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十月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美国战后艺术史研究话语阵地《十月》杂志创刊的第二个十年,即自1986—1996年刊发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揭示了历史的波谲云诡对文化和话语实践的影响。全书分为“艺术艺术史”“后殖民主义话语”“身体政治精神分析”“景观机制批判”四个板块,既呈现了包括T.J.克拉克、伊夫-阿兰·博瓦、本雅明·H.D.布赫洛、哈尔·福斯特、罗莎琳·克劳斯等《十月》主力干将有关抽象表现主义、身体艺术、观念艺术、文化工业等的经典论述,也收录了包括安迪·沃霍尔、丽吉雅·克拉克等轰动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们的自述性写作。还囊括了霍米·K.巴巴、吉尔·德勒兹等哲学家对这个时代的沉思,以及乔纳森·克拉里等视觉文化学者对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新颖解读。全书不仅涉及艺术史的经验研究方法,还成功地展示了《十月》学者是如何将后殖民理论、性别理论、精神分析,文化政治理论等运用到视觉艺术研究之中的,对我们深入理解美国战后艺术史研究的脉络和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致谢 前言 艺术/艺术史 超现实主义的沉淀物:阴影是无影的 身体的怀旧 保卫抽象表现主义 写在《床》前 《你的裂缝在哪里?》:大众文化和总体艺术 1962-1969年的观念艺术:从管理美学到机制的批判 糟糕的母亲 艾滋病时间线 后殖民主义话语 从福柯读非洲:V.Y穆迪姆贝对主体的重申 有关非洲的何种概念?赫斯科维茨的文化相对主义 《困在糖浆中的萤火虫》:文化转译的问题 身体政治/精神分析 公共领域与经验(节选) 《丘比特的光之笔》: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与摄影的母性化 身体的阴影地带 直肠是坟慕吗?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十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莎琳·克劳斯,安妮特·米切尔森,伊夫-阿兰·博瓦,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6660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110.9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