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何以公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合法性机制探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分别探讨了规制、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三大制度合法性要素及其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尤其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剖析了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要素对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在田野研究中,作者观察到,超越个体层面的群体结构也对公共物品供给等产生影响。作者强调,普遍道德和群体结构为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等集体行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有效克服“搭便车”等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新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其有效实现/1 一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1 二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因素/3 三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迁/10 四 理论框架:合法性机制视角/17 五 研究问题与方法/20 第二章 合法性机制初探——基于北京、福建定量数据的比较研究/28 一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29 二 理论再检验:北京、福建不同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31 三 小结/39 第三章 制度认知及其影响——基于福建省农户问卷的数据分析/41 一 “一事一议”、项目制背景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41 二 参与意愿的制度影响因素/43 三 制度认知和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实证结果/47 四 小结/52 第四章 认知合法性机制与公共物品供给——基于村庄个案研究/54 一 制度、制度合法性与公共物品供给/54 二 个案概况与研究预设/57 三 认知合法性机制与T村的公共物品供给/61 四 小结/70 第五章 规范合法性机制——普遍道德与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72 一 公共物品供给困境/72 二 普遍道德与公共物品供给集体行动困境/75 三 实证分析:普遍道德与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82 四 培育普遍道德:公共参与/90 五 小结/98 第六章 合法性机制的比较研究(上)/102 一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分析视角/102 二 制度合法性机制与公共物品供给/103 三 制度合法性机制视角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105 四 小结/118 第七章 合法性机制的比较研究(下)/122 一 行动者、制度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122 二 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组织及其制度/125 三 制度合法性机制比较研究/128 四 小结/132 第八章 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的群体结构视角/135 一 公共物品自我供给的个体视角/135 二 从个体到群体结构视角/138 三 群体结构视角的发展及其解释/139 四 群体结构视角的实验论证/144 五 理论贡献与对中国研究的启发/150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156 一 制度合法性机制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156 二 合法性机制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157 三 未来方向/160 参考文献/163 后记 关于公共物品供给“搭便车”困境的研究探索/19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何以公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合法性机制探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温莹莹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4455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299.2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