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间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1. 何谓“民间”?“民间”的核心内涵在本书中,被确立为“自由—自在”。陈思和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民间”概念,为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书承接陈思和的思考,进一步讨论了“民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2. 本书对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老舍、沈从文、赵树理以及张炜、韩少功等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新的理解与阐发,将其贯穿在一起。看似将问题聚焦于一点,却打开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片广阔天地。3. 本书从独特的“民间”视角出发,笔触贯穿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作为半部文学史来读,应是对现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手边常备之书。 内容推荐 “民间”作为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概念,是由陈思和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本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民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对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老舍、沈从文、赵树理以及张炜、韩少功等作家及其作品,从“民间”的纬度进行了新的阐释与理解,从而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的空间。 目录 引论 “民间”的概念/1 上编:民间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 “民间”的现代价值/3 第二章 胡适:民间形式的审美活力/21 第三章 周作人:在民间与启蒙之间/30 第四章 大众化与民间/40 第五章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52 第六章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64 第七章 民间大地的苏醒/77 中编:民间原型·民间想象·民间记忆 第八章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小说创作/101 第九章 《桃花源记》与《受戒》《受活》/116 第十章 “太阳山”与《鲁班的子孙》《泥鳅》/127 第十一章 “动物报恩故事”与张炜的小说/138 第十二章 民间想象原型与近三十年小说创作/144 第十三章 复苏民间想象的传统和力量/155 第十四章 《山本》与作为审美形态的“民间记忆”/162 下编:民间审美的多样化表达 第十五章 刘半农:民间的语言自觉与价值认同/175 第十六章 《骆驼祥子》:民间启蒙文化批判/186 第十七章 《边城》:民间的现代性与庄严/195 第十八章 《九月寓言》:民间旷野的回声/205 第十九章 韩少功:与民间的对话及意义的发现/216 第二十章 民间与启蒙(代结语)——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民间争鸣 问题的思考/228 附录 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思路及其可行性——对于两个理论问题的再思考/24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间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光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90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