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朝更替频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特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改朝换代呢?为什么一些王朝“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呢?为什么没有“不亡之国”,王朝命运往往多舛呢……

这是一本描写中国历朝开国故事的书。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悲喜大剧频繁上演,各路英雄连番逐鹿中原,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在书中,作者用四种颜色(金、赤、乌、绿)来区分了四种不同建立类型的王朝:既有通过政治斗争悄然变化国家颜色的(金之卷),也有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完成王朝梦想的(赤之卷),还有通过王朝战争和割据混战(乌之卷)以及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绿之卷)。

内容推荐

四种颜色(金、赤、乌、绿)代表了王朝建立的四种类型:既有通过政治斗争悄然变化国家颜色的(金之卷),也有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完成王朝梦想的(赤之卷),还有通过王朝战争和割据混战(乌之卷)以及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绿之卷)。

“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剧在书中频繁上演,各路英雄连番逐鹿中原,精彩纷呈……

目录

前言/001

 

 金之卷:宫廷阴谋诞生的王朝

第一章 不太血腥的建国之路

第二章 新:道德旗帜的胜利

 富贵门外的孩子/012

 血的代价/016

 汉平帝之死/019

 救命稻草/025

第三章 晋:源于司马昭之心

 司马懿的表演/030

 高平陵政变/035

 司马昭之心/039

第四章 隋:连续上演的禅让

 乱世富贵人家/045

 无名政变/049

 隋代周兴/053

第五章 宋:铁矛挂起的龙袍

 乱世的诱惑/058

 黄袍加身/063

 杯酒释兵权/070

 

 赤之卷:草根阶层的血性崛起

第一章 开国路上的农民起义

第二章 西汉:提剑三尺赋风行

 乱世亭长/084

 权力转移/089

 楚汉相争/095

第三章 东汉:腰斩王朝的重兴

 绿林与赤眉/099

 刘秀的蜕变/104

 中兴的代价/109

第四章 唐:体制内的造反者

 隋唐多英雄/114

 太原起兵/119

 唐朝肇建/124

第五章 明:不变的农民基因

 崭露头角的造反者/129

 龙兴东南/133

 老农掌国/140

 

 乌之卷:王朝战争的统一道路

第一章 王朝的金戈铁马往事

第二章 秦:西陲的百年崛起

 秦穆公突围/153

 独霸西戎/159

 借天下之智/164

 始皇开朝/169

第三章 曹魏:老子打下的天下

 曹操不易/174

 从官渡到赤壁/180

 曹丕的冲刺/185

第四章 、西辽:最后的契丹贵族

 家贫出孝子/192

 西行的贵族/198

 万里可横行/205

 

 绿之卷:草原民族的狂飙之路

第一章 写在草原上的王朝史

第二章 五燕:鲜卑前辈的足迹

 沃土与英雄/219

 人才济济之祸/224

 鲜卑余烈/230

第三章 北魏:融人中原的阵痛

 王朝的瓶颈/234

 迁都与反迁都/240

 无辜的鲜血/246

第四章 元:为疏忽付出代价

 草原的生存法则/251

 征战的惯性/256

 黯淡的刀锋/262

第五章 清:成功的满族王朝

 遗甲起兵/267

 经营关外/272

 叩开山海关/278

 

后记/283

试读章节

王莽虽然出生在这个家族中,可惜早年丝毫没有享受到家族的荣光,是个被王家遗忘的孩子。

王莽的父亲王曼早亡,所以王家发达也并未惠及他的子孙。王莽没能封官晋爵。他还有个哥哥王永,却也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妇。全家生活的重任和振兴的希望都落在了王莽身上。王莽自知没有叔伯和堂兄弟们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他的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去奋斗。

与一般儒生相比,王莽的家境也算得上富庶。但他始终保持朴素的儒生打扮,生活俭朴,为人谦恭有礼,努力结交社会贤达俊士。他还孝顺母亲,尊敬嫂子,抚养侄儿,把各方面都照顾得井井有条,受人称赞。他投在著名学者陈参的门下,学习《周礼》,平日博学多览,手不释卷。在王家众多的男丁中,王莽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人才了。但是在家族人的眼中,王莽却是王家“另类”的孩子,与家族其他成员格格不入。所以,他直到24岁依然是布衣之身,没有得到叔伯兄弟们的丝毫提携。

王莽心中强烈的权力欲在艰难的环境中越燃越烈,他能够做的只是用自己的品德才学打动长辈。也就是说,王莽必须把“另类”的道路走下去。官居大司马的大伯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服侍,守在病榻前数月不眠不休。王凤的那些公子根本做不到王莽这种地步。也许是王凤深受感动,他在临死前嘱托妹妹王政君,要多照顾王莽。凭借着优秀的德行,公元前22年,王莽终于被拜为黄门郎,不久又被提拔为射声校尉,进入了西汉王朝的权力竞技场。

王莽置身权力场的准则是保持高洁的品德,用品行和声望谋求发展。他在担任高官后,依然生活朴素,不同于亲戚们的穷奢极侈。王莽还经常赏赐宾客,救济穷人。他还亲自去看望侄子王光的老师,对侄子的所有同学都非常有礼。王莽亲自操办了侄子和长子的婚礼。在婚礼进行时,有下人禀告说老夫人生病不舒服了,要吃某种药,王莽好几次中断婚礼进行,抛下宾客,去服侍母亲。这样一来,宾客们更加称赞王莽的品德了。

没几年工夫,王莽获得了满城赞誉,受到叔父王商和朝中多位大臣的推荐。不久,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为贵族近臣。之后,正巧辅政大司马王根重病,上书推荐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接替自己主政。于是,38岁的王莽成了王家的“掌门人”。

王莽也从既定的行为处世的原则中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定了原先的人生道路。

每一个皇帝都能带来一批新的外戚。外戚的权力并不稳固。

王莽只作了一年的大司马,年轻的表亲汉成帝就驾崩了。由于汉成帝没有子嗣,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成为新皇帝,史称汉哀帝。汉哀帝年幼,由母亲丁王后主政,原来的皇太后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失去了掌握实际政权的理由。汉哀帝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王后两家外戚得势。

傅、丁两家自然与占据实权的王氏外戚发生冲突。一天,汉哀帝在未央宫设酒宴,大会贵族群臣。傅太后的宴会席位被安排在王政君旁边。王莽见了,责备内者令说:“定陶傅太后是藩王的妾室,不能与至尊的太皇太后同座!”傅太后听说此事,拒绝参加宴会,由此对王莽恨之入骨,欲先除之而后快。王莽只好上书辞职,留在长安赋闲。两年后,傅太后、丁太后都称尊号。丞相朱博上奏:“王莽之前不赞成两位太后称尊号,亏损孝道,应当法办。考虑到王莽在职时对朝廷多有功劳,请免王莽为庶人。”汉哀帝虽然保留了他的侯爵,但命令王莽离开长安,立刻搬到封地去。

王莽的这个跟头栽得很重。对于一个年过四旬的人来说,他的政治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

王莽灰溜溜地来到新都后,对自己的处境和思想作了一次彻底的整理。王莽有两个基本的政治特点无法抹掉。第一,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从政治高位上跌落的事实反而使他的政治野心膨胀。他发誓不仅要夺回费尽千辛万苦才到手的权势,而且还要强化扩张权势。王莽对西汉王朝的种种危机和末世征兆看得非常清楚,开始萌发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如果有可能,我为什么不去更新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呢?第二,外戚身份是王莽最重要的政治资源。但事实表明,外戚身份并不能帮助他实现胸中的宏图大志。外戚群体是帝国政界中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的政治根基就是家族与皇室联姻。但是这种与皇室的间接亲属关系建立的权力体系犹如空中楼阁,看上去巍峨壮观,却没有根基,很容易在政治风雨中冰消瓦解,更不能成为问鼎天下的基础。

要实现宏图大志,必须学习开发和利用新的政治资源。之前,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立朝都是通过战争和兼并实现的,如周武王、秦始皇和本朝的高祖皇帝。现在不是乱世,王莽自知前人的道路在现实中不可复制,而自己也不具备军事基础,掌握不了军队。思来想去,王莽决定树起道德大旗,走一条新的篡位建国的道路。政治黑暗、奴隶买卖和普遍的贫困是西汉王朝的三大顽症,那我就以清廉的政治形象革新政治、爱护百姓,延续之前以品行取胜的道路。王莽认定了道德力量和舆论支持是自己新的权力建立的基础。

现在,思想深处更新换代的王莽所缺的就是机遇了。

P13-15

序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准父母关注婴儿的胎教问题,这给我们观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命运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朝更替频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特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改朝换代呢?为什么一些王朝“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呢?为什么没有“不亡之国”,王朝命运往往多舛呢?我们可以从王朝执行的各式各样的政策中找到一些原因,也可以从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中找到另外一些原因。很少有人从王朝初建的过程中寻找原因。就好像很多孩子的后天问题是天生缺陷造成的一样,中国王朝也有许多“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当蒙古帝国的铁骑横扫亚欧非三大洲、灭国无数的时候,蒙古贵族不会把偏安东南的南宋小王朝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南宋小朝廷与中亚那些迅速灭亡的游牧民族国家没有本质的区别,迟早会成为蒙古帝国的战利品。后来,南宋确实是不堪一击、迅速灭亡了,高高在上的蒙古贵族成了天下的主人。但他们迟迟不能、也不愿意接受南宋所代表的相对先进的政治和文化智慧——这些是他们之前鄙视的东西。这是元朝不到百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又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最痛恨贪官污吏。在凤阳农民的眼中,正是那些贪官污吏闹得天下民不聊生。小小年纪的朱元璋,也因此家破人亡,四处要饭。当昔日的小贫农、小叫花子成为明朝洪武皇帝以后,他的眼中就容不下任何的贪污腐败行为。因此我们就会看到。整个明朝成为了中国治贪措施最为严厉,但贪污腐败却最为严重的朝代。

正是这些先天的缺陷和毛病困扰着王朝后天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塑造了王朝的命运。因此,我们考察王朝命运的时候,不妨将考察的视线向前移,移动到那些王朝的胚胎正在孕育的时刻。我们将考察的视线向前移就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大学生重视研读西方流行理论的“原典”——那些经典理论最初写成的语言版本一样,可以抛除掉后天发展出来或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因素。

有些人可能会发问,难道众多的改朝换代事件背后不存在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吗?

存在,与胚胎发育一样,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也有自己的基因,历代王朝自然从中继承了许多遗传基因,带有许多共同的现象和规律。比如,每个王朝都有发展的巅峰和低谷,都要遵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比如,每个王朝的建立都离不开开国君主的灵魂作用,等等。而正如生物在具有遗传共性的同时也会发生变异一样,中国王朝的命运也会发生若干变异现象。并不是每个王朝建立的过程都是相同的,前一个王朝建立的道路也不可能被后一个王朝所复制。读者眼前的这本书描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王朝建立过程。

中国式的王朝肇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通过宫廷阴谋建立的王朝。比如新、晋、隋、宋等朝代。高高耸立的宫墙和巍峨的宫殿不能杜绝宫廷阴谋甚至血腥政变的发生,更不能隔断这些政治黑暗的蔓延。哪一个朝代没有一两桩宫廷诡计?哪一家皇室不发生一两件“家丑”?其中某些宫廷事件导致了改朝换代的剧烈结果。最典型的就是王莽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掏空了西汉王朝的根基,篡位建立了新朝。历史上欺负旧王朝“孤儿寡妇”的事情多了去了。这虽然很让人不齿,但反过来想,搞权谋和诡计的人大凡是原先体制内的权力高手,熟悉政治操作,经验丰富且势力根深蒂固。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够实现朝代的和平更替,对历史的发展有着客观的好处。

中国历史上,这第一类的王朝数量最多。

第二类是在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中诞生的新王朝。如汉、唐、明等朝代。一定程度上,清朝也算是沾了农民起义的光。中国农民是耐性最好、最安分的农民。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一张床睡觉,他们是不会造反的。一旦造起反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是惊天地、泣鬼神,非把原来的王朝砸个稀巴烂不可。可中国的农民又是最缺乏组织性,缺乏政治纲领,对前途没有明确的设想,掌握不了改朝换代的主动权的。因此,农民能够打天下,坐天下的却大多是原来社会的精英分子。中国历史上农民出身的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位,其他的开国皇帝除了少数地痞流氓外,都是在原先的王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第三类是通过王朝战争、军阀混战建立起来的新王朝。如秦、曹魏、刘宋和人们不太熟悉的西辽等。秦朝的建立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秦国在几百年中逐步崛起、消灭无数诸侯国的结果;曹魏的建立是曹操辛辛苦苦,东征西讨,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后才交给儿子曹丕完成的。群雄逐鹿,鹿死谁手?最终问鼎中原、南向称帝的人总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在经过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之后,他们是否也在品尝着难以言语的孤独与寂寞?这第三类王朝一般出现在乱世之后。

最后一类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如“五胡乱华”时期的北方各国,如五燕、北魏、辽、金等。最著名的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族人建立的清朝了。中国古代有一个奇怪的历史现象:所有少数民族王朝都是由来自北方,具体说是来自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多有慷慨奋进之士,历史又总会在关键时刻赐予他们杰出的领袖。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的农业文明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明在短期的力量对比上,在军事实力对比上常常处于劣势。这些都为那些善于抓住时机的少数民族领袖们提供了入主中原的机会。

本书对这些王朝的建立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遗传因素和那些“变异”的精彩内容。一个人的崛起和没落与一个王朝的成长和辉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王朝的孕育和初生与一个王朝的衰败和灭亡有同样密切的关系。历史规律是枯燥的,但其中的英雄和故事却是生动精彩的。

中国式王朝肇建的过程带有什么样的“原罪”呢?如何看待不同王朝的不同开国过程呢?希望本书能作出一个个性的解答。

后记

感谢读者阅读本书。

这是一本描写中国历朝开国故事的书。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悲喜大剧频繁上演,各路英雄连番逐鹿中原,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相信一些读者和我一样,从小就对这些王朝的开国故事和开国元勋们感兴趣,喜欢读相关的通俗演义,更记住了许多小故事和小细节。尽管这些王朝肇建的故事千差万别,但部分王朝在建立过程中具有若干的共同特点。比如,我们很容易在历史上发现许多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新王朝。那么中国王朝在建立过程中,还有其他的类型吗?属于同一类型的王朝在建立时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这些就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在书中,我用四种颜色(金、赤、乌、绿)来区分了四种不同建立类型的王朝。它们分别是:通过阴谋诡计建立的新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诞生的新王朝,通过王朝战争和割据混战诞生的新王朝以及由北方游牧民族人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因为一想到政治阴谋,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深宫高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想到耀眼的权杖和金灿灿的龙袍,所以第一类王朝是“金”色的;一想到农民起义,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起义的熊熊烈火和民怨沸腾的场面,所以我觉得第二类王朝是“赤”色的;一想到王朝战争和割据混战,人们可能会想到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下,金戈铁马,群雄逐鹿,打得昏天黑地的场面,所以这第三类王朝是“乌”色的;而北方游牧民族起源于草原,带着草原文明入主中原,因为草原是绿色的,所以这第四类王朝暂且被称为“绿”色王朝。当然了,我们很难确切地将各个王朝都归入书中四类中的某一类别中去。应该说,书中的四类分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划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建立故事丰富多彩,很难被确切地归入具体的某一类别中。如唐王朝,我们就很难具体说明它的建立到底应该归属到哪一类之中。李渊既是搞阴谋诡计的高手,又是借着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代隋自立的。所以,我觉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王朝建立分类标准,都有一幕幕王朝建立的悲喜剧。

《江山的来历》的选题策划其实早在2006年年末的时候就开始孕育了。比它稍早的《三国大外交》、同时期的《禅让》和更晚的《夺宫》、《剑锋春秋》都已经先后出版了,但这个选题迟迟“难产”。一方面,我在2007年遭遇了毕业、找工作、找房子等事情,没有对这个压在箱底的选题投入过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将这个选题作为类似于“大国崛起”的选题,偏离了我的原意,没有达成合作。直到2007年下半年,这个选题的出版才走上正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也是“命运多舛”。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2008年初京丰宾馆书会和国展春季图书订货会期间。之后虽然放假,但因为南方大雪,我又有了在杭州成为“滞留旅客”的经历,回家过年时琐事缠身,迟迟没有进入写作状态。实际上,本书的主体是在春节过后几个月中完成的。

接着,我“坦白”交代一下本书的史实来源和资料引用情况。

我要感谢现代科技的发展。之前在汗牛充栋的纸质《二十五史》中查找特定的人物、事件等内容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一两天时间。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同样的搜索工作可以在电子版《二十五史》中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完成,花费不了一秒钟时间。为了从纷繁复杂的相关史料中脱离出来,探究历史的原貌,有所发现和感悟,我浏览了各个朝代正史的相关部分内容。此外,我参考了相关的文章。除了在文章注解中注明的之外,我还参考的文献有:陈英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汉化心理剖析》(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丁立军著《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评述》(载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月),傅义汉著《从太子询被杀看北魏的迁都斗争》(载于《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9月),葛剑雄著《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载于《读书》1996年第5期),姜凤歧著《试论朱元璋对太子的教育》(载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3卷第2期),史建刚著《东汉王朝的建立与西汉的社会舆论》(载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单之蔷著《理解游牧》(载于《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2005年),王保国著《战国时期秦国统一策略的演变》(载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王玉德著《试论游牧民族与中华文明的演进》(载于《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05年),任崇岳著《契丹社会风俗琐谈》(载于《寻根》2006年第3期),朱玉婷著《朱元璋的务实思想及政策》(载于《东岳论丛》2001年3月第22卷第2期)等,清朝建立部分的写作参考了顾诚所著的《南明史》的开头几个章节的内容。此外,第一类王朝建立部分的观点,我在《禅让》(线装书局2007年版)中已经提出过了。谨向上述著作者们致以谢意。

我并不是历史学科班出身,而且本选题选取的王朝肇建故事的内容涵盖了中国通史一半的内容,写作难度很大。全书在史料的选择和观点的阐述上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各位读者批评和谅解。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安徽人民出版社所有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行们。没有大家的帮助和辛劳付出,就没有本书的成功出版。我特别要感谢唐琳娜在写作期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她的陪伴!

谢谢大家!

张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32319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