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羊舍一夕/汪曾祺别集
内容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汇报材料
惶惑
思想汇报
书信选
致张明权 一九五七年□月二十七日
致张明权 一九五七年七月十六日
致杨香保 (约)一九七八年八月一日
致崔道怡 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
致杨香保 一九八三年三月三日
致杨香保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小说选
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王全
看水
骑兵列传
塞下人物记
黄油烙饼
寂寞和温暖
七里茶坊
荷兰奶牛肉
护秋
尴尬
张家口给了汪曾祺什么? 苏北
精彩页
惶惑
整风了。我不知道许多党员同志有何感触。我,对于这件事是觉得很不习惯的。我们在这样的“现状”里已经过了好几年,已经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从来不许自己的思想跳出一定的范围,因为一跳出范围大概就都是成问题的,而且是危险的。现在忽然一下子站在一个新形势的面前,一切事情都得自己认真地想过,依赖、因循、惰性这一切曾经被认为是美德的东西都被宣告为不道德了,这真是一个从来未有过的严峻的考验。我惶惑。
我所惶惑的第一点,是这次整风是全党整风还是整某些党员的风?还是要从制度上改变党的某些做法,还是只是改变某些党员的思想作风?这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于后者,我觉得是不解决问题的。我毫不怀疑某些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比如民主集中制,工人阶级的领导……),但是某些落后于形势的具体的制度实在是三大主义的必然条件。比如:从报上看,这次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提的意见最多的是人事制度。我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什么文件规定过做人事工作的必须是党员,而且只能是党员,而且要有多少年以上的党龄,但是这已经是谁都认为是“当然”的事情。报上说,有几位部长级的同志要看某个科长的材料,做人事工作的同志说:“你不能看他的材料,他是党员!”我最初看到这些消息时是完全同意那几位做人事工作的同志的意见的,因为这在事实上是如此的。但是既然有部长提出了,我就想了一想:今天,这是不是还是合理的呢?既然人事工作成了党群之间的隔阂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既然评级、评薪、提拔、调遣都操在人事科处的手里,而群众又对于这些提出了很多意见,人事部门几乎成了“怨府”,那么,人事工作制度是不是可以而且应当有所改变?人事工作是不是要公开?是不是可以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群众参与人事工作?……诸如此类,我都想不通。我想:如果这样一些制度有所改变,这跟工人阶级——共产党的领导是不是有所矛盾?
我所惶惑的第二点,正是如何改变某些具体做法而又能保证共产党的领导。许多机关和学校里都批评了“以党代政”的现象,这个批评对于我是一个很新奇的经验。就我所知,这也是“当然”的事,我认为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说老实话,我这几年一向是一切意见取决于机关的党的负责同志的,而我以为这是拥护党,依靠党。但是,常常“党”和行政领导又并不是在任何时候总是一致的,在这样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不知道哪些事应只党内不党外,哪些事应该先党内后党外,哪些事应叫不分党内党外,哪些事党不管。我不知道党组、党支部在一个机关里起的作用应该怎样,过去是不是做得有点过分,今后是不是要有所改变。我不知道我这些想法是不是正确。
我所惶惑的第三点,是我的许多想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不该这么想。不过,既然我已经这么想了,我就写出来。我还要继续想下去,把我的惶惑变成确定。
我爱我的国家,并且也爱党,否则我就会坐到树下去抽烟,去看天上的云。P1-3
导语
《汪曾祺别集》由汪曾祺先生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共20卷,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每卷各有独立主题,汇为汪汪巨浸。《汪曾祺别集》底本为初版本,参以手稿,美信俱备,以祭汪老,以飨汪迷。
值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别集》的出版是对汪先生的隆重纪念。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小说卷《羊舍一夕》,收入访书信、小说等内容。
序言
别集,本来是汪曾祺为老师沈从文的一套书踅摸出的
名字,如今用到了他的作品集上。这大概是老头儿生前没
想到的。
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在《沈从文别集》总序中说:
“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
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
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
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这番话,
用来描述《汪曾祺别集》的出版宗旨,也十分合适。简单
轻便,宜于阅读,是这套书想要达到的目的。当然,最好
还能精致一点。
这套书既然叫别集,似乎总得找出点有“别”于“他
集”的地方。想来想去,此书之“别”大约有三:
一是文字总量有点儿不上不下。这套书计划出二十
本,约二百万字。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字
数要多出不少,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说、散
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可以比
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若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
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相比,《别集》字数又要少许多。
《全集》有十二卷,约四百万字,是《别集》的两倍,还
收录了许多老头儿未曾结集出版的文章。不过,《全集》
因为收文要全,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一些文章的内容有重
复,特别是老头儿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汪曾祺本不是
文艺理论家,但出名之后经常要四处瞎白话儿,车轱辘话
来回说,最后都收进了《全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别集》则可以对文章进行筛选,内容会更精当些。就像
一篮子菜,择去一部分,品质总归会好一点儿。
二是编排有点儿不伦不类。这套书在每一本的最前
面,大都要刊登老头儿几篇与本书有点儿关联的文章,有
书信,有序跋,还有他被打成右派的“罪证”和下放劳动
时写的思想汇报。在正文之前添加这些“零碎儿”,可以
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这种方式算不得
独创,《沈从文别集》就是这么编排的,只是一般书很少
这么做。也算是一别吧。
再有一点,是编者有点儿良莠不齐。这套书的主持
者,以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大都对汪曾祺的作
品有着深入了解,也编过他的作品集。有的当年常和老头
儿一起喝酒聊天,把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
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第一汪迷”;有
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有的对他的戏剧创作有
专门研究……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编《汪曾祺别集》,质
量当然有保证。其中也有跟着混的,北京话叫“塔儿
哄”,就是汪曾祺的孙女和外孙女。她们对老头儿的作品
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独立编书还差点儿火候。好在大事都
有专家把控,她们挂个名,跟着敲敲边鼓,不至于影响
《别集》的质量。
这套《汪曾祺别集》是好是坏,还要读者说了算。
汪朗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内容推荐
汪曾祺,我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等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欢迎,一生有作品200多万字,出版著作数十种,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汪曾祺别集》精选了作者的书信、小说作品,让你能集中体味他“文化小说”的独特艺术风韵,字里行间的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羊舍一夕》,选取汪曾祺先生《骑兵列传》《黄油烙饼》《荷兰奶牛肉》《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等的短篇小说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羊舍一夕/汪曾祺别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曾祺
译者
编者 苏北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60148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19
CIP核字 202001239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182
13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