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刘彦彦编著)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秘诀
他,被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
他,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辍学生;
他,白手起家,在七年内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
他,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怪人,有人说他是独裁者,也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创业家。
图书 |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刘彦彦编著)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秘诀 他,被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 他,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辍学生; 他,白手起家,在七年内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 他,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怪人,有人说他是独裁者,也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创业家。 内容推荐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刘彦彦编著):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这个大二辍学的80后,曾经的“社交障碍者”很早便意识到心理学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因而创造了基于人类沟通需求的社交网站。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大胆开放的用人策略,深度挖掘的赢利模式,最终成就了这个聚合世界的社交网络帝国。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豪,仅仅只用了8年时间?这到底是疯狂,还是必然? 目录 第一章 专注于编程的神童 第一节 设计MP3播放器的高中生 第二节 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 第三节 去哈佛学习心理学的计算机神童 第二章 在哈佛大胆创立“Facebook” 第一节 黑客事件让他崭露头角 第二节 两个星期快速推出“Facebook” 第三节 像盖茨一样从哈佛退学 第三章 “Facebook”在硅谷的几次融资和发展 第一节 把公司搬到行业精英云集的硅谷 第二节 第一次与泰尔融资的智慧 第三节 第二、三、四次融资的策略 第四节 第五轮融资,不得不上市的“被迫” 第四章 扎克伯格的事业发展秘笈 第一节 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 第二节 和董事会打好关系 第三节 特色的独家用人大计 第四节 “Facebook”的建立与推广策略 第五节 让产品脱颖而出 第六节 高效率地拓展于社会 第七节 人脉营销 第八节 宽容面对伙伴的分歧 第九节 成功并非一时的才华,而是坚持下去 第十节 有史以来最“穷”的富人 第五章 “Facebook”进入稳定期,扎克伯格在做什么 第一节 打造自己的平台战略 第二节 收购“Instagram”,对“Facebook”有什么意义 第三节 进行全球化发展 第四节 “Facebook”做得最大,创收能力却并不是最好 第五节 “Facebook”的前辈何时复兴 第六章 扎克伯格的两个偶像 第一节 扎克伯格与盖茨 第二节 扎克伯格与乔布斯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设计MP3播放器的高中生 小时候的扎克伯格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甚至说,他有一些社交障碍。而当他在10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台电脑后,他的社交障碍就更加严重了。他经常把大把时间用在网络上面,泡在电脑前,钻研每一个他不懂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懈的努力与学习,扎克伯格悄无声息地成为了学校数一数二的天才少年。 不过,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功课也从未落下。或许是天生对复杂的东西感兴趣,扎克伯格尤其喜欢程序代码。 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被病人誉为“无痛牙医”,母亲凯伦曾是一名精神病医师。父亲很早就使用数字X线摄影,并且将电脑程序(Atari BASIC)介绍给儿子,家里和诊室里都摆满了电脑。孩子们通常都喜欢玩游戏,扎克伯格却喜欢开发游戏。11岁时,父母给他找了位家庭计算机教师。这个名叫大卫·纽曼的软件开发员,每周都会花一天时间教导他。12岁时,扎克伯格就开发了一款软件,让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互通消息,这就是即时通讯软件AOL的初始版本。纽曼的印象是:“这孩子是一位神童,要想难倒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起来,这个软件就像扎克伯格的一张考卷,而他则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这场考试。这也为日后他成为一个“程序奇才”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钻研代码的日子里,时间过得很快,这样的日子让扎克伯格觉得非常幸福。不久,扎克伯格便上了高中。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高中生活里面,他所拥有的并不只是复杂的功课,更多的是他对自己爱好的努力。 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高中的时候,他成功设计了一款MP3播放器,同时,还设计出了像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这样的多种音乐播放软件。 扎克伯格的梦想是通过他自己的手设计出一些能够造福社会的东西,他也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更加信心百倍地为梦想努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将学习状态调整好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什么创造不创造、创新不创新的问题。扎克伯格能够将学习与发明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因为导师和学校的请求,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超额完成任务。 原本老师只是想让他设计一个可以简单播放些音乐的播放器,可是,当扎克伯格设计的这款MP3播放软件在老师同学面前亮相时,大家纷纷对他投去了崇拜的眼神,只有扎克伯格自己觉得,这还不够,这还不完美。 于是,此后的日子他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将MP3播放器扩展更新上面。他在播放音乐的基础上,扩充了播放器的功能,甚至还让很多其他格式的歌曲都能融入这个播放器。对于那些不喜欢功能复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播放器无疑是他们最好的福利。那时候的扎克伯格仅仅17岁,他并不像同龄男孩子一样挥霍青春,他总是会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他认为正确的地方。 在有了前面的成功后,扎克伯格的老师又委托他设计了几个便捷的程序,并且扎克伯格赋予了这个程序新的名字: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这个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听音乐的习惯,逐渐被贴到效应网(Slashdot)上,被当年个人计算机杂志(PC Magazine)的五星评价为三颗星。要知道,世界上能获得两星以上的软件并不多,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就是肯定他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票。 在同学眼里,这个男生很低调,根本很难将他和“社交”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在没有设计MP3之前,大家甚至不知道,这个身材瘦弱,有些营养不良的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马克·扎克伯格。 对于这个设计出MP3播放器的高中生来说,他想拥有不会被磨损的创意。在设计MP3播放器之初,是因为扎克伯格高中老师的请求,当时的他并不觉得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台播放器在班级里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过多的自豪。扎克伯格当这是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光环下的扎克伯格更喜欢的是自己的那个小世界。他喜欢躲藏在显示器下面,看着每一个字母代码跳到屏幕上,这是他整个高中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P2-4 序言 前言 从小有名气的神童到全球知名的亿万富翁 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如果你提起马克·扎克伯格,无论是谁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实际上是一个仅仅二十几岁的大男孩,而他的名声却享誉全球。有人称他为神童,甚至他的名字会常常与比尔·盖茨放在一起,还有人称他为“盖茨第二”。但这都是一个个附加给他的头衔,真正的扎克伯格创立了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从一个电脑神童变成了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孩于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由于父母一个是牙医一个是心理医生,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事实上,他出生于犹太人家庭(扎克伯格这个名字完全是德语名),但他声称自己是一名无神论者。对于一个出身于医生世家的男孩来说,多数人认为他会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医生,可这名被认定为医生苗子的男孩,在10岁时收到了属于他的第一台电脑,此后他便执迷于此。 在此期间,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电脑神童,在他中学时期便开始写程序,他的父亲教导他软件开发程序之后,又聘请软件研发者大卫·纽曼当他的家庭教师。纽曼很早的时候就听说扎克伯格是一个神童,因此悉心教导他。扎克伯格在高中时为学校设计一款MP3播放程序,他的才能也被传到了外界,不久,很多业内的公司都向他抛来橄榄枝,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其中竟然有赫赫有名的微软公司。 那时候,扎克伯格已经在家附近的默西学院(Mercy College)上课,他很喜欢程序设计,也许是受了身为心理医生母亲的影响,他特别喜欢沟通工具与游戏类软件。他还开发过一款信息程序,这让他的父亲可以在家里和牙医诊所之间交流消息。这一套系统甚至被视为后来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也是各大软件公司争相模仿的原始模板。 高中时的扎克伯格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起步期,但许多人认为,他的起步过高,这并不是一个高中生应有的高度。 高中时他创作名为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被评价为三颗星。而此时,微软和美国在线便已经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微软更是开出了年薪95万美元的条件。 而当大家好奇这个电脑神童最终会不会加入微软时,他的决定却又一次震惊了所有人。2002年9月,扎克伯格放弃了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进入哈佛大学的校门。 在哈佛,大家都认为他会选择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而他却坐在了心理学专业的教室里面。虽然大学时的扎克伯格主修心理学,可他对计算机依然执迷。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照片拿出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创造出了一个社交性网站,让同学们的关系更加拉近。 但是,这个网站出现后,许多争议也随之出现。有一部分人觉得,扎克伯格的“黑客”行为有违法律,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件将同学们关系拉近的好事,这让人与人关系并不太贴近的哈佛第一次栽种了友谊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声逐渐被赞许声给吞没,人们大多觉得这个网站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当大家将这个网站定义为“Facebook”的前身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个少年正以自己无声的气息感染着大家,很多人觉得,这个网站就预示着扎克伯格的成功。 对于在哈佛读心理学专业的扎克伯格来说,他更像是一个解读人们心理的医生,不断给社交恐惧者制造改变他们的机会。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扎克伯格的成长。青年时期的扎克伯格是一个十足的社交障碍症患者,他宁愿整日与电脑做伴,也不愿去与人交往。正因如此,这个“社交障碍者”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心理学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能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因而,他便以社交为根基,创造了一个人类沟通需求的社交网站。 当然,像扎克伯格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一定不会在哈佛平凡地度过。有了“Facebook”的框架,他便着手于创造这个社交王国,终于,曾经的害羞男孩成功了,扎克伯格一举成为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八位。雅虎用10亿美元购买他的公司,他拒绝出售,他说:“‘Facebook’是我的孩子!” 这个80后曾经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从容对话,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扎克伯格,真的是一个十足的怪人。净资产超过80亿美元,公司最高估值1600亿美元,却总会穿着廉价T恤、人字拖出现在高端会场上,人们也在一瞬间记住了这个节俭的富豪。 有人会因为他的随性而对他投去批判声,大多数时候,这个年轻人都在用他的成绩去进行回击,这种无声的语言也在不断感染着人们,成为了一个个励志的故事。 随着这个社交网络的不断崛起,对于这样的一个年轻富豪,大家的批判声与质疑声也终于变成了一个个疑问:他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富豪? 在我们去深度解读扎克伯格之前,我们必须学会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首先,他是一个宅男,社交经验并不丰富,并且,他还是个没情调的“科技男”,从这样的一个角色过渡到社交场合的佼佼者,可见,他一定也是垂死挣扎过千万遍的。 这样一个在社交场合处处碰壁的人,只能将他的社交建立在一个科技的网络上,但这并不是让他盲目去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联络,而是要有一个平台的加入,让人们愿意将自己展示出来,并且去吸引陌生人。 有一部关于扎克伯格的传记型电影,开篇就是借助“前女友”之口来抨击影片的男主角扎克伯格:“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计算机人才,但是这辈子都不会有姑娘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的脑子一根筋,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你是个混蛋!”这部名为《社交网络》的电影,开场便是戏剧化地描述了“Facebook”的诞生起因,它源于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于是,当大家知道了这个社交王国的起源后,大家更开始对这个不靠谱的怪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难道这世界上只有怪人才能成为亿万富翁? 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扎克伯格却能很平静地对待,甚至在宿舍和几个哥们儿做一件很认真的事情,那就是给“Facebook”穿上一件外套。 如此看来,这个少年并非不靠谱,而当他在之后的日子登上了2010年《时代周刊》封面后,他甚至还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着为其一手创立社交网站“Facebook”融资50亿美元。为了打开国际化市场,扎克伯格还选定摩根士丹利等几家承销商。 相比之下,扎克伯格的头衔更像是企业家,精确地引领社交网络前进每一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彦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2262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2015018943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5.38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