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不经心(我的动漫收藏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漫不经心(我的动漫收藏故事)》由黄沂海著,“漫”者,漫画也。漫画,乃绘事中简笔而注重意义之绘画,其“漫”字,与漫笔、漫谈之“漫”,用意相似。漫画属画中之漫笔小品,题材漫无边际,内容包罗万象,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浓墨淡彩,皆成妙构。

当然,书中除了漫画,还夹带了一部分连环画,因为“漫连”是一家,许多漫画家,本身又是连环画家,拍卖专场里两者也时常快乐会师。至于这个“漫连”,能否逐步打造成鄙人私家收藏的“曼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付出更多的辛劳。此又为一“漫”也。

内容推荐

《漫不经心(我的动漫收藏故事)》由黄沂海著,近年来,作者执著于对所挚爱的漫画艺术的追访,收集了200多幅国内外漫画家的作品,他钩沉背景,探其脉络,品其画艺,寻其故事。通过自己的收藏经历,在嬉笑嘲怨之间,把诸多掌故和传奇娓娓道来。书里包含大量漫人史话、艺坛掌故和鉴赏心得。每一幅漫画的背后,都蕴涵了一段趣味横生的性情故事和人生哲理。

“漫不经心”,追求的是一种洒脱的收藏境界,一种乐活的人生态度。快乐并不在于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无论拥有什么,都能找到乐趣。

《漫不经心(我的动漫收藏故事)》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欢笑声中擦亮了童心(代序)

阿海收藏妙语集萃

三毛啊三毛,拔了我万根毛

球迷华君武

听江帆、苗地“说相声”

方成和他的关门弟子

同贺友直一道“咪老酒”

孙悟空“打相打”

“漫画老学究”毕克官

阿达阿达,头脑发达

王往何处?

詹同的四幅插图

英韬:画漫画就是画思想

方唐?荒唐?正派中国人!

当“讽刺”遇上“幽默”

水落“羊”出王复羊

高马得分稿费

“中国科普漫画第一人”

“小画”亦能成“大家”

幽默“微”讲坛

家有“水浒216将”

“四反”与新“四反”

“黄袍加身”非我莫属

老画家的“低”身价

戴逸如送我“花好月圆”

三点水,“水”到渠成

“光头阿仁”自说自画

不画“福娃”画“驴哥”

“火柴棍”搭出的纯幽默

地方媒体多“漫人”

见树木,也见“森林”

真“假”群英会

《故事画报》“最后的晚餐”

连环画名家笔下的扇面

从《一件小事》到《回国》

一对“老搭档”

《失踪的马队》失踪了……

“会长”“主席”一箩筐

图文搭配,眼球不累

“石库门先生”李守白

拍卖师要“抢”这幅画

漫画的天空,下着童年的雨

“花”谢了,“刺”也断了

春风“花销”满园香

笑比哭好

买了他的画,他却请吃饭……

“武林大绘”杀出的一匹黑马

这些画,在联合国总部露过脸

有一只老鼠叫米奇

俄式“开心果”,来两斤

戏法人人会变

“南”货店里笑声多

不“土”不快

韩敏的儿子也擅绘事

白猫·黑猫

为“朝圣”,辞去银行饭碗

“十二金钗”失而复得记

企业报人的“漫”生活

画出了“安徒生的味道”

趣眼闲看“路人甲”

雕塑家也爱“下里巴人”

画的比说的更有趣

赛璐珞之恋

我爱画漫画

后记

试读章节

我记事开始接触到的第一本连环漫画读物,就是《三毛流浪记》。

1978年初夏,我父亲手提菜篮去菜场,路经崇明路小学门口,邂逅我的美术指导老师黎淑端。黎老师手里拿着几册刚刚再版的《三毛流浪记》,见我父亲就递上一册,说你儿子喜欢画画,给他买一本吧。父亲一看书屁股上的标价,要六毛钱,这是一家人一天的小菜铜钿啊,有点犹豫。但经不住黎老师的游说,还是摸出了六毛钱,提着空荡荡的菜篮回家了。

手捧《三毛流浪记》,我一脸兴奋。这个只有三根头发的小人物,成为我孩提时代的精神伙伴。翻看画集,在张乐平妙笔营造的长篇漫画故事里,小三毛的凄凉身世令我柔肠百转,他的机警可爱也让我不由得拍手称快。翻够了,看够了,就拿画笔描之摹之,没几个月,一部“三毛”我已烂熟于胸。父亲见了幽幽地说,“本钿也被你看出来了”。

我见到的“三毛”,已是“大革文化命”后的再版图书。这个妇孺皆知的三毛形象,究竟诞生于何时?圈内有多个版本,张乐平自己似乎也吃不准。我查了上海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比较靠谱的说法是,1935年7月28日,三毛的漫画形象出现在上海的《晨报》。张乐平曾经回忆,《三毛流浪记》的构思,出于偶然。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弄堂口,发现有三个流浪儿身上披着麻袋,冻得瑟瑟发抖,正围着一个刚熄火不久的烤红薯用的炉子在吹火取暖。张乐平在他们跟前站了许久,心里十分难过。由此,张乐平萌生了画流浪儿的念头。最早的“三毛”,本是一个光头小孩,张乐平画完之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便在光头上随意添了三笔,想不到画纸上的小孩居然立马精神起来,这才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三毛”。张乐平常开玩笑说,如果当时多添了一笔,那“三毛”就是“四毛”了!

当年漫画界的人都知道,为了创作《三毛流浪记》,张乐平主动去跟流浪儿交朋友。他晓得在上海陈家木桥一带,是流浪儿的集中地,便去那里和他们套近乎。谁知刚去时没人理他,有的还朝他翻白眼,思忖半天,他才发现自己穿了一套西装,尽管已旧得发亮,但流浪儿认为穿西装的都是有钱人,自然对他敬而远之。第二天,张乐平换了件旧衣裳,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再次来到陈家木桥席地而坐。几个流浪儿瞬时围了上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手里的大饼,他慷慨地分给他们,慢慢地和流浪儿接近搭讪,听他们倾诉各自的苦难生活,于是丰富了他创作的想象力,笔下的“三毛”愈加传神。

事实上,张乐平的少年生活,就等同于他笔下的“三毛”。张乐平出生在浙江海盐,从小就酷爱画画,他以沙滩为画板,以芦苇为画笔,信手涂鸦,孜孜以求。为讨生活,张乐平15岁背井离乡到上海一家木行学生意,白天晚上都要干活,但他对画画的兴趣丝毫未减。没钱买纸,木行的老板爱抽烟,张乐平就利用为老板卷纸烟的机会,在卷烟纸上画画,岂料被老板发现,一顿臭骂,只好卷铺盖走人,另谋生路。

张乐平画三毛,一发不可收拾。掐指数来,从《三毛流浪记》起始,到《三毛从军记》、《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乃至晚年复出后画的《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爱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漫画,他俨然成了受人尊敬的“三毛之父”。这些漫画中的许多情节,至今想起,依然让我忍俊不禁。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及义卖活动,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张乐平说过:“我是画漫画的,画了许多儿童漫画,也画了不少成人看的漫画,大家总喜欢称我是儿童漫画家,我也乐意接受这个称号。有人问我,你的儿童漫画小孩子那么喜欢看,有什么诀窍吗?我想来想去没啥诀窍,就是有一点,我爱孩子。”

虽说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家,但张乐平生活俭朴,淡泊从容,家里的沙发布破了却一直不补,当过《解放日报》总编辑的丁锡满说得直白,“他们家的沙发坐下去要夹屁股的”。当然,清贫乐道之中,酒成了他唯一的嗜好。张乐平爱喝酒,是出了名的,尤其爱喝黄酒,这跟贺友直老先生一样,把酒视作“生命口服液”。家乡海盐出的一坛15公斤的黄酒,他一坛接一坛地喝。晚上为赶画稿,他往往一边咪老酒,一边挥画笔,灵感随老酒一起汨汩而出。晚年张乐平患病住在华东医院,医生不让喝酒,他对病床边的小儿子说:“你明天带个热水瓶来。”小儿子一听,心领神会,医院里明明不缺热水瓶,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带一只装满老酒的热水瓶送进医院。也许是与酒结缘,张乐平少年时在木行里偷偷画画的时候,为怕蚊子叮咬腿肚子,便把双脚伸进了两只酒坛子。如是情景,我记得还被他画成了漫画。

我的同事、乒坛名宿庄则栋的侄女庄琪,曾跟张乐平学过一段时间的漫画。她说张伯伯待人交关和气,每次拿自己画的作品请他指教,他都循循善诱,悉心点拨。他告诫庄琪,要多画自己熟悉的学校题材,线条处理应更加简洁活泼一些,而且,漫画靠笔墨说话,最忌在画面里头夹杂许多文字对话……这些,都让庄琪受益匪浅。是啊,读张乐平的四格或六格漫画,几乎看不到文字喧宾夺主,有的只是充满幽默精神和平民气息的线条,令人读后发出会心的笑声。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

P001-004

序言

欢笑声中擦亮了童心(代序)

取这个书名时,我在想,为什么要叫《漫不经心》?

“漫”者,漫画也。漫画,乃绘事中简笔而注重意义之绘画,其“漫”字,与漫笔、漫谈之“漫”,用意相似。漫画属画中之漫笔小品,题材漫无边际,内容包罗万象,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浓墨淡彩,皆成妙构。

当然,书中除了漫画,还夹带了一部分连环画,因为“漫连”是一家,许多漫画家,本身又是连环画家,拍卖专场里两者也时常快乐会师。至于这个“漫连”,能否逐步打造成鄙人私家收藏的“曼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付出更多的辛劳。此又为一“漫”也。

“不经心”,亦好解释。铜钿银子关心境。现下的字画收藏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画面以尺论价,买字画就像逛布店。相形而言,漫画及连环画原稿尚属冷门,大多数画稿的市场价位比较平和,看到心仪的画作,摸起口袋来不至于心惊肉跳,虚汗一身。更何况,收藏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何必“经心”?刻意去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不去期望,失去了不会失望,得到了便是惊喜。

所以,“漫不经心”,追求的是一种洒脱的收藏境界,一种乐活的人生态度。快乐并不在于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无论拥有什么,都能找到乐趣。回想起来,人生旅途中经历的财富积累过程,都是在漫不经心中实现的。

不过对于著述,我还是“经心”的。每淘到一幅漫画或连环画,我必得搜其背景,寻其脉络,探其故事,品其妙趣,一丝不苟,正经八百。因为功夫花在什么地方,终究是被看得出来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写漫画收藏故事,似同在写我的难忘童年,画心和童心相携而行,将遥远拉回当下,让记忆兑现快乐,方寸漫画留驻了我的青葱岁月。

一幅画,一件事,如果永远镌刻在你的心里,必定会有回响,回响就是回报。

都说人生有两件事最幸福:一是得到想要的东西,二是享受得到的东西。我很享受从漫画里找回的童心。  什么是童心?古人早有精妙的论述:童心就是真心,是不搀杂任何虚假的纯真,是人内心中的“一念之本”。人要是没了童心,也就没了真心,没了真心,自然也就做不成真人了。人要是不做真人,初为人本的一切,就全丢了。童心最珍贵,清澈见底,不惹凡尘,怎么能说丢就丢呢?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画了《粉红女郎》之后,冷不丁地出了一本《绝对小孩》。他发现自己以前的不快乐,是由于一直在用成人的方式思考问题。他觉得,人小时候顺着本性,做着快乐的事,长大了却必须做着不快乐的事。快乐是人人都有权利得到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给忘了?朱德庸10岁的儿子,烂漫无邪,唤醒了他的童心,让他在纯真的状态下回归了快乐的本性,于是有了那本“百分百非大人观点”的漫画书。无独有偶,读金庸金大侠的文字,可以尽兴体验一回成年人的童话,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金庸的一颗童心。

物质时代,大家赶着钟点走,跟着时尚走,望着高处走,一路前行,一路丢失,跑赢了数字,却输掉了生活。人们在乎丢失物质与财富,却不在乎丢失童心和天真,就算有闲来读漫画,笑起来也很物质。这样的现实,可悲又司怕。

有了童心,人自然不假,真人的本事就大,能够无所不容,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童心就是暖心,像阳光一样和煦,没有任何阴暗;童心就是纯心,像碧湖一样清净,没有任何掩饰;童心就是冰心,像玻璃一样透明,没有任何计谋。对人,对己,对物,对世界,就要满怀一颗童心,保留一份单纯,让生活少一些看破红尘,多一份乐观蓬勃;少一些居心叵测,多一份与人为善;少一些猜忌和冷淡,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少一些精神的疲惫,多一份温暖的力量。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个路人,在不经意的回眸中让你感动,这个人一定和你有缘;一幅漫画,能让你停下匆匆的脚步,是否预示着久违的童心童趣,正在跟你悄悄约会呢?

喜欢漫画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童心永存,美好常在。

三  漫画是一个穿透历史烟云的视角。漫画中所留存下来的社会记忆,就是别样视角下的另类历史。历史表情的嬉笑怒骂,时代天空的云舒云卷,人心的起伏与甘苦,都被漫画家们悉心记录了下来。

不论动荡年代,还是太平盛世,我们都离不开漫画,都需要一种“笨拙”精神与幽默表达。社会越开放,越安定,就越有和谐要求;法制越完善,民众越自信,民主意识越强,舆论环境越宽松,漫画就越有生存空间,越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和批评的锋芒。很多时候,生活并非需要强悍征服,解读矛盾也绝不是都靠剑拔弩张,而漫画则是一种温和的“颠覆”,四两拔千斤,小力胜大力,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包括曾经约定俗成的一切。

漫画是讽刺的投枪,也是启发心智的鸡汤。看一幅好的漫画,同读一篇好的文章一样过瘾。据说克林顿拿起报纸,最先看的就是新闻漫画,尤其喜欢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漫画。鲁迅先生对于具有特殊社会功用的漫画的成长发展,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他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所以,对漫画家而言,要有童心,要做真人,要有诚恳而又深刻的智慧表达。

我很佩服漫画家。画漫画,跟画国画大不同,国画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不断拷贝复制。齐白石画了一辈子的虾米,“齐”货可居。轮到漫画家则不行,这回画了虾米,下次就得画鱼,再往后恐怕还得考虑去画海底总动员……漫画家的构思就像太阳初升,每天都是新的,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画漫画,固然要有绘画功底,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性和幽默感。绘画技巧,可以通过传道授业;而幽默感,恰恰是漫画中最难琢磨和把握的东西,无从教授。在我观来,幽默多半是蕴藏在含蓄之中,融会在气质里面,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却笑骂由人。一个人有幽默感,可以化解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一个民族有幽默感,她的崛起始终充满了正能量。

长久以来,漫画好似后宫弃妃,受冷落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报纸漫画专栏,大多销声匿迹,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的,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薄西山,苦苦支撑。我们所熟悉的传统风格的漫画,只能屈身于报纸杂志中充当“路人甲”、“路人乙”,起着图解新闻事件的作用。其中,却不乏粗制滥造之作,仓促上阵,敷衍应景,填填报屁股,糊弄老百姓。有人感叹:快餐文化时代,漫画还有明天吗?

只要幽默还活着,漫画就不会消亡。我这样想。

后记

专家的话,道士的卦。当我被以“专家”的身份邀去出席各种收藏论坛,并且煞有介事指点市场行情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惶恐和忐忑。因为拍卖行情如天气预报,可以预料,却往往出乎意料。更何况,现下的一些鉴宝专家,来路很不正,毁三观,碎节操,利欲熏心,信口雌黄,为假货赝品涂脂抹粉,充当着利益集团的帮手,令真正的行家嗤之以鼻。如今藏界的“专家”,近乎演变成了一种骂人的称谓。为此,我必须声明:我只是藏家,不是专家。今后谁称我是专家,我必得回应:你才专家呢,你们全家都是专家!

写《漫不经心》,我就不会有这等莫名的负担。

漫画、连环画手稿,本来就是拍卖会上的冷门品种,在传统书画艺术风头正劲的当下,漫画似乎有点难登大雅之堂。尽管在动漫产业的助推下,行情或有回暖的迹象,但与“拍卖师喊破嗓子,拍卖价甩开膀子”的国画油画相比,仍然显得底气不足。因而,记录漫画收藏故事,可以抛却行情的羁绊与功利的困扰,使收藏变得十分纯粹,写作成为一种享受。

再者,收藏漫画,也是在收藏自己的童年片段。对漫画、连环画的痴迷,恐怕是许多成年人无法割舍的童年情结。人生多少事,都在漫画中。看到那些情趣盎然的笔墨,如同遇到了孩提时代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天真无邪,亲密无间,仿佛那些遥远的画面又在眼前活动起来,总能牵引出一往情深的回味。这部书稿,我写得很顺畅,近20万字,每天晚上写两三个钟头,用了两个多月就大功告成。很多感受,根本不需要追忆,因为从来就没有忘记过,收藏背后的情怀,随着笔端汩汩流淌。我想,从这本书里,不同生活背景的读者,都能找到各自的温馨记忆与会心体验。

《漫不经心》涉及的原稿,多为我这些年来的私家珍藏。其中不乏漫画、连环画大家的手迹,也有活跃于海内外漫坛的知名漫画家作品,漫天漫地,济济一堂。比照现今过分仰仗电脑技巧、近乎流水线一般的漫画创作,总觉得那个手绘漫画的年代,非常亲切,非常厚道。

当然,缺憾总是难免的。限于财力和眼力,仍有一些漫画家的作品,未能收纳于本书,诸如叶浅予、丰子恺、张光宇、廖冰兄、张仃、丁聪诸前辈,他们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尽管市场上时有他们的手稿露脸,但大多鱼目混珠,未知深浅。自己都吃不准的东西,怎么能拿出来虚张声势?也有来路可靠的,但名家作品的拍卖行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血拼”,我阮囊羞涩“拼”不过人家,只好徒手而返。无痛不快,无苦何甜。收藏,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缘分,一种境界。

书稿的完成,得到了诸多行家的指点和关怀。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对我的收藏文化系列专著,一直给予鼓励与教诲,从《扇有善报》、《扇解人意》到《漫不经心》,不仅时常在电话中关心著书的进展,还热情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为我的收藏写作增添了智慧和力量,令人感动且感悟:真心喜爱收藏的人,都有一种善良的气场。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社长张仲煜、副社长李炳刚,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这次同“锦绣文章”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张社长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气质与众不同,就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炳刚兄当过莱芜日报总编,为人豪爽,喝酒后的状态十分天真烂漫,萌态可掬。我把漫画收藏的书稿交给他们,想必在情味上是契合的。

漫画家天呈不愧为活字典。当初我把出版选题的设想告诉天呈时,作为上海美协漫画艺委会的掌门人,他一脸兴奋,认为这是为漫画做了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写书过程中,又得到了他的诸多指教。朵云轩文化经纪公司总经理沃明东,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倚山,上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连漫收藏“老法师”张文标,李守白艺术工作室,藏家林霖、江东人、叶驾舟,摄影师白观止等,都为《漫不经心》的顺利出版提供了甚为“经心”的支持。感谢的语言说不完,道不尽,一颗颗红火的心温暖我胸膛。

漫画、连环画手稿收藏,或许为众多大腕藏家所不屑。但是,我总以为,收藏本不分贵贱高低,再简单的饭菜,也可以是盛宴,有梦想的舞台,谁都可以是主角。机缘拒我千百遍,我待漫画如初恋。

末了,画一漫画向读者鞠躬:让您破费了,多多指教。谢谢!  阿海二〇一三年五月于沪上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不经心(我的动漫收藏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沂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3027
开本 18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2013100298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41:08