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以及历史和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传承保护都有详细的介绍,体例完备、结构完整、引经据典、内容详实,书稿中穿插一些实践案例,对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t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以及历史和当下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研究;阐释了在全球化时代和文化多样性世界格局的诉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概括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态、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并结合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诉求,借助国内外经典和**案例,分析在全球化、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语境下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保护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本书中外兼顾,融理论性、知识性与个案实践分析于一体,努力突破传统教材单一知识性架构的表述方式,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t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以及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从业者和热爱文化遗产的普通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导言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缘起 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意义 4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方法 4 四、本教材框架内容与编写的特点 5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时代语境 7 学习目标 7 导言 7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诉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7 一、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8 案例/专栏 1-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摘录 9 案例/专栏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摘录 12 二、文化交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案例/专栏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14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区域社会发展 15 一、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研究回溯 15 二、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区域社会发展 19 案例/专栏 1-4 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贵探索 21 第三节 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消费社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产 23 一、精英文化 23 二、大众文化 25 案例/专栏 1-5 狂欢式理论 26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8 案例/专栏 1-6 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 29 本章小结 31 综合练习 31 第二章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学习目标 33 导言 33 第一节 发现“非物质文化”—从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演进说起 33 一、认知革命:从物质文化形态到非物质文化形态 34 二、东方智慧:地域文化特质与无形文化形态 37 三、美国实践:从非物质文化形态中寻找历史根源 39 第二节 社群、认同与传承—世界公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41 一、保护框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的确立 42 二、世界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 43 第三节 根脉、资源与权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46 一、保护范围: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分类的精细化 46 二、中国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48 案例/专栏 2-1 科尔多瓦庭院节给西班牙旅游经济带来高收入 51 案例/专栏 2-2 贵州省借力“非遗”助推脱贫攻坚 52 案例/专栏 2-3 苗族古歌和藏戏—流布多地、多个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3 本章小结 53 综合练习 54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特征 55 学习目标 55 导言 55 第一节 眼中万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 5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原则 56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行分类体系介绍 57 三、非遗分类实践的启示 66 第二节 心所归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67 一、无形性 67 案例/专栏 3-1 在时间里流淌的蒙古长调 68 二、活态性 68 案例/专栏 3-2 口述剧本在“秦腔”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69 三、传承性 70 案例/专栏 3-3 宣纸制作技艺如何传承 70 四、流变性 71 案例/专栏 3-4 《阿诗玛》众多的民间异文 72 五、地域性 73 案例/专栏 3-5 地方特色饮食健康非遗项目—凉茶 73 六、集体性 74 案例/专栏 3-6 格萨尔王传—多民族共同的文化情感记忆 74 七、整合性 75 案例/专栏 3-7 妈祖信俗—文化的交融与整合 75 八、系统性 76 案例/专栏 3-8 送王船习俗体现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 77 本章小结 78 综合练习 78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历史脉络 79 学习目标 79 导言 79 第一节 所见到所思—非遗研究的肇始 80 一、以歌谣运动为起点的“前非遗阶段”研究 80 案例/专栏 4-1 《歌谣》创刊号发刊词摘录 8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非遗保护研究 84 案例/专栏 4-2 《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摘录 85 案例/专栏 4-3 《民俗文化学发凡》摘录 86 第二节 保护到生产性保护—非遗研究的高热阶段 88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认识 88 二、对非遗保护重要性与紧迫性的研究 89 三、对非遗保护方式的研究 90 四、“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与实施 91 案例/专栏 4-4 “生产性保护”的提出 91 第三节 传承以魂、利用为器—当下非遗研究的理性思考 95 一、提高非遗的社会参与度 96 二、健全非遗的制度保障 97 三、推进非遗的学科专业建设 98 本章小结 100 综合练习 100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01 学习目标 101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炎,王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64387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90000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