品茶更食酥油饼

 ——茶食茶点

10 不须更吃七家茶

  ——茶俗茶礼

试读章节

龙井扁形清时始

清代,称正宗龙井茶为“本山”。

清末,本山龙井茶的产区比明时已有扩大。程清在《龙井访茶记》中说:“今所标龙井茶,即环此三五里山中茶也”,“盖自十八涧至理安,达江头,自翁家山、满觉陇,茶树弥望,皆名龙井。北贯九里松至栖霞,亦名龙井,然味犹胜他处。杭城所售者,则笕桥各地之产矣。”那时龙井茶的产量,“岁产上品茶,如明前、雨前者,千余斤耳;并粗叶红叶计之,岁额止五千斤上下”。

龙井茶炒制成扁平外形,应在清代,而且当在晚清。首先从明代有关龙井茶采制的记述中可知,当时还未制成扁平状。冯梦桢《快雪堂漫录》记云:“炒茶,锅令极净,茶要少,火要猛,以手拌炒,令软净取出,摊于匾中,略用手揉之。揉去焦梗,冷定复炒,极燥而止。”依上述炒而揉的制法,茶叶外形显然不可能是扁平的。再看徐珂《清稗类钞》所记,清高宗朝入贡的明前龙井,“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由此可知,那时龙井茶也还是呈芒针,外形挺直而未扁平。

在现有史料中,能明确记述炒制龙井茶成扁平外形的仅程清的《龙井访茶记》。他在“焙制”一节中说:“炒者坐灶旁,以手人锅,徐徐拌之。每拌以手按叶,上至锅口,转掌承之,扬掌抖之,令松,叶从五指间,纷然下锅,复按而承以上。如是展转,无瞬息停。”以上炒制手法中的“每拌以手按叶”、“复按而承以上”,这接连不断的“按”,就是为了使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

此后,便有徐珂在《可言》卷十三中所记:“茶之叶他处皆蜷曲而圆,惟杭州龙井扁且直。”

狮龙云虎四字号

到了民国时期,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需求量不断攀升,龙井茶的产区也持续扩展。从民国二卜一年(1932)《农声》第160期刊载的一份调查资料得知,当时龙井茶园面积已增至2350亩。

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的龙井产茶区域为南山、北山、中路三区。南山区包含龙井、满觉陇、翁家山、虎跑、理安寺等22处,有茶园1100亩,茶户130户;北山区包含铜佛寺、上宁桥、金祝牌楼等处,有茶园30亩,茶户15户;中路包含狮子峰、云栖寺、灵隐、天竺、桃源岭等22处,有茶园1220亩,茶户70户。三区合计茶园面积2350亩,有茶户215户。

此外,在狮子峰、龙井、虎跑、天马塘、九溪十八涧、翁家山、月轮山等七处,各有茶场一所,以狮子峰之茂记龙井茶场为最大,系杭州有名的高义泰布店老板在狮子峰购山地300余亩创设。1931年产值约3万元。翁家山之翁氏茶场次之,产值2,1万元。1931年龙井茶的总产量已达730余担,约值15万元。高的年份在八九百担之间。比清末“岁额止五千斤上下”,产量增幅在15倍以上。

P27-28

序言

湖光潋滟,山色青翠。春天的杭州,风撩衣襟,茶醉人心。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专访就从茶谈起。

王国平说,天赐杭州一方风水宝地,地育西湖一片龙井香茶。杭州应当不负这片西湖山水,传承茶精神,光大茶文化,着力打造集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为一体,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特点,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武林山、西湖水,虎跑泉、龙井茶,天下美名。龙井茶,是杭州的一张“绿色名片”。王国平说,茶和茶文化,对于杭州来说,是活着的历史文脉,是行走着的生命之旅,也是杭州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奢侈和骄傲。杭州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史,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早在唐天宝元年(742),余杭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在海拔800米高山上开山建庵,就亲手种植茶树,以供佛待客,这是杭州种茶饮茶的起始,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径山也是茶圣陆羽始著《茶经》之地,是日本茶道之源。径山茶千年相传,发扬光大,如今已独具品格。南宋建都杭州,杭州的茶文化进入辉煌时期,不仅在种茶、制茶、茶宴上推陈出新,而且通过日本、韩国来宋学禅高僧,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国外。乾隆屡下江南,独钟龙井,西湖龙井十八株御茶由此名传华夏,并奠定了西湖龙井茶在中国茶叶中的至尊地位。龙井,几乎成了天下绿茶的代表。清末至民国时期,杭州茶业更是兴旺,为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和集散地,翁隆盛等茶庄名噪海内、声扬海外。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杭州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杭州的龙井茶与径山茶,好像茶业品牌的“双峰插云”,杭州茶蕴涵的中华文明更加发扬光大。杭州得茶神厚爱,打造“中国茶都”,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王国平说,传承历史,与时俱进,打造“中国茶都”,对于今天的杭州来说,要从三方面着手:做强产业这个基础,依托旅游这个品牌,抓住茶馆这个载体。

产业为“茶都”之基。茶为中国第一饮料,堪称国饮。现在,饮茶之风在全球蔓延,其消费量居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首,开发潜力无限,市场前景广阔。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全国供销社国家茶叶质量检验中心等等,这些,是杭州不可多得的做大茶叶产业的宝贵资源和基础。杭州要进一步依托和整合这些力量,做大做强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形成全国性的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茶业教育培训中心、茶叶信息中心,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要深入实施科技攻关,积极培育名优品种,努力拓展茶饮料、茶食品、茶营养品、茶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领域。要加紧选址和规划,加快建设一个规模、档次、品位在全国一流的茶叶市场,汇聚天下名茶,蔚成茶业大观。

旅游为“茶都”之景。天堂杭州,山水、物产、人文、风情,旅游资源个性鲜明,天下独绝,为杭州打造“中国茶都”营造了难得的环境和氛围。许多境外专家分析,杭州的山水和历史遗存,作为旅游文化资源,个性突出,但龙井茶的文化个性,尤为鲜明和独特。众多专家在为杭州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做研究报告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茶文化、龙井茶、茶博馆等,作为杭州旅游实施“个性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比如梅家坞,走的就是“茶文化村”的路子,它的特点是“村”,能够让游客赏景、品茶、休闲。“茶”与“村”融为一体,“茶”与“景”合二为一,反映的是杭州原著民的生活生态,这也是梅家坞茶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因而,在杭州,旅游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茶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精神;茶以旅游而弘扬,旅游冈茶而光大。两者可以互为优势,相得益彰。

茶馆为“茶都”之神。杭州的茶馆,或古雅、或现代,丝竹悦耳,茶香沁脾,星罗棋布在古巷老街里,在绿树红茶中,在湖光山色问,特色各具,美不胜收。近年来,发展愈盛,品位愈高,仅杭州市区就有各类大小茶馆上千家。现在,以茶会友、以茶休闲、以茶怡情,已经成为杭州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享受,外地慕名到杭州赏景、品茶、怡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茶馆之盛,茶事之兴,对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优秀民族品格,是十分有益的。茶馆旺、茶事兴、茶人多,这是茶文化的精、气、神所在,有此,杭州打造“中国茶都”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王国平最后说,近两年,杭州还将通过筹备举办一系列大型国际茶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茶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秋天西湖博览会期间,主要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推广茶文化,将以杨公堤景区二期特别是茶博馆二次开放为契机,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营造国际茶事盛景。明年春茶开采时节,杭州还将广邀四海宾朋,举办大型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和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以节会朋,以会聚友,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发展茶产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湖龙井茶(西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家骥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7233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