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浪到哈佛
内容
编辑推荐

女主角萝拉莉由单亲母亲养大,从小就在街头、福利机构、收容所间辗转来去。骚乱的流浪生涯,萝拉莉没有固定的朋友,也没有隐私可言。她染上了偷窃的恶习,反抗母亲,发泄青春期的不满。她藉由阅读寻求逃避,因为书中虚构的世界要比她的生活来得有秩序。幸好高中辅导老师发觉了她的优点与潜能,于是萝拉莉用功读书,并成为高中摔跤队的第一位女选手,之后更获得哈佛大学的入学许可,生活完全改观。昔日的流浪儿,如今脱胎换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报章报导的热门人物与“美国梦”的象征。

内容推荐

  《流浪到哈佛》这是关于一个女孩子回归自我、学习并理解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的故事。也写了童年的无辜和回归那种贫困无法破坏和消减的幸福和快乐的空间。

目录

序言

妈妈

你妈妈是做什么的?

阅读的烦恼

请别践踏草坪

孩子们

规矩,第一部分

那里,再度回来

富兰克林1509号

学校老师

命名

装束设计

车窗观景

他选蓝色,我选灰色

天空和云朵的碎片

后甲板旅馆

海滨狂奔

避难所

昆西高中

麦克先生

“当我的梦跟它自己和我搏斗”

削减体重

从流浪儿到哈佛学子

搬入哈佛

蓝莓蜂蜜

父亲的周末

睡在露天

宇宙与一切

规矩,第一部分

“爱是躯体、鲜血和汗水”

与父亲相会

如何安顿一间自己的房间

毕业

试读章节

在流浪了十五个月之后,妈妈搬进了一套新公寓。我紧张地站立着——在房间中央徘徊,不希望靠房间边上太近——仿佛我是在一艘船上。靠边上越近,就越感到整个房子好像在脚下晃动,将要从我边上倒下去一般。要是我朝房间边上走得太近,我可能会被抛到墙壁上或是沙发上或者是堆满了脏碗碟的水槽里。我可能最后会成为妈妈许多老式试验的试验品。为了圣诞节,她把圣诞树安顿在放了无数枚一分钱硬币的盆里,让树保持挺直。那些硬币此刻正浸泡在水里,要洗去上面沾着的圣诞树的黏液。

从教会幼儿园收来的破烂玩具,这些五彩缤纷的塑料玩意儿在房间的另一角堆着。妈妈站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的过道里,对我说:“这些玩具太小了,不安全——一又五分之一英寸是政府给三岁以下孩子设定的玩具标准。不过一又四分之三英寸会更安全些。”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她的头发。妈妈有时把头发染成黑色或金黄,可是灰发总会又长出来。我自己的头发如同生通心面一般直,而她的却在脸的两侧松松地卷曲着,或者用发夹扣在耳朵后。她那小小的火箭般的发卷,带着盐灰色和胡椒色,令她看起来单纯而孩子气。

在这里我感到不自在,尽管它也许早已成为我孩提时代的家之一。我所见到的是贫困。漏水的墙壁被庭院甩卖来的东西擦破。妈妈试图用在收容所时所拥有的两只口袋里面的东西来摆满房子的空间。冰箱和碗橱空空如也——仅有从免费食物供应处得来的几样东西:罐头、变了味的撤架棒状饼干、一种卖不出去的新牌子麦片。我所感觉到的是家里一无所有。

妈妈会花上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来做她自己设计的计划,那些完全把她吸引住了的计划。

三百棵小植物在她阳台上的泡沫塑料杯和鸡蛋盒里生长着。她知晓每一种植物,充满疼爱地呼唤着它们的名字。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植物而已,尽管它们在惨淡的黄色阳光里看起来绿绿的,很漂亮。

冰箱里堆着一排又一排的豆芽:豌豆芽,苜蓿;没有食物,只有半瓶普通百事可乐,以及一点调味品。我担心——这不卫生,妈妈。她说她每天吃燕麦片,喝奶粉。在冷冻室里有雪糕和香草冰淇淋。她会把两样混合起来做成“橙味奶油”。这是纯粹的贫穷,但她还是乐此不疲。

P6-7

序言

我十七岁时,一名记者就我的家庭、我妈妈以及我的生活采访了我。我不太明白他为何想报道我,除了我因为参加摔跤队而赢得了一份奖学金,将要去上哈佛大学的缘故。我提到自小便曾当游民四处流浪,他变得越发感兴趣了。我告诉他,十二岁之前我曾搬过二十次家,在四个州——俄勒冈、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马萨诸塞——生活过,我在大多数地方一次所待的时间都不超过六个月。这些都是我极少谈及的事情。我不想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我的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不同已经足够了。不过于我而言,我的经历并不非凡、独特或者值得上新闻。我接受它们,它们是我所以成为我的一部分。

采访文章在1994年6月初的美联社电传文稿刊出,被国内每一家主要报纸转载,常常登在头版,配有我的一幅彩色照片。照片里我在自己房间拉小提琴,妈妈在一边看着。这篇报道也曾登在星期六《纽约时报》的第六版,甚至在几份欧洲的报纸上刊载过。

很快,我家的电话每天要响上无数次,信件如雪片般从我公寓前门上的投信口里塞进来。“早安,美利坚”、国家广播公司的每日专线节目、美国广播公司的黄金时间直播节目、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人物》和《十七岁》杂志,以及其他许多媒体都打来电话采访和报道。有人想拍关于我的电影,有人想写关于我的书,有人想要我写书。

突然之间,我从一个单纯的人变成了某个更庞大、几乎是神秘的东西了。我成了每个人的美国梦的展现。从流浪游民到进哈佛大学——这里面有着一种美妙的声音。也许从一个游民到上布朗大学或者甚至进耶鲁大学也不会产生像进哈佛那样的效果。哈佛是个早已溶入了神秘、传统和特权的名字。它是终极梦幻学府,一个拥有不可攻破的特权和传统的地方。而这个梦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吗?

自由女神

哭泣着……

双唇无声。“给我你那疲惫的人,你那穷苦的人,

你那挤作一团渴求呼吸自由的众生,

那悲惨的人们拒绝登上你多姿多彩的海岸,

把这些,这些无家可归的、被暴风雨颠簸的人们。给我。

我在金色的大门口打着我的灯!”

对有些人,哈佛便是那终点的金色大门。

顷刻之间,我被迫以政治的方式审视我的生活。我是一尊矗立在基座上的塑像,一个美国式成功的范例——美国制度的效率——在这个制度里,一切均受欢迎,一切都有可能。各处的流浪儿们可以在杂志里读到我或者在电视上看见我。他们会确信他们也能像我一样。我是一个霍尔希奥·阿尔杰(HoratioA1ger,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深受少年儿童喜欢——译者注)般的典范——喜爱刻苦学习,坚忍不拔。我是一个别的美国人可以企及的例子,是他们宽心地舒着气坐到专用的松软椅子里时可以倚靠的安慰。他们可以踢踢双脚,心安理得地认为一切都照着自己的轨道在运转着。美国梦依然完好无缺,抬眼可见。

然而当一尊塑像觉着很不舒服——紧闭双唇站立着,手持着被禁闭了闪电的火炬。当我是塑像的时候我无法呼吸自由,我依然被内心的暴风雨颠簸着。我的塑像似乎在告诉那些挤作一团的穷人们:只要辛勤劳作,他们就不会被恶劣的遭际击倒趴下、打个粉碎。努力工作吧,那扇金色的大门将会打开。

可在通往那扇门的路上却有着无数的障碍——那些无法否定、难以克服的事实,如同万有引力——这些障碍展示出这个故事更为黑暗的一面。

没有钱,没有父亲也没有汽车送我去参加每一场足球赛、摔跤比赛或者上绘画课。作为一个孩子,我对为何自己没有这些东西毫无概念,甚至我没有想过自己该如何继续努力去获取它们。我如何可以“继续努力”去得到一个父亲呢?我如何可以通过“勤奋工作”去上一堂自己找不到用具也付不起钱的绘画课呢?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可触摸到的障碍,任何大小的心灵能量都无法完全胁迫着穿过去。

贫穷如同重力一般把你拉向大地。靠“勤奋工作”是无法跳得足够高来挣脱重力的。用扎弗德·毕伯布洛克斯(ZAPHOD BEEBILEBROX)谈及道格拉斯·亚当斯所著《搭顺风车去银河系》三部曲的话说:

飞起来是容易的。

第一步:把你自己抛向大地。

第二步:不要着地。

这个主意理论上很棒,大多数理论听起来真的很棒。这些理论可以在课堂上研读,可以出版,可以做详细解释。可是我慢慢意识到,一个理论不过是一种意见,用一种迷人的方式写出,并加进一些数据以使其听上去让人信服。

说“飞起来是容易的”或者提出“成功是容易的,只要你足够努力地工作”未能脱离理论的窠臼。

每每想到自己能在哈佛着陆,在一个特权的地方,我知道我异乎寻常地幸运。然而那些曾经和我一起生活在收容所的孩子们呢?那些我记忆中昏暗的脸蛋和模糊的声音,他们中没有几个成为我在哈佛大学的同学。贫困街区的学校常常缺乏经费,师资不足。许多可怜的孩子必须得作出盲目的跳跃,被彻底地、覆满血迹地送进不适合的公立学校。他们撞到地上,遭遇一起到来的暴力、绝望的拳头以及一个不平等的公共教育体系那令人感到压抑的重力。他们生活在一个重力场比我们这些特权者所习惯的地球强大得多的行星上。对他们,重力更仿佛是一个黑洞那无法抗拒的向内吸引力——一个在原子层面上的痛苦的撕裂;感觉仿佛你的眼窝皮肤被往下拉向你的脚踝,你无法呼吸,你被挤压着。

一个你可能听说的关于上哈佛大学的流浪女孩的故事,可以在讲出真实的同时也说着谎言。美联社的文章发表后不久我上了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妈妈和我被人开车送至波士顿外的摄影棚,被安排坐在电视屏幕前。屏幕上纽约的主持人向我们提问。我们衣服上别着话筒,耳朵里戴着耳机。节目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我们的回答必须简短。他们问了我两个问题。我妈妈几乎什么也没说。他们问我,“流浪是什么样子”和“你流浪时发生的最糟的事情是什么”。

我想我讲了在一家福利汽车旅馆的过道里发生的持刀斗殴事件——在一天夜里两点,透过一扇用链条锁着的门的裂缝目睹的一场斗殴。我提到一夜没睡,第二天在学校里觉得疲惫不堪。

我难以相信我们被期望着用一个简短的回答来描述“流浪”的经历,那整个的故事。

假如我有时间回想的话,我会回答,流浪最糟糕的事莫过于自我的丢失。

假如我未曾哑口无言——假如我有过比二十秒钟回答限时更多的时间来表达无家可归的体验,这本书便是我希望讲述的答案。

*  *  *

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如同盖一个家。对我妈妈而言,在家里意味着拥有一个花园。我们曾经呆过的收容所都没有花园。人人需要家,我们中的有些人一辈子并不只生活在一个居所。我们一直在建新家,来弥补我们甚至没有木料或钉子建家的那一段时光。倘若我借用星星来盖天花板,或者借用云朵来做屋顶,请原谅我,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利用自己所见和所梦的事物了。倘若我家的地面有些脏,那只是因为我一直在这里种植我妈妈的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浪到哈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萝拉莉·萨默著//张宏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749167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